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沟通技巧的五大要点
1.利用“居家优势”
一个人在自己或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比在别人的环境中更有说服力,在日常生活中应充分利用居家优势。
因为人在不熟悉的环境中会形
成心理压力,而在熟悉的环境中则会更加放松。
两厢对比中就形成
了心理上的优势。
这样熟悉一方更容易掌控局面,尤其是在双方谈
判的情况下,主场往往更有优势。
当然不是所有情况都需要这样,
当双方需要平等友好的交流,最好选择一个中性环境中进行。
2.修饰仪表
我们通常认为,自己受到别人的言谈比受到别人的外表的影响要大得多,其实并不尽然。
我们会不自觉地以衣冠取人。
正如同样的
一篇论文,一个仪表整洁大方的代表讲解起来,听众感觉中可信度
明显高于邋里邋遢的代表。
所以保持良好的仪表,将有利于双方的
沟通。
3.使自己等同于对方
人天然的对于相同位置,与自己相似的人,更容易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
许多研究者发现,如果你试图改变某人的个人爱好,你越
是使自己等同于他,你就越具有说服力。
如果你想要快速的取得对
方的信任,模仿对方的行为方式是个不错的办法,比如学习对方的
习惯性动作或者口头禅等。
4.反映对方的感受
优秀的劝说者首先建立信任和同情的气氛,这样就显示了对别人感情的尊重,以后谈话时,对方也会加以重视。
所以当谈话中往往
不直接驳斥对方的观点,也就是少说诸如“你错了!”“你不对!”,因为这样的话容易引起对方的抵触情绪,影响谈话效果。
而改成
“你说的有道理!特别是。
,你还可以考虑下。
”这样
的语句,将会有利于沟通的进行。
5.提出有力的证据
如果向听众提供可靠的资料而不是个人的看法,你就会增加说服力。
切忌听众受到证据的影响,也相同时受到证据来源的影响。
1.用抱怨吸引注意力。
我们每个人都难免和朋友倾诉,抱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不满,有时候产生共鸣的抱怨可能还会拉近自己和陌生人的距离。
但是一
两句足以,每个人都已经要不断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谈话时再
不停的抱怨,只会让交流变的沉闷,让你变的无趣。
2.只想表达自己,忽略眼前对话。
当别人表达观点时,你只管构思自己的想法,不听别人的观点,最后可能导致观点重复,话题偏移,浪费双方时间。
而当别人询问
你的意见时,不假思索就给出答案,发表一大通感慨,没有实质性
内容,不如先仔细思考,告诉对方:“嗯,请给我点时间,让我仔
细想想。
”这样也能表现出你认真的对待你们的交流,而不是随便
应付。
3.一心多用的交流
即使你是个一心多用的高手,也别在和别人说话的时候浏览网页、看电视、刷微博、聊微信、在印象笔记里更新待办事项清单,更别
在打电话的时候吃东西,无论对方是否说出来,这都是非常惹人讨
厌的行为,尊重是交流的最基本要素。
如果真的没时间,不如诚恳
的告诉对方,另约时间或者简而言之。
4.不在乎自己深爱的人
和亲人、爱人交谈时,心里一直在想工作的事情。
你以为他们真的不知道吗?不,他们都能感觉到。
其实用心专注的倾听和交谈,也
是一种最基本的爱。
5.虚伪谦虚,换取称赞
看到一位同事今天盛装打扮,TA自己却说:“我今天是不是看
起来很糟糕?”当你如实称赞她后,她却说:“我只不过在最后一分
钟随便穿了件衣服。
”你此时是否又一种很厌恶的感觉呢?因此,千
万别虚伪的谦虚,以此换取别人同情的称赞。
6.过分谦虚,不好意思接受称赞
当受到别人称赞和表扬时,大方的说一句“谢谢”,是很正常的事情。
如果受到表扬后,你一直谦虚的托辞,反而会让对方绞尽脑
汁说更多表扬你的话,陷入尴尬境地。
7.话说一半打断别人
除非是在头脑风暴,不说出来就忘了,否则不要在别人话说到一半时打断,这样往往会错过谈话中最精彩的部分,而且你也需要告
诉对方你尊重TA。
8.态度消极
和别人的交流中,最好的鼓励就是相信对方,并让他们知道你的关心。
看到别人的优点和美德时,毫不吝啬的表达你的欣赏;听到不
幸和痛苦,也别忘了向对方传达希望。
9.费尽心思取悦别人
自己的想法有时可能暂时不受欢迎,于是去迎合别人。
这并不会真的改变你的想法,别人依然不是你,反而会让自己更没有自信。
只要你的想法和做法不伤害任何人,就坚持下去,只要自己能找到
乐趣,就坚持做自己。
生活是自己的,不是用来取悦别人的,而你,也是独一无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