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立体几何新题型的解题技巧

立体几何新题型的解题技巧


AB1
22 2
小结:本例中(Ⅲ)采用了两种方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解法二采用
2 , D 为CC1 中点.
(Ⅰ)求证: AB1 ⊥平面 A1BD ;
A
A1
(Ⅱ)求二面角 A A1D B 的大小;
(Ⅲ)求点C 到平面 A1BD 的距离.
C
C1
D
考查目的: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B ,二面角的B1
大小,点到平面的距离等知识,考查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
能力和运算能力.
在正三棱柱中, A1到平面 BCC1B1 的距离为 3 .
设点C 到平面 A1BD 的距离为 d .
由 ,得 , V V A1BCD
C A1BD
1 3
S△
BCD
3
1 3
S△ A1BD
d
. d 3S△BCD 2
S△ A1BD
2
点C 到平面 A1BD 的距离为
2.
2
解法二:(Ⅰ)取 BC 中点O ,连结 AO .
在正方形 ABB1A1 中, AB1 ⊥ A1B , AB1 ⊥平面 A1BD .
(Ⅱ)设 AB1与 A1B 交于点 G ,在平面 A1BD 中,作 GF ⊥ A1D 于 F ,连结 AF ,
由(Ⅰ)得 AB1 ⊥平面 A1BD .
AF ⊥ A1D , ∠AFG 为二面角 A A1D B 的平面角.
立体几何新题型的解题技巧
1
③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及其性质,掌握用直角坐标计算 空间向量数量积公式.
④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向量在平面内的射影等 概念.
⑤了解多面体、凸多面体、正多面体、棱柱、棱锥、球的概念. ⑥掌握棱柱、棱锥、球的性质,掌握球的表面积、体积公式. ⑦会画直棱柱、正棱锥的直观图. 空间距离和角是高考考查的重点:特别是以两点间距离,点到平 面的距离,两异面直线的距离,直线与平面的距离以及两异面直线所 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等作为命题的重点内容,高考 试题中常将上述内容综合在一起放在解答题中进行考查,分为多个小 问题,也可能作为客观题进行单独考查.考查空间距离和角的试题一 般作为整套试卷的中档题,但也可能在最后一问中设置有难度的问题. 不论是求空间距离还是空间角,都要按照“一作,二证,三算”的步 骤来完成,即寓证明于运算之中,正是本专题的一大特色.
立体几何新题型的解题技巧
3

△AA1D
中,由等面积法可求得
AF
4
5 5


AG
1 2
AB1
2,
sin∠AFG AG 2 AF 4 5
10 .
4
5
所以二面角 A A1D B 的大小为 arcsin 10 .
4
(Ⅲ) 中, , . △A1BD
BD A1D 5,A1B 2 2, S△A1BD 6 S△BCD 1
z
AB1 (1,2,
3)

BD
(2,1,0)

BA1
(1,2,3)

A
A1
AB1 BD
2
2
0
0

AB1 BA1
1
4
3
0

AB1

BD

AB1

BA1பைடு நூலகம்

AB1 ⊥平面 A1BD .
F
C
C1
O
D
B
B1
y
x
(Ⅱ)设平面 A1AD 的法向量为 n (x,y,z) .
立体几何新题型的解题技巧
4
AD (1,1,
3
)

AA1
(0,2,0)

, ,
n⊥ AD
n ⊥ AA1
nAD n AA1
0, 0,
2
x y
y 0,
3z 0, y 0, x 3z.
令 z 1得 n ( 3,0,1) 为平面 A1AD 的一个法向量.
由(Ⅰ)知 AB1 ⊥平面 A1BD ,
AB1
解答过程:解法一:(Ⅰ)取 BC 中点O ,连结 AO . A
△ABC 为正三角形, AO ⊥ BC .
正三棱柱 ABC A1B1C1 中,平面 ABC ⊥平面 BCC1B1 ,
C
O
AO ⊥ 平面 BCC1B1 .
B
A1
F
C1
D
B1
连结 B1O ,在正方形 BB1C1C 中, O,D 分别为
BC,CC1 的中点, B1O ⊥ BD , AB1 ⊥ BD .
求解空间距离和角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传统的几何方法, 二是利用空间向量。
【例题解析】 考点 1 点到平面的距离 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就是求点到平面的垂线段的长度,其关键在于
立体几何新题型的解题技巧
2
确定点在平面内的垂足,当然别忘了转化法与等体积法的应用.
典型例题
例 1(2007 年福建卷理)如图,正三棱柱 ABC A1B1C1 的所有棱长都为
立体几何新题型的解题技巧
立体几何新题型的解题技巧
【命题趋向】 在高考中立体几何命题有如下特点: 1.线面位置关系突出平行和垂直,将侧重于垂直关系. 2.多面体中线面关系论证,空间“角”与“距离”的计算常在解答题 中综合出现. 3.多面体及简单多面体的概念、性质多在选择题,填空题出现. 4.有关三棱柱、四棱柱、三棱锥的问题,特别是与球有关的问题 将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此类题目分值一般在 17---22 分之间,题型一般为 1 个选择题,1 个填空题,1 个解答题. 【考点透视】 (A)版.掌握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距离的概念,对于异面直线的距 离,只要求会计算已给出公垂线时的距离.掌握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 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的距离的概念.掌握二面角、二面角 的平面角、两个平行平面间的距离的概念. (B)版. ①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 ②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理解空间向量坐标的概念,掌握空 间向量的坐标运算.
为平面
A1BD
的法向量.
cos
n

AB1
n AB1 n AB1
3 3 22 2
6.
4
二面角 A A1D B 的大小为 arccos
6.
4
(Ⅲ)由(Ⅱ),
AB1
为平面
A1BD
法向量,
BC (2,0,0),AB1 (1,2,
3) .
点 C 到平面 A1BD 的距离 d BCAB1 2 2 .
△ABC 为正三角形, AO ⊥ BC .
在正三棱柱 ABC A1B1C1 中,平面 ABC ⊥平面 BCC1B1 ,
AD ⊥平面 BCC1B1 .

B1C1
中点
O1
,以
O
为原点,
OB

OO1

OA
的方向为
x,y,z
轴的正方
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B(1,0,0) , D(1,1,0) , A1(0,2,3) , A(0,0,3) , B1(1,2,0)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