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蝌蚪的成长》教案4

《小蝌蚪的成长》教案4

《小蝌蚪的成长》教案
设计意图:
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在孩子们眼里,春天还是一个充满好奇和秘密的季节,他们对大自然中的各种生物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小动物更是孩子们喜欢的伙伴。

在幼儿印象中动物的成长都是由小变大的生长过程,外形特征并无较大变化,而青蛙的生长过程比较特殊,它是由小蝌蚪慢慢长出后腿——又长出前腿——尾巴退化成青蛙的。

孩子们强烈渴望了解其中的秘密。

为此我选择了《小蝌蚪的成长》这一以科学领域为主的教育内容,并运用游戏的形式渗透了语言、健康等方面的内容,使幼儿对小蝌蚪的成长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并在活动中学会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从而达到科学素质的提高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教学目标:
1、激发小朋友的观察兴趣。

2、帮助小朋友初步了解小蝌蚪的成长变化。

3、在玩中学会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准备:
1、小河的背景图一幅,小花鱼及小蝌蚪各个成长阶段图片。

2、音乐磁带一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激发小朋友学习的愿望。

温暖的春天来了,睡了一个冬天的青蛙妈妈从泥洞里钻出来,跳进小河里,在绿绿的水草旁边产下许多黑黑的、圆圆的小蛙卵。

过了几天,这些小蛙卵慢慢活动起来,变成了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

(通过谈话的形式,创设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活动氛围,引起小朋友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通过多种形式感知小蝌蚪的成长变化、
1、利用图片演示,引导小朋友观察、了解小蝌蚪的成长变化过程。

教师边讲故事边提问,引发小朋友对小蝌蚪成长变化的思考及关注。

①小蝌蚪长的是什么样子的?
②小花鱼发现小蝌蚪哪里变了?
③小蝌蚪又长出什么来了,小蝌蚪的什么没有了?它变成什么了?(运用演示法边看图片边欣赏故事,使幼儿对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师生共同回顾小蝌蚪的成长历程,并用语言描述及肢体动作感受。

①小蛙卵慢慢变成小蝌蚪,过了一段时间它发生了什么变化?
②教师和小朋友一起回顾:它先长出了两条后腿,又长出了两条前腿,最后变成了一只小青蛙。

③引导小朋友模仿小蛙卵、小蝌蚪、长出两条后腿的小蝌蚪、又长出两条前腿的小蝌蚪、小青蛙的样子。

(在了解小蝌蚪的成长历程基础上,进一步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小朋友来通过语言描述及肢体动作模仿小蝌蚪成长中的各种形态,加深幼儿对小蝌蚪成长变化的印象,感受小蝌蚪变青蛙的乐趣。


三、引出主题
1、师生共同完成
你知道在100只蝌蚪中,一般只有20只左右会变成青蛙。

(出示课本挂图)
西池塘东池塘
原有蝌蚪/只514 412
变成青蛙/只126 89
现在我们计算一下“东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
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412-89=323(只)
看算式,试着估算出得数的范围。

指名说说估算的过程。

412-80=332、332-9=323
列竖式计算:
..
412
- 89
323
师边列边讲出注意事项:在计算时,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再减,十位上也不够减,从百位退1和十位的数(要少看1)加起来再减。

出示歌诀:计算遇到退位减,本位不够向前点。

前位退1变成10,再和本位加后减,哪位上有退位点,先退1后再来减。

2、生独立完成
问:西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
让俩位小朋友在黑板上列出竖式。

四、巩固强化训练
课本练一练第1、2、3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