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然产物有效成分提取新技术探讨

天然产物有效成分提取新技术探讨

天然产物有效成分提取新技术探讨邬元娟1,王文亮2,岳晖1,谷小红1,姜国华1,尚燕3(1山东省农科院中心实验室,济南250100;2山东省农科院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济南250100;3莱芜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莱芜271100)作者简介:邬元娟(1977~),女,山东济南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食品安全与营养方面的研发。

通讯作者:王文亮摘要:本文介绍了几种天然产物有效成分提取的新技术,分析了这些新技术在有效成分提取工艺中的研究应用现状,并对它们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天然产物;提取;新技术中国食物与营养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No.2,20082008年第2期天然产物活性成分是指从再生资源中提取的具有独特功能和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其中许多有效成分是疾病防治、强身健体的物质基础。

天然产物安全性高,已成为医药、食品及饲料的重要来源。

天然产物活性成分包括有黄酮、多酚、萜类等几百种,其分子主要特点有:相对分子质量较低,从几百到几千;具有一定的极性,可溶于许多有机溶剂中。

在天然产物分离纯化上取得突破,开发高效的天然产物分离方法对彻底改变中国天然产物开发层次低、生产方式粗放、技术落后等有重要作用,对我国中药现代化及改造和提升传统中药行业有重要意义[1,2]。

1超临界萃取1.1超临界萃取的原理超临界萃取技术(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FE)一般采用CO2作为萃取剂,具有工艺简单、无有机溶剂残留、操作条件温和、不易破坏有效成分的优点。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型提取分离技术。

20世纪80年代中期,超临界萃取技术特别是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逐步应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及分析,是研究和应用较为成功的一项新技术。

其原理是利用超临界流体的独特溶解能力和物质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对压力、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的特性,通过升温、降压手段(或两者兼用)将超临界流体中所溶解的物质分离出来,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它兼有精馏和萃取两种作用[1]。

1.2超临界萃取的特点与应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应用于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具有一系列优点:一是选择性好,可通过对温度、压力的调控改变物质在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溶解度,有针对性地萃取天然产物的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

二是操作温度低,能有效防止中药中热敏成分和化学不稳定成分的高温分解和氧化。

三是可调节萃取物的粒度,使萃取物达到期望的粒度和粒度分布。

四是萃取率高,萃取周期短,溶剂回收方便简单,可循环使用,无污染。

超临界二氧化碳对挥发性成分、低分子质量、低极性和脂溶性成分表现出良好的溶解性能,因而用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上述成分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对于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极性较强的物质的提取,可以通过在萃取时加人夹带剂,提高这些物质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溶解度,提高和维持萃取的选择性。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全氟聚醚碳酸铵能使二氧化碳与水形成分散性很好的微乳液,从而把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的应用范围扩展到水溶液体系,现已经使强极性化合物蛋白质的提取成为可能。

超临界流体萃取设备属高压设备,一次性投资较大,运行成本高,因此这一技术目前在工业生产中较难普及。

但随着国产化、工业化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生产设备的开发,超临界萃取技术将在中药提取领域发挥巨大的作用[1,2]。

2超声波提取技术2.1超声波提取的原理超声波提取技术(Ultrasonic Wave Extraction)是利用超声波产生的强烈的空化效应、机械振动、高的加速度、乳化、扩散、击碎和搅拌作用,增大物质分子运动频率和速度,增加溶剂穿透力,从而加速药物有效成分进人溶剂,促进提取的进行。

2.2超声波提取的特点与应用早在20世纪50年代,人们就把超声波用于提取花生油和啤酒花中的苦味素、鱼组织中的鱼油等。

近年来超声技术逐渐用于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并展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实验表明,超声提取可以缩短提取时间,提高有效成分的提出率,提高药材的利用率,节约能源,并且避免了高温对提取成分的影响。

超声波提取技术能提高提取率,但它对提取瓶放置的位置和提取瓶的瓶壁玻璃厚薄要求较高,这两个因素直接影响超声效果,而且目前超声波提取技术主要用在小型实验室,要用于大规模的工业生产,还要解决有关工业设备放大的问题[1,3]。

3微波辅助萃取技术3.1微波萃取的原理微波萃取技术(Microwave Extraction Method)是利用微波能来提高萃取效率的一种新技术。

微波指频率在300MHz和300 kMHz之间的电磁波。

在微波场中分子会发生极化,将其在电磁场中所吸收的能量转化为热能。

介质中不同组分的介电常数、比热、含水量不同,吸收微波能的程度不同,由此产生的热量和传递给周围环境的热量也不相同。

微波萃取技术的原理就是利用不同组分吸收微波能力的差异,使基体物质的某些区域或萃取体系中的某些组分被选择性加热,从而使得被萃取物质从基体或体系中分离,进入到介电常数较小、微波吸收能力相对较差的萃取剂中,并达到较高的产率。

在微波萃取过程中,溶剂的极性对萃取效率有很大的影响。

3.2微波萃取的特点及应用微波萃取技术在天然产物有效成分提取中的优势在于:一是选择性好。

微波萃取过程中由于可以对萃取物质中不同组份进行选择性的加热,因而能使目标物质直接从基体分离。

二是微波具有极强的穿透力。

微波能使天然植物的细胞壁和细胞膜快速破碎,使萃取剂容易进入细胞内。

三是加热效率高。

微波有利于萃取热不稳定物质,可以避免长时间高温引起样品的分解。

四是仪器设备简单、低廉,适应面广。

五是试剂用量少,萃取率高,节时、节能、污染小。

在微波萃取技术中,存在溶剂水和细胞内水分同时吸收微波以及微波辅助设备的工业放大问题,解决此问题可以采用破壁——浸取联合工艺,先用微波处理润湿的干药材,再用有机溶剂浸提。

微波萃取法以其快速的萃取速度和较好的萃取物质量成为天然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的有力工具,但其萃取机理还需进一步研究,尤其是在国内,微波萃取技术用于中草药提取这方面的研究报道还比较少,其研究和开发的空间和价值极大[1,2,4]。

4半仿生提取法4.1半仿生提取的原理“半仿生提取法”(Semi—Bionic ExtractionMethod,简称SBE)是近几年提出的新方法。

它是从生物药剂学的角度,将整体药物研究法与分子药物研究法相结合,模拟口服药物经胃肠道转运吸收的环境,采用活性指导下的导向分离方法;是为经消化道口服给药的制剂设计的一种新的提取工艺。

4.2半仿生提取的特点及应用半仿生提取法的主要特点是:一是提取过程符合中医配伍和临床用药的特点和口服药物在胃肠道转运吸收的特点。

二是在具体工艺选择上,既考虑活性混合成分又以单体成分作指标。

这样不仅能充分发挥混合物的综合作用,又能利用单体成分控制中药制剂的质量。

三是有效成分损失少,成本低,生产周期短。

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将提取液的酸碱度加以生理模仿,先将药粉以一定pH值的酸水提取,再用一定pH值的碱水提取,提取液分别滤过、浓缩、制剂。

对提取液的最佳pH值和其它工艺参数的选择用一种或几种有效成分结合主要药理作用为指标,用正交试验法、比例分割法进行优选。

在对多个单味中药和复方制剂的研究中,半仿生提取法已经显示出较大的优势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5结论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技术近几年发展迅速,不断融入新的技术。

但是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落后,和国外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我们要加强这些新技术应用于工业生产的研究,相信随着这些新技术在天然产物有效成分提取领域应用的进一步完善,一定能够使该学科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新型分离纯化提取技术的研究特别是一些平台技术对中国天然产物的有效成分邬元娟等:天然产物有效成分提取新技术探讨31提取和新产品的开发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1]谭天伟.天然产物分离新技术.化工进展,2003,7:665-668.[2]刘辉琳,唐明林,安莲英,等.中草药化学成分提取新技术.广州化学,2003,2:59-64.[3]冷薇.超声波提取技术的新探索.中国现代实用医学杂志,2006,5:43-45.[4]杨再,陈佳铭,郜志坤,等.天然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新技术一生物酶解技术.饲料博览,2006,1:40-42.[5]曾惠玲.中药化学成分提取新技术研究进展.海峡药学,2005,5:1-3.胶原蛋白主要存在于动物的皮、骨、软骨、牙齿、肌肉、韧带、血管中,是结缔组织重要的结构蛋白质,起着支撑器官保护机体的功能。

胶原蛋白由3条α多肽链构成三股螺旋结构,其分子结构十分稳定,相对分子量在30KDa以上,不利于人体直接吸收。

国内外研究表明,水解胶原蛋白的主要产物胶原多肽,具有保护胃粘膜、抗溃疡、抑制血压上升,促进骨形成、皮肤胶原代谢等营养及生理功能,在食品及医药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开发前景。

1结构及特性1.1理化性质胶原蛋白经水解后主要形成相对分子量较小的胶原多肽,其吸收利用率更高,且可以促进食品中的其它蛋白质的吸收。

胶原多肽除了肽链的两端含有未缩合的末端羧基和氨基外,在侧链上还含有Lys的ε-NH2以及Asp和Glu的-COOH。

胶原多肽可完全溶解于水(冷水亦可溶解),水溶液低粘度,在60%的高浓度下也有流动性,耐酸碱性能好,在酸、碱存在的情况下均无沉淀;耐高温性能好,200℃加热亦无沉淀,同时它还具有良好的吸油性、起泡性和吸水性等。

等电点的测定可用等电聚焦法、Zata电位法,不同来源的胶原蛋白的水解产物的等电点在4.41~7.00之间不等。

1.2成分分析胶原蛋白的水解产物含有多种氨基酸,其中以甘氨酸最为丰富。

陈申如[1]等通过对顶灰星鲨鱼皮、骨胶原蛋白的氨基酸组成研究发现,除甘氨酸外,含量多的依次是丙氨酸、谷氨酸和精氨酸,半胱氨酸含量很低。

林炜[2]采用茚三酮法分析了猪皮和牛皮胶原多肽的氨基酸组成,发现胶原多肽含有19种氨基酸,其中包括7种成人必需氨基酸和2种幼儿必需的半必需氨基酸;而且氨基酸总量高达90%以上。

分子量的测定方法目前常用的SDS-PAGE,凝胶色谱法以及质谱法,曹健等[3]采用凝胶过滤色谱法测定了脱铬革屑中胶原水解产物分子量分布在16.1KDa左右。

通过飞行时间质谱法,韩凤杰[4]等测定比目鱼皮胶原寡肽分子量的分布主要集中在0.6~1.8KDa。

蒋哲[5]等发现动物蛋白酶水解后的胶原多肽的分子量在2~7Ku,比植物蛋白酶水解的胶原多肽分子量范围更广,可能是由于各种酶的酶切位点不同造成水解胶原蛋白的研究进展宋晓燕,高彦祥,袁芳(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100083)作者简介:宋晓燕(1985~),女,河南省三门峡市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天然产物提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