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方法
摘要:新课程标准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
历史一门丰富多彩的学科,新课改下教师要倡导构建性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同学们学好历史。
关键词:新课程历史教学方法
新课程实施以前的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
学生则是听众,然后根据讲课的重点,强调学生死记硬背,这样历史课更是枯燥无味,一上课学生就想打睦睡。
而新课改的要求则改变了这一现状,它要求教师采取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且相互之间开展主体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起有效辅导作用。
这一变化将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一、新课改下,倡导建构性学习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面对新世纪对基础教育提出的新的挑战,面对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教师对课堂教学新理念的思考,课堂教学中“新理念”的实施被广泛关注,历史课也不例外。
课堂教学的功能从以本为本转化为以人为本;从授知转化为启智;从单一知识传授转化为人的整体的和谐发展。
新课程的其中一个理念是倡导建构性的学习——实现主动参与、探究发展、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
趣,改变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
借助史料,使教学内容直观可感历史是有血有肉、多彩多姿的,但又是瞬息即逝、无法再现的。
活生生的历史真实已经在永恒流动的时空中消失,学生们今天所学习的,只是由于受到篇幅的限制而高度浓缩了的历史教科书。
当然,在教科书中,仍有不少内容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了形象鲜明的材料。
但毕竟受到篇幅的限制,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和生动的历史事件,在教材中只能一笔带过,或略而不提。
因此,教师的任务便是应该努力弥补教材的不足,有效地调动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以及如何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尽快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二、开展主体性学习
“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减少了对历史学习的兴趣,造成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只是机械地耗时间而不是提高效率。
新课改则要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辅导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主体教育学习当中,这也是当前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趋势。
(1)开展主体性学习,就要充分体现学生个人兴趣选择
在学习当中,学习课题纷繁复杂,要想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要充分体现学生的想法和尊重学生的选择。
即由学生选择一项他们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并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好解决问题。
比如,教师可让学生从“鸦片战争爆发前,中国社会的现状”“辛
亥革命对中国以后革命的意义”“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民主运动兴起的情况”等自选的题目中选出一个,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并相互探讨,解决其中的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质量的目标。
(2)开展主体性学习,要加强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有效指导
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有时会出现质量不高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
教师应提前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所选课题以及总体提纲,做到心中有数。
同时,对所选课题拟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并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完成一堂高质量、高效率的课程。
三、开放式教学法
开放式教学要求课堂教学做到:一是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不断激起学生的探索、发现、想象和表现的愿望,让学生的思维、心态处于开放状态。
二是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开放式教学情境,通过教学时空的拓展变换,教学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为学生营造一种开放的学习空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
三是不拘泥于教材、教案,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多样性和多变性,通过学生各种信息的反馈,不断调整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四、分组法
分组法是历史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又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时,这节内容政治性比较强,学生难于理解,更难于记忆。
把学生
分组分别代表欧洲、日本、不结盟组织,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思考如果他们是这些国家或组织的成员或领导者,怎样发展本国经济,壮大本国实力,讨论总结后每组派出代表发言,学生们思考后每个小组都是积极发表自己观点与看法,小组代表发言不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让学生有一种集体荣誉意识。
最后,因势利导根据学生的发言做出总结,正确的给以表扬鼓励,欠缺的加以补充,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效果非常好。
五、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一定要运用有度,注重实效性。
就历史学科而言,正常的一节课在15到25张左右幻灯片为宜,制作的课件应该更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练习和情感接受,课件的内容应侧重于容量较大的补充资料、展现历史现实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巩固教学效果的练习材料等。
同时,需要有适量的板书做辅助,板书内容应侧重于显示本课的知识结构,突出本课知识重点,这样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既可以体现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又可以让学生在拓展知识面的同时,抓住本课的重点,理解本课的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两者相得益彰。
大家知道,所谓方法,是指一门学科所特有的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不仅要给学生金子——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炼金术——方法。
好的历史教学方法让学生听后犹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课虽结束,但情犹存、趣犹在。
这就能使学生在对课程的回味与新课的渴望中充满对学习的兴趣与保
持不竭的动力。
以上是对新课改下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些尝试,要想真正优化课堂,还要进一步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季红美.新课改中历史教学方法新探[j].考试周
刊,2008,(04) .
[2]杨雪晶.探究几种新的历史教学方法[j].考试周
刊,2008,(18).
[3]黄清和.素质教育环境下对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j].华章,2008,(z1) .
[4]杜君.浅谈课改下的历史教学方法[j].成功(教
育),2008,(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