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阅读一轮复习专用
四、阅读的基本要领:
1.阅读文章时边阅读边圈点勾画重要信息、关键语句。 2.阅读后先明确三点:①明确写作对象及对象特点或主要事件、
人物;②理清文章脉络;③明确文章主旨或作者情感。
3.审题要细致深入,既要关注问题,也要关注分值。 4.树立文本意识,答案要从文章中来。 5.答案组织要点面结合。 6.答题思路要清晰,用语要准确,不写错别字,能分点作答的
4.情节叙述顺序 ③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 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 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 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 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删去,篇中) ④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补充叙 述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 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 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有机整体, 不可删去,篇末,篇中) ⑤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 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尽量分点,标出① ② ③。
第二部分
题型剖析
命题角度一:情节
小说的情节:在小说提供的 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 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 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 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 程。
题型:
1.情节概括类; 2.情节手法类(情节安排的好处 或合理性等); 3.情节作用类(某一情节的特点 和作用分析)。
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
都出乎人的意料,却不能不承认又在情
理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4.情节叙述顺序
• 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 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 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 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 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 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 念,引人入胜。
11(1)
涉 及 11(2) 考 点
故事情节的作用
故事情节的作用
概括分析人解句子含义)
11(3)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探究环境描写(从主 探究小说情节 11(4) 题思想、人物塑造、 情节结构等角度探究)
探究人物形象(文 本人物和课内人物 的比较)
命 题 分 析
一、考纲解读:
《考试大纲》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要求是: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 现手法。阅读文学作品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 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 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知识储备:
1、情节的运行方式 2、情节的曲折 在一个小说中,即使开端和结局都很简单,作 家也绝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跑到底的,而是让他 千折百回,最终才抵达胜利的彼岸,即体现出情 节的曲折性。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 心魄的魅力。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知识储备:
3、情节的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 如“欧· 亨利式的结尾”——在小说
环境:指文艺作品中典型人物所 生活的、形成其性格并驱使其行动 的特定社会环境,即主人公和周围 人物所形成和辐射出来的具体关系。 习惯上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小说的主题
也叫“主题思想”。文艺作品中所蕴含的中心思想。
是作品内容的主体和核心。
(狭义)指作者在说明问题、发表主张或反映社会生活
现象时,通过文章或作品的全部内容表达出的基本观点。
(广义)指题材概念,是社会生活或现象的某一方面, 如改革主题、战争主题等。
3、环境、情节、人物和主题之间
的关系 四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
就其中一个角度命题时往往要把四
个方面都考虑进去。
小说读什么 1.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感知情节) 2.塑造的人物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分 析人物形象) 3.这个故事发生的特殊环境是什么。 (了解背景) 4.表现了什么主题。(把握作品主题) 5.通过哪些写作方法塑造人物、突出主 题的。(艺术特色)
三、小说的基本知识
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人物: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人的形象。人 物与事件是文艺作品中的重要因素,人物一 般地说是组成艺术形象的主体、核心。叙事 性文艺作品大多是通过对人物和人物的活动 及其相互关系的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塑造 人物形象和揭示生活意义、展现人生理想的。
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要素之 一,它是指叙事作品中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 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它是由一系列展示 人物性格、表现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相 互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 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部分, 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 一系列事件情节,应当体现出人物行为之间的冲 突。
二、近三年全国新课标卷考查情况:
高考试卷 选文体裁 2013年 中国小说 《峡谷》(阿城) 5选2选择题 (情节、人物形象、 语言等) 2014年 中国小说 《鞋》(刘庆邦) 5选2选择题 (表达技巧、人物 形象、情节、主题、 语言等) 2015年 中国小说 《塾师老汪》(刘 震云) 5选2选择题 (表达技巧、人物 形象、情节、语言 等)
通过以上表格的综合比较,可以得出全国卷近几年在小说 阅读这一考点上的几个特点: 11.选材范围。以现当代的名家作品为主,作品内容具有较强 的文学性或审美情趣、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试题样式。题型和分值相对稳定。1个5选2的选择题,3个主 观简答题,分值为25分。 3.考题特点。 (1)问题设计侧重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 环境)和主题。往往在以下题型中选择4个考查: ①把握故事情节(含“探究情节设计的合理性”);②揣摩 人物形象;③注意环境描写;④概括(或探究)主题;⑤品味 赏析语言;⑥赏析艺术技巧;⑦理解及鉴赏小说的标题。 (2)问题的切入点较小,问题较具体。集中于分析综合和鉴 赏题。 (3)更趋向关注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集中于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