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密支那—班哨二级公路改建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简本)二○一三年十二月目录一、项目背景 (1)二、项目建设的意义 (2)三、交通量预测结果 (4)四、技术标准及建设规模 (5)五、路线走向 (6)六、工程规模 (7)七、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8)八、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 (10)九、实施方案 (10)十、工程环境、社会影响评价 (10)十一、问题与建议 (11)一、项目背景中印公路又称史迪威公路,是1944年建设的对抗法西斯的抗战之路,二战后史迪威公路的大部分路段处于废弃状态。
史迪威公路是连接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当今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的最便捷通道,是连接中国和南亚两个大市场最便捷、最具经济吸引力的陆路大通道。
中印边界绵延数千公里,却没有一条畅通无阻的陆上通道,大大束缚了两国的人员和经贸往来,也限制了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经济的发展。
中国总理李克强2013年5月20日在新德里与印度总理辛格举行会谈,双方一致同意开展在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大项目合作,共同倡议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推动中印两个大市场紧密连接。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建设经中印两国领导人倡议上升至国家层面,能够通过四国辐射延伸带动南亚、东南亚、东亚等亚洲经济最重要三块区域的联动发展。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东盟、中国与缅甸、孟加拉和印度等国的经济交通联系,响应中印两国加快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倡议,为加快沿线国家间的经济贸易发展创造条件,加快建设孟中印缅国际公路大通道势在必行。
孟中印缅国际公路大通道有南线、中线、北线三个方案,北线方案基本为抗战时期著名的史迪威公路走向,从连接孟中印缅四国情况看,北线方案建设条件最好、能尽快在史迪威公路基础上通过改造打通孟中印缅公路大通道。
本项目即是孟中印缅国际大通道上的缅甸密支那至班哨段,东与已经改造完成的猴桥至密支那二级公路链接,项目建成后可尽快达到孟中印缅通道上中缅二级公路全线贯通的目标,对加快孟中印缅国际大通道全线贯通具有重要作用和示范意义。
孟中印缅公路通道规划示意图二、项目建设的意义1、支撑孟中缅印经济走廊建设,辐射带动孟印缅各国经济快速发展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未来经济发展路线为:充分利用中国的资金、技术和市场,印度的信息技术和金融市场,缅甸的资源、土地和通道,孟加拉国的劳动力资源和通道资源,优势互补,开展产业合作、互联互通、资源开发、旅游商贸等形式的合作,形成“以点串线”,经济走廊内双向、辐射发展的空间格局,实现区域内的共同发展与安全稳定。
本项目属于孟中印缅公路走廊北线方案的一部分,其建设将有助于尽快形成孟中印缅通道中缅段公路通道,提高中缅贸易交通服务水平,并促进孟中印缅大通道其余路段尽快开工建设,进一步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
2、直接改善中缅跨境交通环境条件,促进中缅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本项目建成后与已经建成通车的腾冲至密支那公路衔接,先期形成贯穿缅甸北部全境的中缅大通道,为孟中缅印公路通道全线建成提供先决条件。
中缅大通道的形成将直接推动猴桥口岸的腹地范围向中缅纵深扩展,推动中缅贸易再上新台阶。
2000年以来中缅贸易发展情况(亿美元)3、将改善缅甸北部地区交通条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对减少贫困、促进缅北民族地区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本项目的修建将为缅北提供一条高等级公路,较大程度提升缅北地区的交通出行条件,并加强缅北地区与中国云南省、孟加拉、印度及缅甸其它地区经济交通联系,有利于缅北地区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缅北地区资源的开发,在促进缅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可增加服务业等就业岗位,提高群众的收入水平,利于加强缅北各民族的团结和社会稳定。
三、交通量预测结果孟中印缅国际大通道建成后承担的交通量将由三部分组成:1)长途过境交通量;2)建成后吸引的孟中印缅之间通过马六甲海峡实现的交通出行量;3)项目沿线短途交通出行量。
通车后第15年项目全线平均交通量达到14391pcu/d,通车第20年达到20594pcu/d。
四、技术标准及建设规模考虑项目在路网中的地位、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及资金筹措等情况,综合研究分析最终确定本项目建设拟根据中国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按设计行车速度60公里/小时的二级公路标准建设,局部地形困难路段设计车速按照40公里/小时进行设计。
其中K0+000~K254+000段路基宽10.0米,设计速度为60km/h,总长254km;K254+000~K364+800段路基宽8.5米,设计速度为40km/h,长110.8km。
各技术标准对应路基标准横断面如下图:路基标准横断面(V:60km/h、B:10m)路基标准横断面(V:40km/h、B:8.5m)五、路线走向本项目起点位于伊洛瓦底江西岸,密支那环城北路与军用机场路交叉口,路线起点桩号为K0+000,路线基本沿现有老路进行改建,其中K254+000〜K276+500、K280+300〜K303+000等段落由于老路平纵指标无法满足二级公路标准,路线离开老路进行新建,经楠迪、德乃、马果、欣贝廷、班哨等地后到达止点班哨垭口(缅甸与印度边界173号界碑处),路线止点桩号为K364+800。
路线全长364.8公里,其中新建段落长45.2公里,沿用老路改建段落长319.6公里。
六、工程规模本项目尽量利用现有路基及桥梁进行改建,确实无法利用的再考虑新建。
主要工程数量见下表。
项目单位数量备注路线全长公里364.8占用土地亩11141.99拆迁建筑物平方米65919挖土石方千立方米14199.233填土石方千立方米3697.360沥青路面千平方米3193.488 不含桥面铺装特大桥米/座2050/1大桥米/座1550/6中桥米/座2048/43小桥米/座130/5桥梁总长米/座5778/55涵洞道1483七、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针对本项目现状及沿线经济社会环境,拟定了四个建设方案:方案一:全线一次性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起点密支那环城北路岔口(K0+000),止点班哨缅印173号边界(K364+800)路线推荐全长364.8公里,为全线一次性按二级公路标准建成,其中K0+000~K254+000段路基宽10.0米,设计速度为60km/h,K254+000~K364+800段路基宽8.5米,设计速度为40km/h,估算投资64.1亿元,其中建安费46.9亿元,平均每公里1758万元。
方案二:密支那至德乃段(10m路基)起点密支那环城北路岔口(K0+000),止点德乃(K180+000)。
路线全长180公里,沿老路按路基宽度10m,计算行车速度60km/h的二级公路标准建设。
本方案投资估算为21.9亿元,其中建安费15.4亿元,平均每公里1218万元。
方案三:楠木底至德乃段(10m路基)起点为楠木底(K40+000),止点德乃(K180+000)。
路线全长140公里,沿老路按路基宽度10m,计算行车速度60km/h的二级公路标准建设。
本方案投资估算为14.8亿元,其中建安费10亿元,平均每公里1057万元。
方案四:完善桥涵方案利用现有道路平纵,完善全线(K0+000-K364+800)桥涵工程,以达到全线全年通达,本方案投资估算为9.2亿元,其中建安费6.5亿元,平均每公里252万元。
由于该公路对沿线经济及社会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建议按方案一进行建设。
八、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1、经济评价经济费用效益分析表明,本项目的国民经济内部收益率16.08%,大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通用的社会折现率12%,表明项目建设具有较好的国民经济效益。
从经济敏感性分析结果可知,在工程费用增加20%同时项目社会经济效益降低20%的不利情况下,本项目经济内部收益率为12.04%,仍高于社会折现率12%,表明本项目国民经济抗风险能力很强。
2、财务评价参照中国云南省公路收费标准,确定了本项目的收费标准,经对项目投资和收费收入进行分析评价,本项目财务税后内部收益率为5.35%,高于项目财务基准折现率4.91%,表明本项目财务上可行。
从财务敏感性分析结果可知,在费用增加10%、收入降低10%的不利情况下,本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为 3.05%,低于财务基准折现率 4.91%,表明本项目财务抗风险能力稍弱。
从贷款偿还能力分析结果看,本项目可于运营期内还清贷款,表明项目具有贷款偿还能力。
九、实施方案本工程项目拟在2014年开工,2017年竣工,建设期为三年。
十、工程环境、社会影响评价1、工程环境通过对自然环境、地方区域经济、土地、产业结构影响的分析,针对项目对生态环境、噪声、废气和扬尘的影响,工程设计人员、施工单位和养护管理单位在设计、施工和道路使用中将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水土保持方案等评估报告建议的措施严格管理,逐项落实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降低或避免本项目对沿线生态环境影响。
2、社会影响评价本项目的建设可加快孟中印缅国际公路大通道的贯通,加快沿线四国的经济贸易往来,带动通道沿线经济的发展,提高沿线地区群众的收入水平。
同时,孟中印缅国际大通道贯通后,可以发挥各个国家的产业优势,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势互补,促进项目经过地区的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发展,间接为项目沿线地区增加大量就业机会。
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人员对沿线政府和群众的访谈,沿线政府和群众均迫切希望尽快实施本项目。
不同利益群体、当地组织机构积极支持项目的建设。
总体评价本项目建设对社会影响是积极的。
根据投资估算,本项目建设期间可提供700万个工日的劳动机会,按照当地工资水平,按照每个工人报酬100缅元计算,可以给当地劳动力带来7亿缅元的收入。
十一、问题与建议1、本项目所涉及价格除注明外均以人民币为单位。
2、孟中印缅四国应尽快签订跨境运输协定,为通道贯通创造良好的软环境,尽快发挥孟中印缅国际大通道的效益。
3、按照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的惯常做法,开工前,应雇用专业人员编制移民安置报告,详细调查工程建设需要新征的土地、需要拆迁的房屋数量、征地拆迁补偿标准,合理估算征地拆迁补偿费用;详细调查征地拆迁对当地居民的影响,并根据当地居民的要求,合理编制受征地拆迁人员的生计恢复计划,并获得当地政府的支持,尽最大努力减少工程建设对当地居民产生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