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全收录

最新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全收录

一般情况下,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自然界中少数物质具有(热缩冷胀)的特点,叫反常膨胀,水在4摄氏度时体积最小,在4摄氏度以上和以下体积不断变大。

1、物体有冷有热,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要精确测定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

3、用摄氏温度计测定的温度叫做(摄氏度)。

4、液体温度计主要由(玻璃管)、(玻璃泡)、(刻度)三部分构成。

气体、液体、固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相同情况下,受热膨胀体积变化最多的是气体,最少的是固体。

答:由于水的反常膨胀,水管中的水受冷膨胀使水管裂开。

答:车胎中的空气受热膨胀,使车胎爆裂答:放在热水中,球里面的气体受热膨胀,使乒乓球恢复原样。

花岗岩内含三种不同的矿物质,他们是石英、长石、云母。

大理岩、石灰岩遇盐酸冒泡。

常见的岩石有花岗岩、大理岩、石灰岩、页岩、砂岩。

测试岩石硬度时,手指甲刻画后留下痕迹的岩石较软、铜钥匙刻画后留下痕迹的岩石较硬,小刀刻画后留下痕迹的岩石很硬,小刀刻画后也没有痕迹的岩石最硬。

岩石按成因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答:1,岩石是重要建筑材料;2,岩石是重要的生活生产资料;3,岩石可以雕刻磨制成各种工艺品;4,岩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岩石在受到高温、高压等作用时其内部结构重新组合,便形成了富含矿物质的变质岩。

如铁金、石墨、石棉、滑石。

岩石在自然界中,受到气温变化、植物生长、水流冲刷、风吹日晒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这种现象叫做风化。

岩石不断风化最终形成沙和黏土。

土壤是由空气、水、砂、黏土、腐殖质、无机盐等构成的。

土壤里面含有水分、小虫子、枯叶、小石块等物。

人们按照土壤中含砂量的多少,把土壤分为三类:含沙量较多的土壤叫做砂质土;含黏土较多的土壤叫做黏质土;沙和黏土适中的土壤叫做壤土。

分布面积较广的自然土壤有(东北地区的黑土)、(华北地区的褐土)、(南方地区的红壤)、(西北内陆地区的荒漠土)、(青藏高原上的冰沼土)等。

其中,(黑土和褐土)的天然肥力较高。

(黑土)是最肥沃的自然土壤,因为它有深厚的黑色(腐殖质层)。

一般在70厘米左右。

1、含有(砂)较多的土壤比较松散,含有(黏土)较多的土壤比较紧密。

),黏质土中的空气(少),壤土中的空气(适中)。

1、土壤中的水是陆生植物生命活动所需水分的主要来源;2、土壤中含有植物生长所需元素的无机盐;(土壤能够提供含(氮)、(磷)、(钾)、(钙)、(铁)、(锌)(铜)等植物生长所需的元素的无机盐,它们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土壤中必须有一定量的空气来保证根的呼吸。

答:1、日趋严重的草场沙化;2、土壤资源的不合理使用;3、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4、城市废水和固体废弃物使土质恶化。

答:地表植被的破坏。

4、(植树造林)、(保护环境)是避免水土流失、保持水土的根本办法。

(太阳镜、闪电、萤火虫、灯、电焊、水母)等。

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3、光是沿(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4、“小孔成像”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

2表面是平的镜子,叫做平面镜。

3①平面镜能反光。

②平面镜中的像和境外③平面镜能使光的传播路线发生改变。

4、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左右(相反)。

5、用不锈钢汤匙的正反面做凹面镜和凸透镜,会发现凹透镜中自己的像是(倒立的),凸透镜中自己的像是(正立的)。

6、平面镜、凹透镜、凸透镜成像,所反射景物的范围是不一样的,凸透镜的反射范围(大),凹透镜的反射范围(小),平面镜的反射范围(适中)。

)。

光从一种透明物质以一定的角度进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筷子变“折”的现象是怎么回事?答:这种现象是光的折射。

2、海市蜃楼、云海佛光、三日同辉现象都是(光的折射)造成的。

三棱镜可以把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彩虹的成因: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

雨后,空中有很多小水珠。

阳光照射在小水珠上,这些小水珠把阳光分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

答:因为雨后空中的小水珠会很快蒸发掉,彩虹也随之消失。

1、利用(三棱镜)能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不同颜色的光2、牛顿发现了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产生(色散)现象,证明太阳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3、我们看到的彩虹大多是(半圆)形的4、在七色光中,“靛”是指(青)。

、---------------------------------------------------------------------------------------------------------------------------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白光可以被分解,被分解的光又可以合成白光。

同一种颜色的衣服在不同颜色的光照射下,色彩会发生变化。

1、将不同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时,会形成一种新的(颜色的光)。

2.将绿光和红光混合在一起会产生(黄光)3、将红光、绿光和蓝光混合在一起会产生(白光)。

4、将蓝光和绿光混合在一起会产生(青光)1、便捷的生活;2、我们的眼睛可以看到缤纷的世界;3、提供能源.2.光污染分成三类:(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彩光污染)31.加强城市玻璃幕墙的建设管理;2.加强夜景照明生态设计;3.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4.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

4.偏振片是一种特殊的光学材料,它可以过滤掉物体上强烈的反射光,在特定场合下能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

---------------------------------------------------------------------------------------------------------------------------1、地球是很一个很大的(球体),半径约为(6400千米)。

用带子围着地球赤道绕一圈,这条带子要有(4万千米)长。

答:麦哲伦环球航海4、从地球的一个地方,朝一个地方出发,朝一个方向前进,始终不改应方向,绕地球一周后,会回到(原来)的地方,这是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

5、若乘坐每小时飞行800千米的飞机绕地球一圈,要连续飞行(50)小时。

6、公元1519年,葡萄牙人(麦哲伦)从西班牙起航,开始了令他名垂青史的环球航行。

7、地球是一个很大的(C)A圆形 B球形 C球体8、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这也能说明地球是(C)。

A圆形 B球形 C球体9、不是航海家的是(A)。

A牛顿 B麦哲伦C哥伦布10、乘坐时速100千米的汽车环绕地球一周,需要连续走近(B)A 17小时B 17月C 17年---------------------------------------------------------------------------------------------------------------------------地球是一个很大的球体,我们无法直接看到它的全貌。

为了便于观察,人们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使人们能更好地了解地球。

---------------------------------------------------------------------------------------------------------------------------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参照周围其他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答:通过卫星对目标进行监视,再把讯号发送给地球上的移动通讯基站,然后通过基站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1、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参照周围的其他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2、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用(测力计)测量。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3、植树的过程有(挖坑施肥),(取苗),(修苗),(入坑),(填土),(浇水)等。

4、测力计的种类有(圆筒式测力计),(平板式测力计),(指针式测力计)等。

5、在地球上或地球附近,任何物体都会受(地球引力)的作用。

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研究土壤的成分:1.实验:将一块土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现象: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壤中冒出结论:土壤中含有(空气)2.实验: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然后静置现象: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三层),上层颗粒(较小),下层颗粒(较大)结论:上层物质是(黏土),下层物质是(沙粒)。

3.实验:用滴管取上层清液滴在玻璃片上,再用酒精灯加热现象:烧干水后,玻璃片上有(“脏”的痕迹)结论:土壤中含有(无机盐)3.实验:把土块放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加热时盖上一片薄玻璃现象:过一会儿会看到玻璃片上有(水珠凝结)结论:土壤中含有(水分)4.实验:取走玻璃片继续加热现象:看到(土壤发白),闻到(焦糊味)结论:土壤中含有(腐殖质)我的实验结论:土壤由(空气)、(黏土)、(沙)、(水分)、(腐殖质)、(无机盐)等物质组成。

实验名称: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准备:带胶塞的玻璃瓶烧杯、冷水、热水、温度计、蓝墨水等实验步骤:1、在烧瓶中装满水并滴几滴墨水;2、把带玻璃管的橡胶塞塞在烧瓶上在玻璃管的页面上做上记号;3、把烧先放入热水中观察液面变化;4、把烧瓶放入冷水中观察液面变化。

实验现象:放入热水中液面上升,放入冷水中液面下降。

实验结论:一般情况下,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实验名称: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准备:锥形瓶、热水、气球等实验步骤:1、把小气球扎于玻璃管口。

2、把锥形瓶放入有热水的水槽中观察现象。

3、把锥形瓶取出放入有冷水的水槽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把锥形瓶放入有热水的水槽中,垂下的气球会竖立胀大,放入冷水中后逐渐变小。

实验结论: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名称:固体的热胀冷缩实验准备:酒精灯、火柴、金属球、铁环等实验步骤:1、把金属球放入金属环中,观察现象。

2、点燃酒精灯,把金属球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片刻,然后放在金属环中,观察现象。

3、把金属球放入冷水中片刻,再放入金属环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把金属球放入金属环中能通过,金属球加热后再放入金属环不通过放入冷水中冷却后又能通过金金属环实验结论: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名称:光的传播(11、认识光)实验器材:三张硬卡纸、蜡烛、小刀、长木板实验步骤:1、用小刀在三张硬卡纸上分别刻出一个小孔。

2、把硬卡纸固定在长木板上,距离要相同,放在人的眼睛与蜡烛之间。

3、点燃蜡烛,放在桌子的一端。

4、调整硬卡纸,想办法看到蜡烛的火苗。

实验现象:只有当人的眼睛与硬卡纸的三个小孔、蜡烛在一条直线上时,才能看到蜡烛的火苗。

实验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实验名称:光的折射(13、筷子“折”了)实验器材:透明的玻璃杯、白色的薄纸、剪刀、尺子、彩笔、手电筒、水实验步骤:1、把纸剪成长等于杯的周长、宽等于杯高的长方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