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学前卫生学》教案 第4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
《学前卫生学》教案 第4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
2.中枢神经系统
(1)脑
脑位于颅腔中,由大脑、小脑、间脑和脑干构成。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负责协调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动。
(2)脊髓
脊髓位于脊椎管内,上部与延髓相连。脊髓的主要功能是传导和反射。
3.周围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
(1)脑神经
分布在头面部器官,胸腔和腹腔的内脏器官。
授课类型:理论课
教学方式:讲授 讨论
教学资源:挂图 音像 其他
填写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
2.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
备课笔记
六、学前儿童内分泌系统的特点与保健
内分泌系统由位于身体多个部位的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构成。构成内分泌系统的腺体主要有: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岛、胸腺、性腺、松果体和脑垂体等。
4.植物性神经的发育特点
学前儿童交感神经兴奋性较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较弱,表现为心率和呼吸频率较快,节律性较差,胃肠消化能力及食欲易受情绪影响。
(三)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
1.执行合理的生活制度
2.保证学前儿童充足的睡眠
睡眠可使机体生理活动进入较广泛的抑制过程,使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及骨骼肌等得到充分休息。可消除疲劳,积蓄能量,促进机体的发育。
2.营造良好的室内采光条件
3.保持眼睛清洁卫生
教育幼儿不要用手揉眼睛,毛巾和手绢要清洁专用,以预防沙眼及结膜炎等眼病。
4.定期检测视力
5.预防眼外伤
教育学前儿童不要玩弹弓、汽枪、注射器及竹签等容易对眼睛造成伤害的玩具,以免造成眼伤害。
十一、学前儿童听觉器官的发育特点与保健
(一)听觉器官的结构
1.耳的结构和功能
第4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
授课时间
第4周第1—3节
课时安排
3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一章生理基础
第一节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
免疫系统、视觉听觉器官、神经系统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了解学前儿童免疫系统、视听觉、神经系统生长发育的特点
理解如何对学前儿童进行保)脊神经
分布于皮肤、肌肉、关节、内脏和腺体等。
(3)植物性神经
植物性神经是脑神经、脊神经中分布到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支配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的活动。
(二)学龄儿童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特点
1.脑的发育迅速
婴幼儿时期脑的发育非常迅速,从出生到7岁,脑的重量增加将近4倍。同时,脑的机能也逐步复杂起来,为各种复杂的条件反射的建立提供了物质基础。
(一)学前儿童内分泌系统的特点
1.甲状腺
2.脑垂体
3.性腺
4.胸腺
(二)学前儿童内分泌系统的保健
1.合理营养,为内分泌腺的活动提供物质基础
2.碘缺乏地区,学前儿童应适量补碘
3.保持精神愉快,避免学前儿童有思想压力
4.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
七、学前儿童免疫系统的特点与保健
(一)学前儿童免疫系统的组成与特点
第一章第一节
免疫系统
1、构成2、学前儿童免疫系统发育的特点3、保健
视听觉系统
1、构成2、学前儿童视听觉系统发育的特点3、保健
神经系统
1、构成2、学前儿童泌尿系统发育的特点3、保健经系统
讨论、思考、作业:
小儿视觉、听觉、神经系统特点及保健要点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人体解剖学
儿科学
学前卫生学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10分钟,授新课115分钟,安排讨论5分钟,布置作业5分钟
(1)非特异性免疫
屏障结构;细胞的吞噬作用;体液因子;体内屏障;
(2)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是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后,刺激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
(二)学前儿童免疫系统的保健
1.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保护机体屏障结构的完整性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挖鼻孔,防止鼻粘膜受损;活动时注意安全,预防皮肤损伤,保持皮肤的完整性。这都有利于机体的免疫机能。
适宜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脑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协调能力,使学前儿童的动作更灵活、更迅速。
十、学前儿童视觉器官的发育特点与保健
(一)视觉器官的结构
1.眼球的结构
眼球由眼球壁及其内容物构成。
2.视觉的形成
物体反射出的光线进入眼球,经过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等折光物质后,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清晰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在光的刺激下产生神经冲动,并将神经冲动沿视神经传入大脑皮层,产生视觉。如果光线经过折光物后,不能准确地在视网膜上聚焦形成清晰的物像,大脑皮层也就不能形成清晰的视觉。此现象称为“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等。
2.中枢神经的发育
中枢神经的发育存在着不平衡性。脊髓和脑干在出生时已发育比较完善,而小脑的发育却相对较晚,直到1岁左右发育才比较迅速,5岁左右发育成熟。
3.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不平衡
学前儿童大脑皮层抑制过程形成较慢,兴奋占优势。兴奋持续时间较短,容易淡化。随着年龄增长,大脑皮层的生理功能逐步完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都在不断加强,学前儿童的自控能力也越来越好。
3.加强营养的供给
学前儿童脑的发育正处在非常迅速的时期,如果营养物质缺乏或品种单一,将会影响脑细胞的分生和发育。
4.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
引导他们学会与人友好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建立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不歧视,不体罚学前儿童,使他们在充满友爱和团结互助的大集体中愉快生活,健康成长。
5.认真开展体育锻炼
2.合理营养,促进免疫物质的合成
3.认真组织学前儿童按计划进行预防接种
八、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特点与保健
(一)神经系统的结构
1.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
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反射又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活性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2)免疫系统的功能
防止机体感染;维持机体内部的相对稳定;对机体实施自我监控,识别和清除机体内因突变产生的异常细胞,预防机体组织细胞形成肿瘤或发生恶变。
2.机体的免疫方式
机体的免疫方式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二)学前儿童视觉器官的生长发育特点
1.学前儿童眼球的前后径比较短,呈“生理性远视”,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六岁左右可发育为正常状态。
2.学前儿童眼睛的晶状体弹性较大,调节能力强,所以能看清楚很近的物体。但是一旦形成不良的用眼习惯,长时间近距离观看物体,会导致睫状肌因过度紧张而疲劳,收缩乏力,使晶状体曲度过大,造成“近视眼”。
(三)学前儿童听觉器官的保健
1.防止耳外伤
2.预防中耳炎
3.减少环境中的噪音
4.及时发现听力较弱的学前儿童
教师平时要注意观察学前儿童的活动,对听觉有异常者能够及早发现,以便及时查找原因,对症治疗。
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
2.听觉的形成
外界声波由耳廓收集,经外耳道传至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通过三块听小骨把振动传到内耳,使耳蜗内的感受器产生兴奋,并沿听神经把兴奋传入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二)学前儿童听觉器官的生长发育特点
学前儿童外耳道较狭窄,外耳道骨壁还没有完全骨化。咽鼓管相对较短,而且比较平直,管腔较大。当鼻咽腔和咽部感染时,细菌容易上行引起中耳炎。
(三)学前儿童视觉器官的保健
1.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用眼习惯
(1)不要在光线太强或太弱的环境下看书和写字。
(2)看书或写字时,姿势要端正,眼睛与书本之间要保持30厘米左右的距离。
(3)不要躺着看书,不要在走路或乘车时看书。
(4)要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安排读书和写字时间,保证劳逸结合。
(5)看电视及玩电脑游戏等,更易引起眼睛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