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奥数教案

六年级奥数教案

利用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表面积概念
运用公式
教学过程
一、据图讲解公式
二、例题分析|习题强化
题型进行讲解+习题巩固
布置作业
思路要点
据图讲解公式
正方体表面积公式:
棱长x棱长x6
【求出一个面的面积再乘6个面】
长方体表面积公式:
(长x宽+长x高+宽x高)x2
【六个面,相对的两个面面积相等
(底面+侧面+正面)x2】
(课本典例1的进行学习和分析、讲解)
2.贯穿公式: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 ,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
三、例题分析|习题强化
题型进行讲解+习题巩固
布置作业
思路要点
基本关系梳理+导入公式+分析讲解
例:印刷厂有一批书要装订,甲单独要15天完成,乙单独要12天完成,两人一起装订多长时间完成?
基本关系梳理:
2.生活结合生产,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理解工程效率与时间和工作总量之间的关系
掌握并应用效率公式
教学难点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者关系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对工程问题(1)课中的基础问题和解题方法进行复习
二、情景导入、公式讲授
1.除了上节课讲的一项工作由双方合作完成之外,我们还经常碰到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的问题
第十讲组合图形的面积
授课时间:课时:授课形式:讲解+练习教师:
教学目标
通过认知组合图形,培养图形认知思维
通过对各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的应用,温故而知新
教学重点
认知组合图形,认知公共边、公共面积、公共角
掌握组合图形的解题思路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并会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与学生讲题时注意画图联系题干
课堂小结
学生初步建构立体思维,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第十二讲立体图形
思路:应用公式 将此题转变形式
讲解过程(略)
重点:公式的灵活应用,裂项相加法、错位相减法的应用
口头总结+同类型题导入
课堂小结
本课通过对巧算与估算的学习,以及对估算和巧算与分数知识的关联,能够增强学生对分数的进一步认识
第三讲转化单位“1”
授课时间:课时:授课形式:讲解+练习教师: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本课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分数问题
倒退思维:由后往前,解题更简单。
课堂小结
本课是对数学解题方法进一步理解和应用,学生逐步养成数学解题思维。
第七讲工程问题(1)
授课时间:课时:授课形式:讲解+练习教师:
教学目标
通过对工程问题的学习,初步了解工程问题,对此问题形成解题思路
教学重点
1.工程问题中各个量的基本关系梳理,利用基本关系解题
2.对已学数学解题方法的应用
二、情景导入、概念理解
(课本典例1的进行学习和分析、讲解)
三、例题分析|习题强化
类型题进行讲解+习题巩固
布置作业
思路要点
可进行画图分析
例:有50名同学参加兴趣小组,其中参加美术组的有40人,参加音乐组的有35人,问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多少人?只参加美术组与只参加音乐组的人数比是多少?
画图分析
B
C
A图中AΒιβλιοθήκη 表参加美术组的同学,B代表参加音乐组的同学,C部分代表两项都参加的同学
(课本典例1的进行学习和分析、讲解)
二、例题分析|习题强化
题型进行讲解+习题巩固
布置作业
思路要点
基本关系梳理+基本思路+讲解+发散思维
例:一项工程,甲、乙合作5小时可以完成。同时开工,甲中途停工2小时,因此经过6.5小时完工。如果这项工程由甲单独完成,需要多少小时?
基本关系梳理:甲+乙=5h,但实际甲乙双方合作时间为4.5小时,乙又独做2小时
六年级数学
《举一反三》
教案
第一讲简便运算
授课时间:课时:授课形式:讲解+练习教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多则运算转化为简便运算的过程,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规律的良好学习习惯
2.化繁为简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成就感,逐渐爱上做题,爱上探索
3.事物均有规律可循,探索的过程中,让学生爱上数字,积极探索数学世界
二、新知识授课讲解
1.学生思考:要比较 和 的大小,是不是应该分母或者分子相同,再进行比较呢?
2.引入概念:比较两个分数大小,必须让两者的分母或分子相同再进行比较,我们常用的是使两者分母相同
3.示范:首先需要找最小公倍数,进行分数通分
4.学生回答: 和 的最小公倍数,老师引入:当两数没有最小公倍数的时候,将两数相乘
哪个是变量,哪个是不变量?甲是变量,乙是不变量
思路:如何看单位“1”,如何列式
细节:要注意是从甲筐拿出来往乙筐放;记得写“答”
习题:(举一反三1中的习题)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生初步将分数应用到现实生活场景中,学会利用分数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对分数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第四讲分数大小
授课时间:课时:授课形式:讲解+练习教师:
2.能够理清题干中逻辑关系
3.能够对利用分数解决应用题有一个系统的知识领会过程
教学重点
1.学会找变量与不变量
2.学会利用单位“1”解决生活应用题
教学难点
找出不变量转化为单位“1”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课本典例1)有两筐苹果,乙筐是甲筐的 ,从甲筐取出6千克装入乙筐后,乙筐的苹果是甲筐的 ,问:甲乙两筐苹果共重多少千克?
第五讲容斥原理
授课时间:课时:授课形式:讲解+练习教师:
教学目标
1.学会理清题干中的数学关系、逻辑关系
2.学会利用画图分析数学题
3.养成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容斥原理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容斥原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概念
容斥原理指把包含于某内容中的所有对象的数目先计算出来,然后再把计数时重复计算的数目排斥出去,使得计算的结果既无遗漏又无重复。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两个或多个分数大小的比较,对分数的大小形成思维概念
2.会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分数大小的比较
教学重点
分数大小比较
(1)同分母不同分子的分数大小比较
(2)不同分母同分子的分数大小比较
(3)不同分母不同分子的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
分数通分,异分母转化为同分母分数
思路要点
一、情景导入
大家已经学习过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那么咱们今天来学习新的知识“分数大小的比较”,两杯同样多的水,小明喝了这杯水的 ,小红喝了这杯水的 ,那么请问,他俩谁喝的水多呢?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对分数的大小进行比较,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公式:C圆=2πr,S圆=πr²
圆与内接正方形的面积比:π:2;圆与外切正方形的面积比:π:4
二、例题分析|习题强化
题型进行讲解+习题巩固
布置作业
思路要点
画图辅助理解
例图:
大圆套小圆
类型题
圆套正方形类型题
圆与正方形
求阴影面积类型题
圆内三角
类型题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对几何圆的理解能力有所提高,对图形的理解能力增强。
教学难点
分析并理解题干中的基本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概念理解
生活中的各项工程都有交付期,所以必须考虑施工时间的长短,以免影响最终的交付时间(晚于交付时间要承担违约金),所以利用数学问题来分析工程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工程可能会涉及到甲乙双方一同施工,由于各公司能力不同,双方的施工进度可能会有快慢,所以应该较准确的计算工程最终完成时间,那么如何解决这类问题呢?
三、例题分析|习题强化
题型进行讲解+习题巩固
布置作业
思路要点
如何倒推?
分析题干+倒退思维
例: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 又150米,第二天修了余下的 ,还剩400米,这段路全场多少米?
分析题干:由波浪线部分可知,400米是剩下的 ,那么可以求出第二天修了多少米;将“又150米”加到第二天部分,得知此部分占全长的 ,分析即得。
基本思路:求“甲单独完成”即求工作效率
工作效率=工作量 工作时间
讲解:略
发散思维:有没有其他方法解此题?
课堂小结
本课是工程问题的入门部分,主要是对学生的解决工程问题进行思维指导,同时复习知识单位“1”的强化和应用。
第八讲工程问题(2)
授课时间:课时:授课形式:讲解+练习教师:
教学目标
1.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生活洞察力
5.重点:分母乘几,其所对应的分母也应该乘几。说明原因
6. 和 和
7. 和 ,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越大这个分数就越大
8.再进行改为“分子相同,分母不同”的两数,进行示范
三、例题分析|习题强化
类型题进行讲解+习题巩固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育学生分数的规范书写,板书示范
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进行分数大小的比较,学生通过本课对分数的大小有了系统的概念。
各种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的灵活运用
图形的边长或面积转化问题
教学过程
一、公式复习
S长方形:长x宽,C长方形:(长+宽)x2
S正方形:边长x边长,C正方形:边长x4
S三角形:底边x高x ,C三角形:三边相加(注意等腰三角形)
S圆:πr²,C圆:2πr
S平行四边形:底边x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