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课件.ppt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课件.ppt
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 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 容。
9.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 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
10.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 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 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1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 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12.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 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
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
探讨疑难问题。
。
6.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 情等表达方式。
7.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 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8.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 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 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 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 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 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丰富 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 有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 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 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 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 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 发展的基础。
摘自《课标》第一部分的语文课程的 性质与地位
。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 文素养
。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
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
(能力—朗读、默读、浏览、理解、质 疑、欣赏、评价、背诵、习惯、搜集信 息、课外阅读;知识—动态词义的理解、 语言表现力、语法知识、修辞方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写作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
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能力—检字法、熟练书写、书法;知识— 3500常用字)
。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 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 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 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和作用。
摘自《课标》第一部分的课程的基本理念
。
2.什么是语文素养 ?
“素养”是指人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 (修习培养)在某一方面所达到的高度。 “语文素养”就是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起 来的在语文(技巧或能力)方面所达到的高 度。
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
健康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良好的个性、 健全的人格
德、智、体、美和谐发。 展。
3.提出“语文素养”的意 义
◆“语文素养”的提出突出了能力是经 由实践养成的特点
◆“语文素养”的提出突出了语文工具 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的特点
◆“语文素养”的提出突出了语文学习 在整个学习中的奠基作用
◆“语文素养” 有较全面的涵盖性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语文教学中 语言策略问题
。
什么是语文?
语言与文学 语言与文字 语言与文化 语言与文章
。
一、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1.语文课程的性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 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 点。
摘自《课标》第一部分的语文课程的性 质与地位
但知识不等于能力,更不等于素养。知 识教学不能孤立进行。(三个维度:知 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 ) ◆语文知识教学要为培养语文素养服务, 做到有序、有度。
。
7-9年级“课程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
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 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 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
4.语文素养与知识、能力的关系
A.语文素养与语文能力的关系 ◆语文素养既是语文能力的体现,又
是语文能力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的基础 。 ◆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的总的评价,
语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种表现形式 。 ◆语文素养包含了许多人文性的内容。
。
B .语文素养与语文知识的关系 ◆语文知识是形成语文素养的重要条件,
。
2.语文课程的特点(一)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人| 思
文隐 想 性性 性
形审科
象 性
美 性
学 性
…
工具性 —显性
。
2.语文课程的特点(二)
显在课程和潜在课程的统一
人才培养
制定 教 执行
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
材
行 情价教 为 感值学 规 态观方 范 度念式
显在课程
潜在课程
。
2.语文课程的特点(三)
13.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 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 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 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4.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 和资料。
。
15.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 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 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系统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的选择灵活性
教学内容的系统性
。
2.语文课程的特点(四)
教师的教学和学生习得的统一
教师的 教学
学生的 习得
。
语文课的任务是什么?
语文课教什么? 语文课学什么? 语文课考什么?
。
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1.语文素养的培养是这次课改的核 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