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方式

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方式

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方式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如何培养出专业素质过硬,综合素质全面的大学生是我国高校面临的一大重要课题。

在当今大学
生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中,缺乏自我管理能力这一问题较为突出,它不
仅影响到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交友等方方面面,同时也是影响大学
生成才的一大重要因素。

一、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含义
自我管理又称为自我控制,是管理学方面的专业术语。

简单来说就是
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理想,或者为了达到某一理想的健康、心理或
者思想状态而进行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过程。

大学生
的自我管理具体指大学生充分调动自身主观性,对自己的大学学习、
大学生活进行管理、规划,以促进自身能力不断发展提高的过程。


体可分为对学习目标、自我认知、生活能力、时间的有效利用、情绪
控制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

二、大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必要性及意义
(一)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客观要求。

我国传统的这种教育模式直接
导致了大多数新入学的大学生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对自己的未来没有
掌控力,学习及生活缺少计划性。

大学是学生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

除了学习必要的专业知识外,学生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自主能力,培养独立性。

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具备独立的人格,对自身有良
好的管控能力,工作有计划,有强有力的执行能力,以及事后有反思、总结能力的全面型人才。

(二)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普遍低下的严峻现状。

目前在校的大学生
基本都是“90后”,作为独生子女的他们在家中的一切饮食起居都有
人照料,这就导致了相当一部分人缺乏生活的自理能力。

很多学生不
会合理安排自己的饮食,时而暴饮暴食,时而减肥节食,连续几天颗
粒不进。

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身体素质下降,
甚至患上各种中老年人才会患的疾病。

另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
多大学生都有一部分自己可以随意支配的钱财。

学习方面,经历了紧
张的高中学习,很多学生一进入到大学这样一个相对自由、宽松的学
习生活环境后就犹如脱缰的野马肆意享乐,放松了对学习方面的要求。

具体表现有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机不强,时间安排不合理等。

许多学生填报专业时盲目跟风,对相关的专业信息并不了解。


学后觉得不感兴趣,不知道为什么学,不清楚学什么,于是便失去了
学习的主动性。

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学习习惯不好,学习缺少计划性,没有做到有效地利用时间。

平时懒散贪玩,考试前临时抱佛脚、开夜车,这样不仅有损身心健康,同时所学的知识也没有及时消化、吸收,是费时又无功的做法。

正如前文所说,大学校园犹如一个微型社会,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处理好与他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同样是大学生们需要好好学习的一课。

面对学业上的竞争压力,学习中出现的瓶颈期,以及对将来工作、生
活的担忧导致很多大学生不时出现失望、沮丧、焦虑、彷徨等不同程
度的消极情绪。

这时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同学往往会采取逃避态度,逃
课逃学、自我封闭、沉迷网络游戏、寻衅滋事甚至轻生等都是现实中
存在的问题。

因此掌握正确排解这些不良情绪的方法,保持健康、稳
定的心理状态是十分必要的。

三、高校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途径
我们可以从观念、执行及评价这三大阶段循序执行大学生自我管理能
力提高的具体步骤。

(一)转变观念,帮助学生树立自我管理的理念。

自我管理不仅是一
种能力,还是一种意识、一门学科,要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首
先需要从观念上进行转变。

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老师都要转变观念,将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独立的成年人来对待,有意
识地引导其树立自立、自强的意识,帮助其逐步培养其自我管理的能力。

同时,在转变学生观念方面,我们可以借助广播、报刊等媒体及
讲座、辩论、班会等活动宣传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为培养大
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创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另外,自我管理需要一定的方法,没有方法的自我管理只是纸上谈兵,甚至会引起学生管理工作的混乱。

学校可以在学生入学之初就对其进行自我管理相关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起自我管理的意识;同时在专业教学过程中配套开设自我管理的相关课程,如情绪管理心理学、时间管理方法、良好生活习惯养成途径、如何与人相处以及就业规划等方面的课程,帮助学生掌握自我管理的方法,提高其自我管理水平。

(二)创造环境,建立健全大学生自我管理体系。

传统学校教育强调管理指挥,要求大学生服从管理、服从安排,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新时期大学教育目的是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因此这就需要学校转变观念,改革现有管理体制,给大学生提供更多自我管理的锻炼机会。

在事务管理方面不断探索新型管理模式,尝试新的组织结构管理。

构建从班级、社团、学生会、院系再到学校这样层层递进的管理组织,改变目前辅导员凡事一把抓、事事亲力亲为的局面。

(三)加强监督,建立定期指导、评价体系。

任何一种制度的实行必须配有相应的监督、约束机构,管理者的反思和参与者的评价以及外部监督者的评审等一系列步骤的实施能保证大学生自我管理机制的完善和顺利实行。

为了避免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工作盲目进行,学校、教师及辅导员等师长应将定期指导和不定期的个别答疑结合起来,帮助学生解决自我管理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同时为防止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应组织学生对每任管理负责学生的工作进行评分和总结,将其工作中的优点和不足总结出来,供大家学习参考。

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方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