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20年中考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分析
2020年中考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分析
(2)下面是活动中的三道题,请你回答。(8分)
①在“建筑文化展厅”,导游介绍古代建筑亭、台、楼、阁时,给同学们出了一道题,请你填写相应建筑的名称。(3分)
欧阳修宴饮________,笑谈“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陈子昂驻足________,慨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
来者”;崔颢置身________,吟咏“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王勃凭栏滕王阁,激赏“落霞与孤鹜齐飞,
区分度
0.50 0.49
(1)汉字注音和拼音写汉字。分泌(mì),这是一个多音字,部分同学错写成bì,更多的错误是标错了声调。腐蚀( shí),很多同学错在平翘舌不分。 绝(壁),错写为:璧、臂等;(搏)斗,错写为:博,或把“搏”写成上下结构。 (2)词语意思选择,错选A的比例较大,还有同学直接写选项的意思。反映了平时老师指导不到位,以及不会查字典 解决问题。 (3)题常见错误有:修辞手法中写“夸张”的较多,也有写成描写方法的,“拟人”写错字的多。 (4)题,不少同学改成了感叹句或疑问句,标点符号失分严重,应为句号,错写为“.”或无标点。 思考:1.学习习惯。2.知识能力。
题号 1(5)-(7)题
分值 6
实测难度 0.64
平均分 3.82
标准差 2.41
区分度 0.85
阅卷发现的问题: (5)~(7)题为理解性默写,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调动自己的识记、积累才能确定所要默写的诗 句。高频错别字:争、暖、燕、啄、几处、乐而乐、化作、春泥等; 错别字主要是“争”写成“增”,“暖”写成了“䁔”,“燕”写成“雁”,“化作”写成“化做”;少笔画多笔画 现象严重,主要集中在“啄”少中间一点。记忆不准确表现在:“几处”写成“几只”,“忧而忧”写成“忧其忧”, “乐而乐”写成“乐其乐”,“落红”写成“落花”。字体不规范,书写连笔现象很多,字体结构不规范。
3.九年级(1)班开展“走进博物馆”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14分) (1)请按提示修改“实践活动注意事项”。(6分)
实践活动注意事项 敬爱的同学们:
为保证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请注意以下事项。 1.严格尊重活动安全的各项规定,确保人身、财物安全。 2.按照规定的时间,准时到达指定地点。 3.举止文明,保持安静,听从指挥,有序参观。 4.仔细观察,认真听讲,勤于记录,积极参与互动。
标准差 2.16
区分度 0.68
答案【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语文知识的运用及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第(1)题,①题中“敬爱”一般是对长辈或上级的敬语,实践活动的对象是学生,用“敬爱”不够得体,用“亲 爱”比较合适。②“尊重”与“规定”不搭配,应将“尊重”改成“遵守”。典型错误:将第②题修改病句与之混为 一谈,出现了将“尊重”改为“遵守”这样的答案。有的学生提出修改意见时,未将关键词加助双引号进行突出 ;有同学写正确句子时改动了原句的结构顺序,有的还有少字现象,如将“严格遵守活动安全的各项规定” 写成了“严格遵守活动的各项规定”。还有的同学将“遵守”写成了“尊守”。第③题,应用文格式考查。典型错 误:有同学将“署名”写成了“属名”“蜀名”“著名”,还有的考生将署名表达成了地点、名字、写信人等。思考 :知识能力与运用。
语文理念——事半功倍
语文3.0时代
• 读——积累——思维流量——深度学习—— 综合运用——语文素养
• 减掉非语文的因素; 减掉过多的分析讲授; 减掉过多的刷题考试。 • 多一些朗读和朗读指导; 多一些对语言文字的品鉴; • 多一些群文和整本书阅读; • 多一些有价值的语文实践活动。
深度融合——助力中考
思议地穿入坚如钢铁的石体。细心便能看到,这些松根在生长和壮大时常常把石头从中挣裂!还有什么树木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者写汉字,(4分)
分泌( ) 腐蚀( ) 绝bì( ) bó斗( )
(2)“不期而至”中“期”的意思是(3分)
A.规定的时间或一段时间
B.约定时日
C.盼望,希望
• 文化传承与理解。对传统文化的考查,是安徽中考语文试卷的一大亮点和新点,
2019年考查古诗中“送别”,今年考查了戏曲角色。戏曲角色这个知识也是对统编教 材活动探究单元(九下第五单元)落地的一个小呼应。
思
有效复习策略
11
立体出击——教有优法
功夫在平时
• 一课:课堂要有备而来,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思维流量) • 二写:写财富本,训练基础知识及素养;听写本(即时性,单元性,循环复习性)。(检查方法很重要) • 三读:早读;午读;晚读。(增强记忆,培养语感,提升鉴赏能力!) • 四习惯:预习复习习惯;每周1听写;每周2首诗。(赏析及运用习惯)
涂成黑脸挂着长胡子的男子是___________;咿咿呀呀唱戏的年轻女子是___________。
题号
分值
实测难度
平均分
标准差
区分度
3(2)题
8
0.65
5.21
2.30
0.54
第(2)题为常识题考查,该题分别考查了建筑文化、名人文化、戏曲文化。 ①题根据语境中的诗文名句, 很容易从学过的《醉翁亭记》《登幽州台歌》《黄鹤楼》等作品中找到答案。②题中,三位文化名人的“字” 在教材的注释中均有介绍,且表格下方给出了备选答案,故也能比较容易地得出答案为C、B、A。第(3) 题考查的是戏剧知识。生,主要扮演的是男性角色;旦角,则全为女性。据此,第一空应填“老生”,第 二空应填“小旦”。典型错误:第①题中有错别字现象,第②题中有的既填了英文字母选项也填了人名, 也有的只填了人名。第③题错误较少,也有学生对戏剧人物角色不分。 思考:文化和传承。积累与运用。
细节决定成败 素养决定未来
安徽中考语文试题立足于语文核心素养 • 语言建构与运用。考生必须在已有的语言积累中总结规律,学会在具体环境当中进
行运用,凭借语感和语言运用规律有效完成各试题。
• 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古诗文默写一直是必考题型,有直接性默写
,又有理解性默写,注重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和理解。
3
析 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4
1. 默写。(10分)
日月之行,
。 (曹操《观沧海》)
,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
谈笑有鸿儒,
, (刘禹锡《陋室铭》)
?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题号
分值
实测难度
平均分
标准差
1(1)-(4)题
4
0.78
3.14
1.36
区分度 0.64
阅卷发现问题:原因在于:学生写字不规范;没有理解文意,造成意义相关或相近字的错误,同音字或音近字
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花
——2020年中考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分析
2020年10月16日
1
分数段
0-10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70-80
人数
1355 1771 1535 1639 2582 4469 6278 7746
百分比
0.95% 1.03% 0.91% 1.09% 1.77% 3.20% 5.45% 7.71%
• 让字词是音符 • 让古诗词是旋律 • 让知识能力是主线 • 让老师是演奏者 • 共同演绎语文积累与运用的乐曲,共赴一场语文的盛宴!
后考纲时代:反套路,无模式,指向核心素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易经·系辞》
15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中考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中考正当时
1.夯实基础。分册系统复习,以书为本!(解决字词,古诗词,名著等) 2.板块复习。小语段阅读,综合实践活动。依托书本,中考题型,讲透知识点,创新题目! 3.综合题型。感受中考,树立信心,有的放矢! 4.实战演练。学生下水,设计试题,反思总结! 5.有效训练。以一当十,精确分析 , 形成链条!
D.一周年,一整月
(3)画线句子运用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2分)
(4)请把下面句子改为陈述句。(2分)
还有什么树木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题号
2(1)-(2)题 2(3)-(4)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分值
7 4
实测难度
0.72 0.69
平均分
5.07 2.76
标准差
2.09 1.19
秋水共长天一色”。
②在“文化名人展厅”,展示屏上有一道古代文化名人“名”与“字”的搭配题,请你将正确选项填入表格。(3分)
文化名人
诸葛亮
杜甫
辛弃疾
名人的“字”:
A.幼安
B.子美
C.孔明
③在“戏曲文化展厅”,大屏幕正在插放鲁迅小说《社戏》中演戏场景的视频,视里有一个涂成黑脸挂着长胡子的男子
,还有一个咿咿呀呀唱戏的年轻女子。这两个角色分别是“小旦”“老生”中的哪一个?请你回答。(2分)
2019年10月15日 九年级(1)班班委会 ①注意事项中用语不得体的一处是“_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2分) ②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修改:(2分) ③注意事项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题号 3(1)题
分值 6
实测难度 0.59
平均分 3.55
思考:1.理解记忆法。2.预设防守。
(5)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描写春天鸟类活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范仲淹以天下为已任、苦己为人的精神 品格。 (7)龚自珍《己亥杂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动形象地诠释了中华民族无私奉献的 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