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外国小说叙事专题阅读训练(13页)

高考语文外国小说叙事专题阅读训练(13页)

高考语文外国小说叙事专题阅读训练(一)阅读下列文本,并回答1-2题。

【选段一】“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

“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

“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

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他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的。

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什么动物?”“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抛下了。

”我凝视着浮桥,眺望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三角洲地区,寻思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

1“什么动物?”我又问道。

“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你只得抛下它们了?”我问。

“是啊。

怕那些大炮呀。

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

”“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

猫,当然不要紧。

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

”(节选自海明威《桥边的老人》)【选段二】世上的漂亮动人的女子,都像是由于命运有差错似的,出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庭,我们现在要说的这位正是这样。

她没有陪嫁的资产,没有希望,没有任何方法能让一个既有钱又有地位的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到末了,她将将就就和教育部的一个小科员结了婚。

不能够讲求装扮,她是朴素的,不幸得像是一个降等的女人,因为妇女们本没有阶级,没有门第之分,她们的美,她们的丰韵和她们的诱惑力,就是供她们做出身和家世用的。

她们的天生的机警、出众2的本能、柔顺的心灵,构成了她们唯一的等级,而且可以把民间的女子提得和贵妇人一样。

她觉得自己本是为了一切精美、豪华的事物而生的,因此往往感到痛苦。

由于自己房屋寒伧、墙壁粗糙、家具陈旧、衣料庸俗,她非常难过。

这一切,在另一个和她同等的妇人心上,也许是不会注意的,然而她却因此伤心,又因此懊恼,那个替她照料琐碎家务的布列塔尼省的小女佣人的样子,使她产生了种种忧苦的遗憾和胡思乱想。

(节选自莫泊桑《项链》)1.从叙述的呈现方式上看,选段一属于,选段二属于。

(讲述/显示)2.从叙述视角上看,两个选段中的叙述者各自采用了什么方式来“介绍”人物?产生什么样的艺术效果?(二)阅读下列文字,并回答3-4题。

日短夜长的冬天,晚饭还没吃完,夜幕就降落了。

当我们在街上玩耍时,一幢幢房屋变得阴森森的。

寒气刺骨,我们不停地玩着,直到浑身暖和。

这时,假如我叔叔正拐过街角,我们便藏在暗处,直到他走进家门。

如果曼根的姐姐在门口石阶上呼唤弟弟回家吃茶点,我们就在暗中瞧着她对街道东张西望。

我们等着看她呆住不走呢,还是进屋去。

要是她一直不进去,我们就从暗处走出来,没奈何地走到曼根家台阶前。

她在等我们,灯光从半掩的门里射出来,映现出她的身3影。

她弟弟在顺从她之前,总要先嘲弄她一番,我则靠着栅栏望她。

她一移动身子,衣服便摇摆起来,柔软的辫子左右挥动。

每天早晨,我躺在前客厅的地板上,望着她家的门。

我总是把百叶窗拉下来,只留一英寸不到的缝隙,那样别人就看不见我了。

她一出门走到台阶上,我的心就怦怦跳。

我冲到过道里,抓起书就奔,跟在她后面。

我紧紧盯住她穿着棕色衣服的身影。

走到岔路口,我便加快步子赶过她。

每天早晨都是如此。

除了随便招呼一声,我从未同她讲过话。

可是,她的名字总是使我蠢头蠢脑地激动。

(节选自乔伊斯《阿拉比》,有删改)3.下列关于本选段叙述速度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叙述速度,是指被叙时间长度在特定叙事文本中展开的快慢速率。

开头讲述冬天傍晚玩耍的情景,就属于概括性叙述,一笔带过。

B.同样是人物出场的“这时”,作者对拐过街角的叔叔的叙述只用了一句话,讲述曼根的姐姐用了五句话来叙述,显示了叙事速度的差异。

C.在曼根的姐姐出现时,叙述速度得到延缓。

这种延缓体现在作者从外形、动作等详细地写了曼根的姐姐,并写出了“我们”的反应。

D.从对“每天早晨”叙述,可以知道,“我在等曼根的姐姐”这个情节实际发生很长的一段的时间了,这是作者有意采取减速的节奏。

4.通过“我”叙述视角,你能猜得出选段中的“我”是一个怎么样的4形象吗?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 阅读下列文本,并回答5-6题。

小时候,那时我还只有6岁,看到一本描写原始森林壮观景象的书,名叫真实的故事。

书里有一幅很精彩的插画,画的是一条大蟒蛇正在吞食一只动物,下面就是那幅插画的复制品。

这本书上说:“大蟒蛇把它们的猎物不加咀嚼地整个吞下去,之后,就再也不动了,然后通过长达六个月的睡眠来消化掉这些食物。

”我想了很多热带丛林的冒险,几经思索,我拿起彩色铅笔终于成功地完成了我人生中的第一幅绘画。

我的第一号作品,它是这样的:我把这幅杰作拿给大人们看,我问他们我的画是否让他们感到恐惧。

56他们回答我说:“一顶帽子有什么害怕的呢?”但是,我画的不是一顶帽子,画里代表的是一条蟒蛇正在消化着一头大象。

为了让这些大人们能够理解,我只好又画了一张画:我把大蟒蛇肚子里的情况画了出来这些大人们总是需要解释。

我的第二号作品是这样的:这次大人们做出的反应是:他们建议我把这些画着看起来好像敞开肚皮的蟒蛇的图画放在一边,然后把精力放在地理、历史、计算和语法上。

这就是为什么,在我六岁时,我放弃了成为一名职业画家的美丽梦想。

第一号、第二号作品的不成功,令我十分沮丧。

这些大人们自己什么都不懂,还需要孩子们不断地、不断地解释给他们听,这真是令人感到厌烦。

所以从那时起,我选择了另外一个职业,我学会了开飞机。

我几乎飞遍了世界的每个角落。

的确,地理学对我非常有用。

飞过世界各地的我一眼就能分辨出中国和亚利桑那州。

要是夜里迷失了航向,这样的知识是很有价值的。

在这样的生活轨道中,我邂逅过许许多多一直在关心重要事情的人。

我有足够多的在大人们中间生活的经历。

我近距离亲密地观察过他们。

这些都没有显著提高我对他们的评价。

每当遇到一个在我看来头脑稍微清楚的大人时,我就拿出随身带着的我那第一号作品来测试他。

我想知道他是否真的有理解能力。

可是,不管我测试的人是谁,他或者她都会说:“这是顶帽子。

”因此,我也就不和他们谈大蟒蛇啊、原始森林啊,或者星星之类的事。

我会把自己降低到他们的水平,和他们谈些桥牌啊、高尔夫球啊、政治啊、领带啊这些。

于是大人们就十分高兴能认识我这样一个通情达理的人。

(节选自圣埃克苏佩里《小王子》第一章)5.在选文中,故事的讲述人是以什么样的视角和人称来讲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选文中的“我”带着怎样的腔调(口吻)来看待他身边的大人的?为什么作者有意识地用这种口吻来讲述故事?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列文本,回答7-9题。

我是猫【日】夏目漱石我是只猫。

要说名字嘛,至今还没有。

7我出生在哪里,自己一直搞不清楚。

只记得好像在一个昏黑、潮湿的地方,我曾经“喵喵”的哭叫来着,在那儿第一次看见了人这种怪物。

我首先遇到的是女仆阿三。

她一看见我,就不容分说一把抓起我的颈项,向屋外扔去。

我以为这下完了,只好紧闭双目,听天由命。

然而,我实在无法忍受饥寒交迫的味道,于是再一次趁阿三不注意的当儿,偷偷爬进了厨房。

可是不一会儿,又被扔了出来。

我记得就这样被扔出来爬进去,反复了四五次。

当时,我真对阿三讨厌透了。

直到最近我偷吃了她的秋刀鱼,才算报了这个仇,消除了心里的积愤。

阿三最后一次拎起我准备往外扔的时候,这家的主人走了出来,嘴里说着:“真吵得慌!怎么回事?”阿三拎起我,对主人说:“这只小野猫,我几次把它扔出去,它总是钻进厨房来,讨厌死了!”主人一边拈着他鼻子下边的黑毛,一边把我打量了一番,然后说声:“那就让它呆在家里吧。

”就回到内室去了。

显然,主人是个沉默寡言的人。

阿三满心不痛快地把我扔到厨房里。

就这样,我终于把这户人家当做了自己的家。

主人难得和我见上一面。

听说他的职业是教师,每天从学校回来就一头钻进书斋,几乎再不出来。

家里的人认为他是个勤奋好学的人。

他本人也摆出一副做学问的架势。

其实,他并非像家里人所说的那样好学上进。

我时常蹑着脚儿偷偷窥探他的书斋,见他经常大睡午觉,有时把口水流到摊开的书本上。

他消化不良,所以皮肤淡黄,缺乏弹性,没有生气。

可是他食量很大,每次填饱肚皮之后,就吃胃散,然后摊开书本,读上两三页就发困,往书本上流口水,这是他每天晚上重复的“功课”。

我虽然是一只猫儿,却时常想:“干教师这一行实在是惬意。

如果我生来是人,我就只做教师!因为像这样睡着觉也能干好的差事,对于我们猫儿来说也是能胜任的。

”可是,据我家主人说,再也没有比做教师更辛苦的了。

每当朋友来访时,他总要发一阵牢骚。

我和人同居,经过仔细观察,我断言他们都是极其任性的。

令我敬佩的、住在对街的白娘子,每次和我见面,总是告诉我:“再也没有比人类更冷酷无情的啦。

”前些天,白娘子生下四只俊俏可爱的小8猫,可是谁知她家的书生第三天就把他们弄到后院,一只不剩地扔进了水池子里。

白娘子流着热泪原原本本向我诉说了这件事儿,然后说:“为了实现我们猫族的母子之爱,为了我们能过上美满的家庭生活,我们必须向人类开战,非将他们除尽杀绝不可!”我觉得她的见解入情入理。

还有隔壁的三毛君,也非常愤慨地对我说:“人类根本不懂得什么叫所有权。

”按我们猫族的常规来说,不管是沙丁鱼串的鱼头,还是鲻鱼的肠子,谁先找到,谁就有吃的权利。

如果对方不遵守这个规矩,便可以诉诸武力。

但是人类显然丝毫没有这种观念,我们找到了美味佳肴,他们必然会夺去。

他们总是依仗自己力气大,若无其事地抢走理应归我们吃的东西。

白娘子住在军人家里;三毛君的主人是个律师。

我因为住在教师家里,对待这类事儿比起他们两位来要乐观得多。

我只要能够一天一天地对付下去就心满意足了。

别看他们是人类,也未必永远繁荣昌盛吧。

让我们耐心等待“猫儿走运的时代”到来吧!(节选自《我是猫》第一章,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个选段虽然使用了第一人称进行叙述,但“我”是一只猫,因而这个故事并不能让人觉得亲切真实。

B.猫对女仆的粗鲁、冷漠的行为心存不满,而对于有收留之恩的主人,其态度除了感恩之外,还有些戏谑的成分。

C.在猫被女仆三番五次丢弃的描写中,叙述速度有快有慢。

如最后一次丢弃,作者明显放慢了叙述速度。

D这个选段里的猫经常对人类的行为评头品足,发表感慨与见解,言语富有哲理又不失幽默性和讽刺性。

98.选段为什么要以猫的口吻来叙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9.现代小说的鼻祖福楼拜认为:“作家在他的作品里,必须像上帝在世界上一样,到处存在而又到处看不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