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湘教版成语故事二则《刻舟求剑》《南辕北辙》教学设计

湘教版成语故事二则《刻舟求剑》《南辕北辙》教学设计

湘教版成语故事二则《刻舟求剑》《南辕
北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刻舟求剑的含义,培养
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刻舟求剑的含义。

难点:难点
是学生对那个掉剑的人错在哪里的理解。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读过成语故事吗?谁能给大家讲一个成语故事?每
个成语故事都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所以,多读成语故事
是很有好处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板书)(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用以前学过的读书方法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
读准,并记住每个生字的读音,在课文中标明自然段。

2.检查、认读生字卡片,检查字音识记效果;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初读效考。

回答:课文讲的是什么人?他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一个人坐船过江时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宝剑的事。

)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逐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读第一段。

(提问)(1)课文讲的是什么?(2)他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
事?(一个人坐船过江时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宝剑的事)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3)结合看图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仔细观察图上人物的装束,理解从前指
的是古时候的意思。

观察坐船人挂在腰里的剑鞘,联想
一不小心宝剑掉到江里去了的情景。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提问:这一段主要讲谁?他做了什么?(引导学生先抓住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那个人指谁?(引导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一点儿也不着急是什么意思?从哪儿看出他一点儿也不着急?(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坐船人的表情和动作,把拿出小刀,刻
了一个记号联系起来,体会一点儿也不着急的意思,并
在看图中理解船舷和记号的词义。

)指导学生体会那个人的心情,朗读这一段。

3.读第三段。

让学生弄清这一段主要讲的内容,然后再逐句理解。

(1)读第一句,思考还不赶快捞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快点捞吧!赶快捞吧!)理解这句话表达的意思。

(2)读第二句,思考有什么用啊!是说有用,还是说没有用?(没有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催促的语气和急切
的心情。

4.学第四段。

(重点段)(1)朗读第四段,先把那个人不慌不忙说话的语气读出来,在朗读中理解
这个词语的意思。

(2)掉剑人不慌不忙,他是怎样想的?(3)准能把宝剑捞上来是什么意思?(一定能把宝剑捞
上来,表示很有把握。

)(4)这个人准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使学生分析理解到:这剑是从正在行驶的船上掉到江里的。

船不断向前移动,船上的记号就随着
船移动,这个记号就失去了作用。

所以船靠岸后,从船
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是不可能捞到的。

(5)想一想这个人错在哪里?(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其思想方法上的错误,学习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正确方法) 5.讨论:理解成语的含义,领悟其中的道理。

(1)刻舟求剑是什么意思?(2)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使学生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了处理的办法也
要跟着变化。

)(四)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求、宝、剑、急、号、慌、指、靠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
文内容,懂得成语刻舟求剑的含义,培养观察和思考问
题的能力。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理解课文
内容,懂得成语刻舟求剑的含义。

难点:难点是学生对
那个掉剑的人错在哪里的理解。

教学步骤:
(一)分析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宝、剑、指这三个生字都是由熟字加上偏旁组成,可以启发学生利用学过
的熟字,独立认识字形。

求是球字的一部分,以下几个
字要做重点指导。

号:上下结构,上边是口,下边是横、
竖折折钩。

慌:左右结构,左边是竖心旁,右边由上中
下三部分组成,上边是草字头,中间是忙字的右半边,
下边是撇、竖、竖弯钩。

急:由?、彐、心三部分组成。

彐第二笔不出头。

靠:上下结构,告、非各占一半。

(二)指导看拼音写词语。

(三)朗读课文,指导背诵。

1.先让学生看思考题背诵。

(1)有个人去干什么,一不小心,发生了什么事?(2)那个人心情怎样?他做了什么事?(3)有人催他做什么?(4)那个人先怎样?后说了什么?2.再去掉思考题背诵,背熟一段,再背下一段。

3.最后,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全文。

(四)板书设计:第三课时
一、教学要求 1.认识、会写催、准、辕、辙、醒、式、缠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去楚国却离
楚国越来越远的原因,从而明白故事中所蕴涵的道理。

二、重点难点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明白求剑人和去楚国的人的想法与做法错在哪里。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和图片。

2.
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 1.同学们,我们刚读过《刻舟求剑》的故事,认识了一个固执己见、不知变化的寻剑人。

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一个自作聪明也很固
执己见的坐车人。

2.(板书课程)说说从课题上你发现了什么。

3.出示马车图,释题:(1)什么是辕?(车前驾牲口用的两根直木或曲木)(2)什么是辙?(车轮轧过的痕迹)(3)齐读课题,讲讲南辕北辙字面上的意思。

(二)读文识字,扫清障碍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生字,查工具书或联系上
下文理解词语。

2.检查反馈:(1)认读生字词语。

注意重点指导:辙、式、缠是翘舌音;缠不要丢掉右上方的点,式不要加撇,辙可与撒相比较;理解好把式、盘缠
的意思。

(2)和同桌赛读,看谁读得准确,流利。

(三)探究解疑,感情阅读 1.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先去了解故事的结果。

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指名质疑:读完后,你有什么问题提出?(这个人为什么离楚国越来越远了?这个人会到达楚国吗?) 3.好,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走进故事中的人物。

故事中除了坐车人还
有谁?(他的朋友)朋友是怎么劝的?坐车人又是怎么说的?再回过头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

4.分组合作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坐车人和他的朋友的对话,自由选
择一个最想表现的角色读,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

5.小组汇报,相机出示人物课件,理解三次劝说:朋友()说: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啊?坐车人()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朋友()说: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
远吗?坐车人()说: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

朋友()说: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啊?坐车人()说:没关系,我带的盘缠多。

(1)重点指导第一次劝告: 1
朋友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假如老师就是那个坐车人,谁愿意当我的老师劝劝我?(师生互评) 2坐车人为什
么说没关系?你觉得该怎么读?想像人物表情,加上动
作表演。

(自评互评)(2)理解第二、三次劝说,感受人物心理,填写表示不同语气的词。

(朋友:奇怪、着急、耐心坐车人:盲目、自信、得意、固执)(3)找小伙伴分角色读,注意读出括号里提示的语气。

(4)推荐学生表演,学生之间评价。

(四)由事究理,拓展延伸:1.现在,谁来谈谈这个坐车人最后能到达楚国吗?为什么?2.假如坐车人来到我们身边,你想对他说什么?用
上只有才 3.如果你的朋友发生了像这样南辕北辙的事情,他不听劝告,你会怎样帮助他?4.小结:是啊,我们无
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如果方向错了,无论怎样努力,永远也达不到目的。

看到自己的朋友发
生了南辕北辙的行为,应该想办法去帮助他,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五)课外搜集,巩固升华:搜集成语故事,举行成语故事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