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体质学

中医体质学


生理功能的差异性
♥机体的防病抗病能力、新陈代谢情况、自我调 节能力、以及或偏于兴奋、或偏于抑制的基本 状态等,都是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生理功能 的表现 ♥心率、心律、面色、唇色、脉象、舌象、呼吸 状况、语言的高低、食欲、口味、体温、对寒 热的喜恶、二便情况、性机能、生殖机能、女 子月经情况、形体的动态及活动能力、睡眠状 况、视听觉、触嗅觉、耐痛的程度、皮肤肌肉 的弹性,须发的多少和光泽等,是了解体质状 况的重要内容
偏阴质
♥体质特征:
形体适中或偏胖,但较弱,容易疲劳 面色偏白而欠华 性格内向,喜静少动,或胆小易惊 食量较小,消化吸收功能一般 平时畏寒喜热,或体温偏低 精力偏弱,动作迟缓,反应较慢,性欲偏弱
偏阴质
♥抑制、偏寒、多静 ♥对寒、湿等阴邪的易感性较强,受邪发病后多 表现为寒证、虚证 ♥表证易传里或直中内脏 ♥冬天易生冻疮 ♥内伤杂病多见阴盛、阳虚之证 ♥易发生湿滞、水肿、痰饮、瘀血等病症 ♥易致阳气虚弱,脏腑机能偏衰,水湿内生,从 而形成临床常见的阳虚、痰湿、水饮等病理性 体质
♥功能较为协调 ♥不易感受外邪,很少生病 ♥即使患病,多为表证、实证,且易于 治愈,康复亦快,有时会不药而愈 ♥如果后天调养得宜,无暴力外伤、慢 性疾患及不良生活习惯,其体质不易 改变,易获长寿
偏阳质
♥体质特征:
形体适中或偏瘦,但较结实 面色多略偏红或微苍黑,或呈油性皮肤 性格外向,喜动好强,易急躁,自制力较差 食量较大,消化吸收功能健旺 大便易干燥,小便易黄赤 精力旺盛,动作敏捷,反应灵敏,性欲较强 平时畏热喜冷,或体温略偏高,动则易出汗, 喜饮水,唇、舌偏红,苔薄易黄,脉多偏阳
5、适应能力 对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各种精神心理环境
适应能力
对病因损害的抵抗、调控及修复能力
理想健康体质的标志
理想体质
♥是指人体在充分发挥遗传潜力的基础 上,经过后天的积极培育,使机体的 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以及 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各方面得到全面 发展,处于相对良好的状态 ♥形神统一的状态 ♥形神统一是健康的标志
♥言语行动无力、体力虚弱、汗多、下痢、瘦弱、苍白
1.气虚-阳气不足无寒象: 多发生在食欲不佳、久病者。 2.血虚-阴血不足无热象: 多发生在长期营养不良、毛发稀疏颜色浅黄者
也常见在妇女经期过后或产后失血较多 3.阴虚-阴血不足有热象: 常有盗汗、手足心发汗冒热,容易失眠者 4.阳虚-阳气不足有寒象: 多发生在男性,有性欲减退或阳痿早泄、易疲倦
理想健康体质的标志
1、身体发育良好,体格健壮,体型 匀称,体重适当
理想健康体质的标志
2、面色红润,双目有神,须发润泽, 肌肉皮肤有弹性
理想健康体质的标志
3、声音洪亮有力,牙齿清洁坚固, 双耳聪敏,脉象和缓均匀,睡眠良 好,二便正常
理想健康体质的标志
4、动作灵活,有较强的运动与劳动 等身体活动能力
2)青春期到35岁左右
♥女性较明显的变化,多半是转向病理性体
质,出现一些病态
♥男性变化不很显著
体质随年龄变化的五个阶段
3) 35岁至更年期以前的男女(壮年) ♥体质变化大多数较为平缓 4) 50岁上下的妇女和55-60岁左右的男子
(更年期)
♥天癸渐竭,精血衰减,体质也发生显著 变化
体质随年龄变化的五个阶段
体质学说
♥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正常人体 体质的概念、形成、特征、类型、差异 规律,及其对疾病发生、发展、演变过 程的影响,并以此指导对疾病进行诊断 和防治的理论知识
体质学说
♥融生物学、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于一体 ♥既作为研究人体生命、健康和疾病问题的
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研究人类体质
中医体质学
♥概念 ♥构成 ♥标志 ♥特点 ♥影响因素 ♥分类 ♥应用
一、概

♥指人类个体在生命过程中,由遗传性和获
得性因素所决定的表现在形态结构、生理
机能和心理活动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



人群及人群中的个体 禀受于先天,受后天影响 在其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 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 的相对稳定的人体个性特征
♥饮食结构和营养状况对体质有明显的影响 ♥食物各有不同的成分或性味特点 ♥人之五脏六腑,各有所好 ♥脏腑之精气阴阳,需五味阴阳和合而生 ♥长期的饮食习惯和固定的膳食品种质量,日久
可因体内某些成分的增减等变化而影响体质
合理的膳食结构
科学的饮食习惯
适当的营养水平
影响体质的因素
5、劳逸:
♥过度的劳动和安逸是影响体质的又一重
理想健康体质的标志
5、精力充沛,情绪乐观,感觉 灵敏,意志坚强
理想健康体质的标志
6、处事态度积极、镇定、有主见, 富有理性和创造性
理想健康体质的标志
7、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有较 强的抗干扰、抗不良刺激和抗病的能力
体质的特点
1.是人体身心特性的概括 2.具有普遍性、全面性和复杂性 3.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 4.具有连续性和可预测性
与疾病、健康关系的新的分支学科
体质的构成
形态结构
体质 生理功能
心理状态
差异性
形态结构
体格、体型、体重、性征 外部形态结构 体姿、面色、毛发 (体表形态) 内部形态结构 舌象、脉象 脏腑 经络 气血津液 …….
体格
♥指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营养状况 和锻炼程度的状态
♥一般通过观察和测量身体各部分的大 小、形状、匀称程度,以及体重、胸 围、肩宽、骨盆宽度和皮肤与皮下软 组织情况来判断 ♥是反映体质的标志之一
体质的分类举例3
正常体质:阴阳平和质
异常体质: 阴虚 阳虚
阳盛
血瘀
气虚
血虚
痰湿
气郁
5) 更年期以后(老年)
♥体质日渐虚性化,常以虚为主, 兼夹痰瘀
影响体质的因素
3、性别差异 :
♥男女在遗传性征、身体形态、脏腑结
构等方面的差别,相应的生理功能、心 理特征也就有异
体质的性别差异
♥男性多禀阳刚之气,脏腑功能较强,
体魄健壮魁梧,能胜任繁重的体力和脑 力劳动,性格多外向,粗犷,心胸开阔
体型
♥指身体各部位大小比例的形态特征,又 称身体类型,是衡量体质的重要指标
♥中医观察体型,主要观察形体之肥瘦长 短,皮肉之厚薄坚松,肤色之黑白苍嫩 的差异等。其中尤以肥瘦最有代表性 ♥ “肥人湿多,瘦人火多”
生理功能的差异性
♥生理功能是其内部形态结构完整性、协调 性的反映,是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功 能的体现 ♥形态结构是产生生理功能的基础 ♥个体不同的形态结构特点决定着机体生理 功能及对刺激反应的差异 ♥机体生理功能的个性特征,又会影响其形 态结构,引起一系列相应的改变


形态 通过人体 机能 心理活动
差异性 表现出来

机能

个体差异
生理
代谢
对外界刺激反应
对某些病因和疾病的易感性
病理
产生病变的类型
疾病传变转归
某种倾向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质特点
人的体质特点或隐或显地体现于健康 或疾病过程中
体质实际上就是人群在生理共性的基
础上,不同个体所具有的生理特殊性
构、居住条件、生活方式、社会民俗等
♥从而制约着不同地域生存的不同人群的
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行为特征的形 成和发展
影响体质的因素
8、疾病、药物及其他因素 :

四、体质的分类
(一)、分类方法:阴阳含量划分法、五行 归属划分法、形态与机能特征分类法、心 理特征分类法(包括刚柔分类法、勇怯分类 法、形态苦乐分类法) 、藏象阴阳分类法、 阴阳属性分类等 (二)、常用体质分类及其特征(举例)
体质的评价指标
2、身体的功能水平 新陈代谢 各器官、系统的功 能(特别是心血管、 呼吸)
体质的评价指标
3、身体的素质及运动能力水平 速度、力量、耐力 灵敏性、协调性 走、跳、跑、投、攀越等基本活动能力
体质的评价指标
4、心理的发育水平 包括智力、情感、行为、感知觉、个性、 性格、意志等方面
体质的评价指标
心理特征的差异性
心理
♥指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
♥是感觉、知觉、情感、记忆、思维、性格、 能力等的总称 ♥属于中医学神的范畴
♥形与神是统一的整体
心理特征的差异性
主要表现 人格 气质 性格 差异
体质是特定的形态
结构、生理功能与 相关心理状况的综 合体
体质的评价指标
1、身体的形态结 构状况 (体表形态) 体格 体型 内部的结构和功 能的完整性、协 调性
要因素
影响体质的因素
6、情志因素 :
♥泛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心理活动,是人
体对外界客观事物刺激的正常反应,反映 了机体对自然、社会环境变化的适应调节 能力
♥情志活动以脏腑精气阴阳为物质基础 ♥七情的变化,可以通过影响脏腑精气的
变化,而影响人体的体质
影响体质的因素
7、地理因素 :
♥不同地区或地域具有不同的地理特征 ♥这些特征影响着不同地域人群的饮食结
体质的分类举例2
热性
寒性
实性 虚性
热性体质
♥紧张、兴奋、亢进、炎症、充血等
♥交感神经兴奋
习惯喝冷饮及常吃冰 口干舌燥、口臭口苦 经常全身发热、很怕热 常常脸部泛红、面红耳赤 情绪起伏大、易心情烦躁。 尿量少且颜色深黄 习惯性便秘且粪便形状干硬 舌头偏红且有厚厚的黄苔
寒性体质
♥弛缓、萎缩、衰退、无力、贫血等
偏阳质
♥亢奋、偏热、多动 ♥风、暑、热等阳邪的易感性较强,受邪发病后 多表现为热证、实证,并易化燥伤阴 ♥皮肤易生疖疮 ♥内伤杂病多见火旺、阳亢或兼阴虚之证 ♥易发生眩晕、头痛、心悸、失眠及出血等病症 ♥日久必有耗阴之势。若调养不当,操劳过度, 思虑不节,纵欲失精,嗜食烟酒、辛辣,则必 将加速阴伤,发展演化为临床常见的阳亢、阴 虚、痰火等病理性体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