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道德与法规

新闻道德与法规

名词解释:
1.什么是新闻职业道德?
答: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行为和职业意识的统一,是社会公共道德原则在新闻职业行为中的具体表现,是在新闻工作范围内对新闻工作者要提出的特殊的道德要求。

2.什么是有偿新闻?
答:有偿新闻是一些人利用各种采编条件和宣传手段非法、非合理地谋取利益的总称。

3.什么是新闻诽谤?
答:新闻诽谤是指利用大众传媒对他人的人格所进行的侵权。

4.什么是新闻侵权?
答:新闻侵权是新闻采写者利用新闻媒体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

5.什么是新闻法制?
答:新闻法制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按照自己的利益和意志,通过政权机关建立起来的用以调节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法律制度。

6.什么是隐私权?
答:隐私权是指公民保持其与社会及他人无关的私人事务,在本人不愿意的情况下,不被公开的权利。

简答题和论述题:
7.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准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①新闻事业是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新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②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③记者要善于调查研究,坚持新闻为人民而采写的原则
④做好舆论监督工作
⑤新闻工作者要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
⑵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⑶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
⑷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①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各个要素完全准确无误
②所报道的新闻事实要全面,不能以偏概全
③做到现象真实与本质真是一致
⑸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
⑹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8. 新闻职业道德准则的功能有哪些?
答:①规范职业行为②检查自纠标尺③社会监督依据
9.我国新闻法制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①宪法②社会效益等一原则③依法解放言论出版自由原则
10.我国新闻法律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答:①新闻法律关系是依据新闻法律法规建立的关系
②新闻法律关系是以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③新闻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的社会关系
④新闻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社会关系
11.怎么解释新闻的真实性?
答:①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各个要素完全准确无误
②所报道的新闻事实要全面,不能以偏概全
③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
12.举例说明有偿新闻有哪些危害?
答:①损害党和政府威信,危害人民群众利益
②损害媒体形象,败坏记者声誉
③损害企业客户利益,容易产生负面效益
④损害新闻职业道德,腐蚀新闻记者队伍
13.新闻侵权行为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答:①采访不够深入②写作内容失实③无疑披露隐私④有意毁损名誉⑤批评褒贬过度
⑥编辑核实不力
14.怎样防止新闻失实?
答:①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坚持新闻真实性的自觉性
②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③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主观片面性
a.不以偏概全,以点带面
b.不感情用事,偏袒一方
c.不盲目报喜,不愿报忧
d.不眼睛朝上,不顾下情
e.不先入为主,对号入座
f.不走极端,用语绝对
④健全规章制度,严把失实关口
⑤建立监督机制,做到有错必纠
15.怎样制止有偿新闻?
答:①新闻工作者要自律②新闻与广告要严格分开,新闻报道与经营活动分开
③新闻单位建立约束奖励机制④实引他律⑤加强社会监督,实引媒体相互监督
16.怎样培养和提高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质?
答:㈠个人自律
①掌握新闻职业道德的基本知识
②塑造健全人格,将美德化为行动
③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㈡社会他律(行政监督、法律制裁、舆论约束)
a.开展受众调查
b.举行新闻评议会
c.聘请社会监督员
d.内部自责自评
17.新闻工作者应具备哪些法律意识?
答:⑴事实意识
①慎重选择消息的提供者,所有事实核实无误,才可使用
②在报道中交待新闻来源——同时要保护消息提供者
③妥善保管采访中获得的第一手资料
④客观的平衡报道
⑵责任意识
①向公众提供真实客观报道的责任
②在发生新闻纠纷被告上法庭以后,有责任配合法院调查
③诉讼终结后执行法院判决的责任
⑶证据意识
①新闻报道叙述事实时一定要客观真实,要有相关的可靠材料予以佐证。

②对相关的材料要有证据保全意识,就是把相关证据材料保护好。

③要注意文章材料的合法性。

⑷诉讼意识
①正确对待,积极应诉
②主动配合,依法应诉
a.委托代理人撰写答辩状
b.要承担举证责任
c.准备代理词
d.如期上诉(半个月内)
③寻找机会,争取调解
18.网络新闻传播道德失范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①舆论导向偏差②网上侵权行为时有发生③虚假新闻泛滥④“黑客”危害网络安全
⑤危害社会秩序⑥传播不良文化信息⑦侵犯网络用户隐私权
19.怎样制止虚假广告和误导广告?
答:①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广告的法律法规
②遵循广告发布行为准则
a.广告必须真实
b.广告必须合法
c.广告必须符合四个文明要求
③严格执行广告发布具体规则
④加强对媒体广告的监管和违法广告的查处
20.怎样避免新闻侵权行为的发生?
答:①不能将信息来源的真实可靠等同于新闻事实的真实可靠
②不能认为只要新闻内容真实可靠就不存在名誉侵权问题
③不能与新闻报道公开事实的真实可靠掩饰对事实评价结论不当而引起的侵权责任
21.新闻报道侵犯名誉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答:①新闻作品已经发表②新闻作品有违法性
③新闻作品有可指之人的对象④新闻媒体和作者有过错
综合题:
22.怎样理解新闻工作者满足公民知情权与保护公民隐私权的关系?
23.怎样理解媒体创收与反对有偿新闻的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