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复习内容第一章总论1.教学法的定义?对外汉语教学法是实现对外汉语总目标和总任务、落实教育基本原则的方法。
2.教学法的理论支柱包括哪些?(一)语言学原理:语言学理论是对外汉语教学法的主要理论支柱。
(二)心理学原理(三)教育学原理(四)教育心理学原理:教育心理学主要是对教育的心理学方面进行科学研究,为教育提供心理基础。
第二章语言教学法流派介绍各流派的代表人物、特点、代表教材等。
(一)语法翻译法:1.代表人物: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2.教学原则和特点:(1)以语法教学为中心,强调系统语法的学习。
(2)语言材料的内容以能否突出某种语法形式为准。
(3)运用学习者母语进行课堂教学。
(4)以阅读和书面翻译为主。
(二)直接法:1.代表人物:1) 贝力子。
德国的直接法实践者。
主张按“幼儿学语”的过程和方法来教外语。
2) 叶斯珀森。
丹麦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法家。
3) 帕默。
英国外语教育家。
口授法的代表人物。
4) 韦斯特。
英国外语教育家。
阅读法的代表人物。
5) 艾克斯利。
英国著名英语教材《基础英语》作者。
2.直接法的优点:是一种有开创性的外语教学理论体系,把外语教学从书面语引向现代口语,把死记硬背语法规则变为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有利于学生外语思维和言语能力的培养。
3.直接法的理论基础1) 语言学理论:句本位思想,许多词的具体意义只有在句子中才能得到确定;先口语后文字。
2) 心理学理论:冯特“语言心理中起主要作用的不是思维,而是感觉”。
3) 教育学理论:夸美纽斯“由事实到结论”,“实例先于规则”。
4.直接法的基本原则1) 直接联系原则2) 以口语为基础的原则3) 以模仿为主原则4) 句本位原则5) 归纳途径教语法原则6) 以当代通用语言为教材原则(三)听说法:1.代表人物:(1)拉多。
(2)弗里斯。
3.听说法的理论基础(1)语言学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2)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4.听说法的基本原则1) 听说领先2) 反复实践,形成习惯3) 以句型为中心4) 排斥或限制母语5) 对比语言结构,确定教学难点6) 及时纠正错误,培养正确的语言习惯5.听说法的教学过程:口授语言材料-->模仿记忆练习-->句型练习-->对话-->读、写练习(四)视听法1.视听法的理论基础1) 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2) 心理学:关于感觉和知觉的论述。
2.视听法的基本原则1) 培养听说读写言语习惯2) 语言和情景相结合3) 排除母语和文字为中介4) 在语言技能的训练中有控制地使用常用词汇和结构3.长处1) 将声音和图像结合起来,充分调动视觉、听觉等语言学习的感觉器官,有利于理解和记忆。
2) 创造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3) 在教材建设方面卓有成效。
《新概念英语》、《法语的声音和形象》。
(五)自觉对比法1.自觉对比法的理论基础1) 教育学:外语学习目的是通过母语与目的语的对比更深刻地认识母语,帮助学习者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2) 语言学: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外语的思维物质外壳是母语,因此母语是学好外语的前提。
3) 心理学:巴甫洛夫的两个信号系统学说。
2.自觉对比法的基本原则1) 用母语讲解外语2) 实践要有理论指导3) 理解地模仿4) 文字为基础,四会并重5) 典范的文学语言作为学习的材料附:自觉对比法与直接法的综合——自觉实践法:是二十世纪50年代末,苏联对自觉对比法的改革。
(六)认知法1.认知法的理论基础1) 心理学: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动摇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为认知法的产生打下了基础;奥斯贝尔的两种“学习”理论更是认知法反对听说法的有力武器。
2) 语言学: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
2.认知法的基本原则1) 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自学为主2) 在理解规则的基础上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和操练3) 听说读写全面训练4) 利用母语5) 对错误进行有分析的指导6) 运用电化手段,营造教学情景(七)功能法(意念法、交际法)1.功能法的理论基础:1) 语言学:社会语言学。
海姆斯的“交际能力”,韩礼德的功能语言理论和话语分析理论等2) 心理学:功能派2.功能法的基本原则1) 以单元——学分体系组织语言教学2) 以功能意念为纲,考虑交际要素3) 教学过程交际化4) 基本目的语和专业目的语兼顾3.特点及长处1) 培养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在正确运用语言的同时还注意运用的得体性。
2) 从学习者的实际需要出发,努力使教学过程交际化。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创造接近真实的交际情景。
3) 强调语言交际的目的,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保持一定的容忍度。
4) 重视专业外语的教学,突出不同的领域、范围所需目的语的特点,使教学更具明确性和针对性,也使学习者的精力和注意力相对集中。
(八)任务型教学法——促进语言学习进程的活动1.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1)语言习得理论2)社会建构理论3)课程理论2. 任务型教学法的特点1)以任务组织教学2)通过交流来学会交际3)调动学习者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的目的语资源4)在干中学,在用中学第三章课堂教学的过程与原则1.课堂教学的概念?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习者为了达到某种教学目的而进行的一种认知活动过程。
2.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最基本的要素是:教学单位、教学环节、教学步骤和教学行为。
A.教学单位1. 概念:是指教学活动小队集中的某个教学时段,它分为教学课时、教学单元和教学阶段。
2. 包括a) 教学课时:包括学期总课时和课文课时。
b) 教学单元:是由若干篇课文组合起来的较大的教学单位。
c) 教学阶段:是比教学单元大,时间跨度长的教学单位。
一般分为期中和期终两个阶段B.教学环节1概念:教育家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根据感知、理解、巩固、余韵的基本认识心理规律,总结和归纳出五个教学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练新内容、巩固新内容、不知课外作业。
2.五个环节1) 组织教学2) 复习检查3) 讲练新内容(导入新课、讲解新知、操练新知)4) 巩固新内容5) 布置课外作业C.教学步骤概念:是比教学环节小一级的教学结构单位,或者说是教学环节的下位概念。
D.教学行为概念:指与教学有关的具体活动。
3. 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是什么?分析阶段、实施阶段、反馈阶段。
A.分析阶段1) 确定起点状态2) 分析教学任务:生词量;句型难度;文化背景知识3) 陈述教学目标B.实施阶段1) 设计有效的教学技术:方法、教具、活动2) 适应个别差异和民族差异的教学3) 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4) 教学方案实施C.反馈阶段1) 测量与评估教学结果2) 诊断与补救教学4.课堂教学基本原则及概念。
(1)精讲多练原则1)“精讲”:是突出关键的、精华的、实质的内容,运用演绎法、归纳法、或比较法。
并辅以图片、电教等直观手段,要言不烦的把学习者的注意力和思路直接印象定义、内涵、规则或结论上去。
2)“多练”:是让学习者通过反复再现刚学过的知识而引入大脑并化为能力的心理活动。
(2)讲练结合原则怎么“讲练结合”:先讲后练,先练后讲,边讲边练或边练边讲(3)突出语言教学特点的原则1) 听说读写全面发展2) 由中介语向目的语靠近3) 结构、功能、文化的结合4) 强化学习环境(4)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第四章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对象1.选择教材时应考虑哪些方面?A.学习者的基本条件和特点1) 有无汉字背景2) 有无学习外语的经验3) 有无接触过汉语4) 长期还是短期5) 学习者的汉语水平B.课型与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C.选择适合班级学习者实际需求的教材1) 生词量的起点是否合适2) 汉字出现的速度和数量是否适合3) 语法点跟班级学习者现有的知识能否衔接,其数量和速度学习者能否承受4) 课文所反映的内容是否适合学习者的需求5) 课文篇幅长短,内容深浅是否合适6) 教材译注所采用的语种是否适合班级学习者的实际情况7) 同一水平而不同课型的教材是否大致相配2.学习者认知风格的差异、动机、态度、性格包括哪些?(1)认知风格的差异:*场依存性学习者偏重于形象思维,学习上要求教师组织结构严密、提供条理清晰地讲授提纲,进行系统明确的讲解;*场独立性学习者逻辑倾向较突出,学习上不很关注教学结构的严密性,自己能独立队教学材料进行整理和结构化。
*沉思型学习者善于思考,致学细致,对问题多做权衡和评判,成绩优良。
*冲动型学习者急于求成,治学粗枝大叶,对问题很少思考和评价,学习成绩差。
*容忍倾向的学习者能包容不熟悉的、甚至有些矛盾的内容,对于现阶段难以理解或接受的语言材料也能容纳。
*排他倾向的学习者其母语结构根深蒂固,新的语言男人很难迅速为母语所同化,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被接受。
(2)学习的情感因素:1)动机:驱使人们活动的一种动因和力量,包括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的冲动或企图达到的目标等。
①成就动机的内驱力: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的内驱力②动机的激发:任务激发、兴趣激发、成就激发、竞争激发2)态度: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
是一种藏于内心,对行为或事物作出评价反应或准备采取相应行动的倾向性。
包含:①认知成分:个体对客观行为或事物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
如对考试的认知。
②情感成分:由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
③行为成分:实施某种行为或行动的准备倾向。
3)性格①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②独立型和顺从型③外倾型和内倾型第五章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1.课堂教学的准备包括哪三个方面:1)备学生要素一:了解学生的基础①一般的文化程度和文化常识②目的语语言基础知识③目的语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掌握程度④了解学生的国籍及文化背景知识要素二: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估计①学习者的概括能力②学习者的推理能力③学习者同化新知的能力2)备教材要素一:分析本课与前后课程的关系a)了解学习本课所需的基础知识b)有意识强化本课跟后续知识有关的内容要素二:明确课文学习的目的a)培养何处语言技能,知识将转变为何种能力b)清楚教材中所体现的交际文化知识要素三:分析教材结构生词、课文、语言点、注释、练习要素四:分析教材重点新语言点、高频词、近义词辨析、常用句式、文化要素五:分析教材难点3)备方法(提高教材可懂度)a) 分段和归纳b) 难词难句的解释c) 语法规则的举例d) 问题设计e) 练习的设计和补充f) 利用图表和心理图式g) 情景的设计和营造2.一份完整的教案包括哪些内容?①课题②教学课型③教学对象④教学时数⑤教学目的和要求⑥教学重难点⑦教学用具⑧教学环节(复习、导入、讲解、练习、作业)⑨板书设计⑩教学后记3.教学内容导入的方法有些什么?1) 导入的内容(文化导入、旧知导入、情景导入、图片导入、教具导入、随机导入)2) 导入方法(提问、回忆、复述、讲述、对比、游戏、练习)4.课堂教学提问的类型有哪些?1)提示性问题(带着问题阅读)2)复述性问题(阅读以后回忆)3)剥笋性问题(边阅读边思考)4)归纳性问题(阅读以后思考)5. 什么是跨文化意识?学习汉语跟学习其他外语一样,除了掌握语言形式以外,还需学习和了解中国人的思想、理念以及思维习惯,也就是所谓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