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龙湾子煤矿安全预验收报告(矿编)

九龙湾子煤矿安全预验收报告(矿编)

九龙湾子煤矿二采区生产系统及安全设施预验收报告书一、(一)矿井地理位置、矿区范围及矿界面积1、矿井地理位置:大方县九龙湾子煤矿位于贵州省大方县东南部,由于该矿隶属百纳乡,现百纳乡已划给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故该矿行政区划现为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百纳乡管辖。

大方县百纳乡九龙湾子煤矿位于大方县百纳乡龙坪村,大方县内目前无铁路通过,可供本县装车外运的铁路装车站有川黔线上的扎佐站,可满足150万t/a的煤炭货运能力,大方县交通以公路为主,贵毕高等级公路在大方县境内穿过,G326国道大方至金沙段从本矿东南面500m处通过,工业场地有简易公路相通G326国道,有普(底)野(坝)县道通往黔西县,距百纳乡5km,距大方县电厂55km,距金沙电厂58km,距黔西电厂65km,交通较为便利2、矿区范围及矿界面积拐点坐标矿区范围拐点坐标(二)、煤矿资源赋存及储量1、资源赋存状况本井田含煤组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由褐、灰绿、灰褐色薄层至中厚层砂岩、粘土岩、砂质粘土岩和煤层组成,煤系地层厚100~150m,平均厚125m,煤层倾角一般8~12°,一般为10°左右,本井田龙潭组含煤性较好,含煤13余层,本井田范围内可采煤层2层。

即M8、M3煤层。

可采总厚3.38m。

M8煤层为中厚煤层。

位于龙潭组中部,上距龙潭组顶界50~60m,煤厚1.4~2.0m,平均厚1.73m。

含0~1层夹矸,顶板均为砂质泥岩、细砂岩,底板均为泥岩、粉砂岩,煤层稳定。

M3号煤层为中厚煤层,上距M8煤层33.0m,煤厚1.4~1.8m,平均厚1.65m。

含2~3层夹矸,顶板均为砂岩、粉砂岩,底板均为粉砂质泥岩,煤层稳定。

2、储量该矿矿区范围内可采煤层有2层,参加储量计算的煤层有M8、M3煤层。

根据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2007年1月提交的《贵州省大方县百纳乡九龙湾子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区范围内可采煤层有2层,即M8、M3煤层,经计算得资源/储量576.17万吨,其中保有资源量332为298.05万t、保有资源量333为278.12万t,矿区范围内采空量195.92万t,其中本矿原有矿井采空量63.83万t、老窑采空量131.99万t, 各煤层资源量见下表。

矿区位于百纳向斜南段南东翼。

矿区内为一单斜构造,地层走向北东——南西,区内无断层出露,矿区地层总体倾向北西,倾角8°~12°。

(三)、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1、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5万吨/年2、矿井服务年限为:7.2年(四)、设计确定的矿、土、安工程量、投资金额及实际完成的矿、土建、安装工程量、投资金额矿井根据井田内地质地形、地貌等特征,选择矿井工业场地在井田7拐点附近中间的平缓坡地,矿井进场公路、办公楼、职工宿舍等已建筑好,工业场地供水、供电、交通运输已形成。

能满足15万吨/年生产规模人员居住条件。

(五)、设计工期、开工时间、实际完成工期1、设计工期设计矿井建设工期:6个月。

2、开工时间2011年8月1日动工建设3、实际完成工期矿井建成完工日期:2012年2月完工实际完成工期:6.5个月二、煤矿联合试运转的基本保障(一)、煤矿生产及安全管理机构建立及人员配置情况1、矿级领导班子组成人员及分工情况矿长:周慈明负责全矿生产安全全面工作。

总工程师:张显力负责全矿技术管理工作。

工程师:李炳军负责全矿测量绘图工作,分管技术科。

生产矿长:周慈富负责全矿的安全生产工作及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分管通风科。

安全矿长:周静负责全矿的安全生产工作与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整改工作,分管安全科。

机电矿长:周祥负责全矿机电设备安装、修理及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及全矿机电设备安装、修理及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分管机电科、瓦斯抽放站。

2、生产及安全管理机构人员配置情况生产技术科:工程技术人员5人,负责矿井技术管理、采掘作业规程及安全技术组织措施编制、采掘计划编制、矿井施工测量、绘图、填图等技术工作。

安全管理科:配备安全员14人,负责矿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采掘作业规程的监管落实工作、矿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及上级部门检查出的安全生产隐患治理整改落实情况上报工作。

通防科:配备瓦斯检查员14人,负责全矿通风管理、瓦斯治理、日常瓦斯检查、瓦斯抽放、探放水工程的监管落实工作。

机电科:配备机电工9人,负责全矿的机电设备安装、修理及日常维护保养工作。

运输队:配备绞车司机10人、胶带运输机司机9人、挂钩工9人、轨道维修工6人,负责矿井原煤运输及井下物料的运输供应工作。

调度室:配备调度员5人,负责全矿的安全生产调度工作。

安全监控室:配备安全监控管理员4人,负责全矿安全监控系统运行管理工作、检测数据监管及打印保存工作。

瓦斯抽放泵站:配备瓦斯抽放泵管理员4人,负责矿井瓦斯抽放泵站的瓦斯抽放工作及记录汇总工作。

保卫科:配备保卫人员6人,负责矿区内的治安保卫工作,负责炸药库及门卫的管理工作。

炸药库:配备专职库管员3人,负责全矿炸材的入库、发放、回收登记造册、汇总上报及日常管理工作。

机修车间:配备机修工6人,负责全矿的机械设备修理、矿车的维护保养及修理工作。

(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制定及落实情况根据矿井实际情况结合上级部门有关文件规定,制定了相应的岗位工种和机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各岗位各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在日常工作中得以落实,各岗位各工种及管理人员签定了安全生产责任书。

附:1、《九龙湾子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2、《九龙湾子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汇编》3、《九龙湾子煤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汇编》(三)、各类持证特作人员配备情况安全员:14人;绞车司机:10人;爆破员:13人;井下电钳工:9人;瓦检员:14人;安全监测监控员:5人。

防突工:12人三、煤矿生产系统及安全设施建设完成情况预验收(一)、矿井开采系统1、设计本矿井设有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风斜井三条井筒,主、副斜井、回风斜井井口均布置于工业广场内,井口标高分别为:+1792m、+1792、+1792,主斜井、副斜井、回风斜井沿M3煤层倾斜方向施工至+1659m 标高贯通形成开拓系统。

二采区三条下山布置在离M8煤层底板7m处(已形成),在+1600m标高贯通形成系统,下山与井筒间利用三条主要石门联系,在轨道下山底部布置水仓、水泵房。

矿井井田为划分两个水平(+1700m、+1600m)三个采区进行开采,+1700m以上为一采区,+1700m以下+1600m以上为二采区,+1600m以下为三采区。

二采区首采面布置在M8煤层+1660m标高,准备工作面布置在M8煤层+1655m——+1639m标高,双翼回采,运输巷与下山间利用运输石门及轨道石门联系,回风巷与下山间利用轨道斜巷及回风斜巷联系。

采面走向长350m,倾向长度70m,确定采煤工作面倾斜长70m,采用放炮采煤,工作面采用刮板运输机运输,运输巷采用皮带输送机运输。

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均为全部垮落法。

工作面采用DW22-300/100型单体液压支柱配合HDJA-1000金属铰接顶梁支护。

工作面采用三、四排管理方式,排距1.0m,柱距1.0 m,最大控顶距为4.2m,最小控顶距为3.2m,工作面材料道每隔1.6m打一棵临时支护,煤壁落煤后及时挂梁,若顶板压力较大,可增设木垛。

备采工作面为2804采面。

2、实际建设完成情况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风斜井均按设计要求布置于工业广场内,三条井筒井口标高均为:+1792.03m、+1792.922、+1792.755,主斜井、副斜井、回风斜井沿M3煤层倾斜方向施工至+1659m标高贯通形成开拓系统。

二采区三条下山布置在离M8煤层底板7m处,在+1617m标高贯通形成系统,下山与井筒间利用三条主要石门联系,在轨道下山底部布置水仓、水泵房。

二采区首采面布置在M8煤层+1662m----+1668标高,准备工作面布置在M8煤层+1657m——+1639m标高,双翼回采,运输巷与下山间利用运输石门及轨道石门联系,回风巷与下山间利用轨道斜巷及回风斜巷联系。

采面走向长350m,倾斜长40m,回采工作面支护选用DW22-300/100型单体液压支柱、选用HDJA—1000型金属铰接顶梁,回采工作面上、下出口端头支护、超前支护等均按安全专篇要求进行设置,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

接续采面2803回风巷及运输巷掘进工程正布置中。

3、预验收结论矿井已按设计的开采系统完成了一采区所有的开拓工程、准备工程和回采工程等井巷工程,按设计构成了一采区完整的生产系统,按设计的首采工作面位置完成了首采面的布置工程,布置了接续采面2803回风巷和2803运输巷的掘进工程。

采掘比例达到了1:2,生产系统完全达到联合试运转的要求。

(二)、矿井通风系统1、设计主扇风机选用FBCDZ-6-N O16型防爆轴流式通风机二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风量22~75m3/s,负压116~2237Pa。

电机功率N=2×75kw,风井口设防爆门,引风道出口安设矿井主要通风机,安全出口安设双向风门。

在井下适宜地点安设必要的通风构筑物。

局部通风机选择FBCDZ- 2×11型,风量范围在200-310m³/min。

各两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并和风筒组成一体进行通风,工作方式为压入式。

局部通风机、开停传感器和启动装置安装在离掘进巷道口10m以外的进风侧,风机将新鲜风经风筒压送到掘进工作面,为了能有效的排出炮烟,风筒出口到掘进工作面的距离L P不能超过风流从风筒出口到转向点的距离5m。

通风线路:采面:主井(副井)→皮带下山(一级、二级轨道下山)→采面运输巷→采煤工作面→采面回风巷→回风下山→风井→引风道→地面。

掘进工作面:主井(副井)→采用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回风回风石门→风井→引风道→地面。

水泵房:主井(副井)→水泵房→第六联络巷→风井→引风道→地面。

2、实际建设情况主扇风机选用FBCDZ-6-N O16型防爆轴流式通风机二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风量22~75m3/s,负压116~2237Pa。

电机功率N=2×75kw,通风系统稳定可靠。

局部通风机选择FBCDZ- 2×11型,风量范围在200-310m³/min。

各两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通风线路:采面:主井(副井)→皮带下山(一级、二级轨道下山)→采面运输巷→采煤工作面→采面回风巷→回风下山→风井→引风道→地面。

掘进工作面:主井(副井)→采用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回风回风石门→风井→引风道→地面。

水泵房:主井(副井)→水泵房→第六联络巷→风井→引风道→地面。

3、预验收结论矿井通风系统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建设,采掘工作面及各用风地点供风量完全满足使用要求,矿井通风系统风流稳定可靠,符合《规程》规定,完全达到联合试运转的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