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析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演变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简析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演变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简析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演变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摘要: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完全脱离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而孤立的求得本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因为没有哪一个国家拥有发展本国经济所需要的全部资源,能够掌握世界所有的技术。

各国通过对外贸易,取得了所需要的资源、市场和各国人民在长期创造的技术、积累的经验以及它的全部成就,加速了经济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经历了两段截然不同的发展过程。

改革开放前,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206亿美元,世界排名第32位,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不到1%;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贸易发生巨大变化,2008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达25617亿美元,世界排名第3位,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上升到近9%,成为举足轻重的世界贸易大国。

对外贸易的发展与贸易政策的制定和经济的增长息息相关。

关键词:对外贸易政策;经济增长;改革开放Analys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foreign tradepolicy and the economic growthAbstract:Today's world, no country can be completely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world economy. Isolated country'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obtained. Because no country has developed all the resources its needed for economic. Able to master all the technical world. States through foreign trade, to obtain the required resources, markets and people of all countries in the long term creation of technology, experience and achievements of all and accelerated economic development.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China's foreign trade has experi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two distinct. Before the reform, foreign trade import and export volume 20.6 billion, the world number 32, representing the proportion of total world trade less than 1%. After the reforms, China's foreign trade witnessed tremendous changes, in 2008, foreign trade import and export volume reached 2.5617 trillion U.S. dollars, the world number three, the proportion of the world's total trade rose to nearly 9%.Keywords:Foreign Trade Policy; Economic growth; Reform and opening up1 绪论由于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生产力的发展,要利用国内资源和国外资源,要打开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同时还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行对外开放,这就决定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应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

探析60年来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变迁及其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政策措施,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外贸困境。

今年3 月份,我国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5.10 亿吨,同比上升12.7%,其中:内贸货物为3.04 亿吨,同比上升6.7%;外贸货物为2.06 亿吨,同比上升22.8%。

一季度累计完成14.9 亿Ⅱ屯,同比增长22.6%;其外贸5.8 亿吨,同比32%,内贸9.1亿吨,同比16.7%。

铁矿石、原油、粮食、煤炭进口是推动货物吞吐量增速的主要原因。

3 月份,集装箱吞吐量共完成1046.9 万TEU,同比上升14.3%,受去年三月外贸反弹基数较高同比增速较上个月回落14.9 个百分点,虽然集装箱吞吐量是金融危机后第二高点,但未来预计受贸易保护主义和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将导致未来集装箱复苏趋势时有反复。

2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对外贸易政策解放后,我国通过没收对外贸易中的官僚资本、建立国营对外贸易企业,以及改造私营进出口业,同时废除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实行对外贸易统制,从而建立起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对外贸易。

在没收官僚资本的同时,国家还采取了有步骤地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控制权的方针。

我们废除了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统制了对外贸易,废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各种特权,收回了被帝国主义者长期霸占的旧海关,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的新海关,消除了对外贸易中对帝国主义的依附。

对帝国主义在中国的进出口企业,允许在服从我国法律的条件下继续经营。

但是,在特权消失后,特别是美国及其追随者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后,大都申请歇业,或作价转让给中国。

1950年,美国政府无理宣布管制中国在美国管辖区的公私财产,中国则针锋相对,宣布管制并清查美国政府和企业在中国的财产。

从此以后,外国企业在中国开设的进出口企业基本停止了经营活动。

3 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政策的巨大变化3.1 改革开放初期有管制的开放式贸易保护政策这一时期大致在1978年至1992年。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对外贸易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指导思想。

由于经济体制从严格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商品经济体制,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开始变化。

该阶段对外贸易政策的主要标志有两个,一是1982年1月党中央书记处会议为对外经济工作确定了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二是1986年“七五”计划的公开发表为对外贸易战略设计了明确的蓝图。

此外,我国在1986年7月正式向关贸总协定(GATT)递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制度备忘录》,提请恢复中国在GATT的创始缔约国地位。

该阶段,我国对外贸易政策主要有:采取出口导向战略,鼓励和扶持出口型产业,并进口相应技术设备,实施物资分配、税收和利率等优惠,组建出口生产体系;实行外汇留成和复汇率制度;限制外资企业商品的内销;实行出口退税制度;建立进出口协调服务机制等一系列措施。

实施较严格的传统进口限制措施,通过关税、进口许可证、外汇管制、进口商品分类经营管理、国营贸易等措施实施进口限制。

鼓励吸收外国直接投资,鼓励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和引进先进技术。

与改革开放前相比,这一时期对外贸易政策是在对外开放前提下,更注重奖出与限入的结合,实行有条件的、动态的贸易保护手段,因此称之为有管制的开放型贸易保护政策。

3.2 改革开放深化时期有自由化倾向的贸易保护政策1992年开始,中国贸易政策体系的改革已经不限于贸易权和外贸企业等内容,伴随着1986年中国要求"复关"开始,中国的贸易政策改革已经开始以符合国际规则为导向,涉及到国内管理的各个方面.1992年10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所作报告中提出了"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尽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符合国际贸易规范的新型外贸体制."符合国际贸易规范,也就是要符合关贸总协定的规范,因此中国提出改革方向是统一政策,平等竞争,自负盈亏,工贸结合,推行代理,以建立适应国际通行规则的外贸运行机制.在进口限制方面的改革包括:对关税政策进行调整,1992年1月1日采用了按照《国际商品名称和编码协调制度》调整的关税税则,并降低了225个税目的进口税率,其后进行多次关税下调,到1996年我国的关税总水平已下降至23%。

减少、规范非关税措施,实行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取消大量配额许可证和进口控制措施,配额分配也转向公开招标的规范化分配制度。

在促进出口方面的改革包括:继续执行出口退税政策。

成立中国进出口银行,扶持企业对外出口。

采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成立各类商会和协会,积极组织和参与国际性贸易博览会和展览会等。

大力发展出口援助等。

在这一时期,政府干预对外贸易的目的尽管与改革开放前期不同,行“顺差就是成绩,顺差就是目的”的“顺差至上”的重商主义思想。

这一时期的出口突出表现出三方面特点:我国出口贸易方式主要以加工贸易为主;外资企业出口比重越来越大;连续出现十年的贸易顺差,外汇储备的规模越来越大。

3.3 改革开放进入全方位宽领域时期的一般自由贸易政策随着我国步入WTO后过渡期,市场开放度大幅度提高,国内企业将面临空前竞争压力,同时,世界范围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的进一步降低特别是纺织品配额制的取消,其他WTO成员与我国的贸易摩擦将有增无减;来自国外的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以及技术、卫生、环保标准等隐性非关税壁垒都将成为国内出口产品在后过渡期承受的主要风险,这些都给我国的贸易环境带来了更多的不利因素和可变性。

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及其理论体系,提出我国宏观对外贸易政策取向,而且通过深入分析WTO规则,提出更贴近现实、更具操作性的保证开放条件下的适度贸易保护政策的建议,对我国的外贸改革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中国从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果断放弃那种不惜代价片面追求扩大出口的政策取向,以促进产业升级和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将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等一系列政策相配合,通过外贸战略的重大转变和外贸政策的相应调整,不断将静态比较优势发展和提升为竞争优势,从而在国际分工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并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4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进出口贸易额方面。

在2008年10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08年前三个季度的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中,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19 671亿美元,同比增长25.2%,比上年同期加快1.7个百分点。

其中,出口额10 741亿美元,增长22.3%,回落4.8个百分点;进口额8 931亿美元,增长29.0%,加快9.9个百分点。

贸易顺差1 810亿美元,同比减少47亿美元。

前三季度,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44亿美元,增长39.9%,比上年同期加快29个百分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