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1)粉尘类: 矽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10%的无机性粉尘) 煤尘(煤矽尘)、石墨尘、炭黑尘、石棉尘、滑石尘、水 泥尘、云母尘、陶瓷尘、铝尘(铝、铝合金、氧化铝粉 尘)、电焊烟尘、铸造粉尘、其他粉尘。
(2)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3)化学物质类 刺激性气体: 氯气、二氧化硫、氨、氮氧化物、光气、硫酸二甲酯、甲 醛、氢氟酸 窒息性气体: 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及腈类化合物(氰化氢) 有机溶剂:苯、甲苯、二甲苯、汽油、二硫化碳、四氮化 碳、正已烷、氯乙烯、三氯乙烯、氯丙烯、 氯丁二烯
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一、 概 述
职业卫生---是一门研究劳动作业环境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 或危害程度,从而提出如何改善劳动作业环境、防止职业病 危害因素的侵袭,预防发生职业病的学科。
目标:促进和保持从事所有职业活动的劳动者最高水平上 的身体、精神以及社会生活上的完美状况;预防由于工作条 件引起劳动者健康的异常;在工作中保护劳动者免受健康有 害因素的伤害;安排并维护劳动者在其生理和精神心理上都 能够适应的环境中工作。
四、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续)
调查检测法: 概念:在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基础上,应用采 样分析仪器对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鉴别分析。 适用范围: 存在混合性、不确定的因素的项目。 优点:真实可靠,可以识别其他方法难以发现的因素; 缺点:受仪器设备限制,耗费人力物力时间长,测定项目 不全或检测结果出现偏差时易导致识别结论的错误或遗 漏。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4)物理因素: 高温 高气压(打捞及海底救助业:减压病) 低气压(高原病、航空病) 局部振动
(5)生物因素: 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布氏杆菌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接触性皮炎:硫酸、硝酸、盐酸、氢氧化钠、三氯甲烷(氯仿)、三氯乙 烯 导致光敏性皮炎的危害因素:焦油、沥青、木酚油 导致电光性皮炎的危害因素:紫外线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黑变病 焦油、沥青、汽油
职业病危害因素定义: 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工作场所中存在或产生的对从 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因 素。 主要包括: 各种有害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 中产生或存在的其他职业性有害因素。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a、化学因素;有毒物质:铅、汞、苯、氯、一氧化碳、 有机磷农药等;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有 机粉尘等。 b、物理因素:
四、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续)
检查表法: 概念:对设计的工厂、车间、工段、装置、设备、生产环节、劳动过 程的相关要素以检查表的方式进行逐项检查,辨识分析各环节可能 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较广。可单独应用于一些工艺简单的项目,也可 与其他方法联合使用,对一些工艺繁杂的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 识别。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化学性有害因素 ③ 刺激性和致敏物质
这类物质对人体虽不产生明显的中毒现象,但对皮肤粘膜 产生明显的刺激现象(如引起结膜炎、上呼吸道和深部呼 吸道炎症)或致敏现象(如过敏性皮炎、鼻炎、支气管哮 喘等)。如某些树脂的裂解产物、生漆、煤焦油、矿物油、 皮毛尘等。 ④ 致癌物 目前已知的致癌物有联苯胺、萘胺、四氨基二苯、四硝基 二苯、双氯甲醚、石棉、苯、氯乙烯、煤焦油、砷、镍、 铬、沥青等。
(7)导致职业性眼部灼伤的危害因素:
化学性眼部灼伤、电光性眼炎-紫外线
(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
噪声聋-噪声;铬鼻病-铬及其化合物、铬酸盐;牙酸蚀病-氟化氰、 硫酸(酸雾、硝酸酸雾、盐酸酸雾)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9)导致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联苯、膀胱癌-联苯胺;白血病 -苯;肺癌-氯甲醚;肺癌、皮肤病-砷;肝血管肉瘤- 氯乙烯;焦炉工人肺癌-焦炉烟气;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 癌。
一、 概 述
职业病危害: 指可能导致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发生职业病的各 种危害。 职业病防护设施 以消除或者降低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 减少职业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或影响,达到 保护劳动者健康目的的装置、设备和器材等,如通风、 排毒、除尘、屏蔽、隔离等设施。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生物性因素 某些职业需要经常密切接触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此 类生物病原体称为生物性有害因素,如接触或处理动 物、动物尸体、兽毛、皮革等可引起布氏杆菌病,炭 疽等病的发生,在林区工作可罹患森林脑炎等。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a、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b、职业性精神(心理)紧张; c、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 劳动者生理状况不相适应等; d、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 e、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缺点--受评价人员占有的知识、经验和资料的限制,可能出 现遗漏和偏差
四、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续)
类比法: 概念:类比法是利用相同或类似工程职业卫生监测、统计资料进行类
推,识别、分析评价对象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适用范围: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已有相同或相似企业的建设项目中职业病危害因 素的识别优点: 直观、可以定量(通过对类比现场的调查、监 测);
缺点: 相似可比性的差异带来偏差。在实际工作中,完全相同的类 比对象是十分难找的。因此在进行类比定量识别时,应根据生产 规模等工程与卫生防护特征、生产管理、以及其它因素等实际情 况进行必要的修正工程特征的相似性(工艺路线、生产方法、原 辅材料、产品结构);
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的差异性; 环境特征的相似性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3)化学物质类(续) 急性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
苯胺、甲苯胺、二甲苯胺、N.N—二甲基苯胺、二 苯胺、硝基苯、硝基甲苯、对硝基苯胺、二硝基苯、 二硝基甲苯、三硝基甲苯 溶血性毒物:酚、砷化氢、磷化氢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3)化学物质类(续) 高分子化合物单体(热裂解气): 有机氯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氯乙烯、氰及腈类化 合物(丙烯腈)
优点:通过系统的检查,能比较全面地进行辨识,应用范围广; 缺点: 检查表的通用性较差、同样受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大项目实施
起来花费时间长。对于不同行业、不同工艺的项目需要编制不同内 容的检查表,且编制一张完整有效的检查表技术难度较大。
四、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续)
工程分析法: 概念:
对识别对象的生产流程、生产设备布局、化学反应原 理、原辅材料及其杂质种类含量等进行分析,推测 生产过程中固有的、潜在的、可能产生的各种职业 病危害因素。 适用范围: 主要用于新工程、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等项目, 不易找到类比对象。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物理性有害因素 ③ 电离辐射:放射性同位素,如137Cs、85kr、60Co等 X射线、γ射线等。 发生事故时,可致急性放射病及皮肤损伤等;长期慢性影响可 出现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造血器官损伤及其他辐射 损伤。 ④ 噪声 强烈噪声可造成急性鼓膜损伤;长期慢性作用可使听力下降乃 至耳聋。 ⑤ 振动 长期使用凿岩机、链锯、油锯等机器操作时,可出现手 指和前腕部末梢血液循环、末梢神经或运动器官障碍等局部振 动病症状。 某些车船工作人员由于全身颠簸振动影响耳前庭器官功能紊乱, 可出现以胃肠及心血管系统症状为主的全身振动病。 ⑥ 超声 在超声波的直接作用下,可出现肢端坏死。
四、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续)
经验法 概念: 经验法是评价人员依据其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
借助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对工作场所存在或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进行辨识分析的方法。适用范围:该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传统行业中 采用传统工艺的建设项目的评价,评价人员积累的这类典型行业和工 艺的职业卫生基础资料较为丰富,可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原有的资 料积累对此类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 优缺点:优点--简便、易行
1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 氧化锌;二异氰酸甲苯酯;嗜热性放线菌;棉尘;不良 作业条件 (压迫和摩檫)
四、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原则: 全面识别:要做到头绪清晰,条理分明; 具备相关知识基础知识--包括预防医学、卫生工程、检 测检验、法律法规知识、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了解各行 业、各工艺及各类生产设备的特点 主次分明:全面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目的是为了避免遗漏。 而筛选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则是为了去粗取精,抓住重点。 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借鉴科技文献、相同项目数据、典型事故案例等找出职 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来源及因果关系,既可科学的推断、 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影响,实现从定性识别到 定量识别的转化 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预测性
四、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识别方法:
在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和分析时,要做到头绪清晰, 条理分明,就要求相关人员既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包括预防医学、卫生工程、检测检验、法律法规知识等, 同时要有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了解各行业、各工艺及各 类生产设备的特点,才能科学、准确、全面地将一个具体 的建设项目的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筛选出来。 常用方法:类比法 、检查表法、工程分析法 经验法、调 查检测法 、其它方法
农药: 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杀虫脒、溴甲烷、拟 除虫菊脂类农药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3)化学物质类(续) 金属类金属化合物: 铅及其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锰及其化合物、镉及其化 合物、铊及其化合物、砷及其化合物 根据《职业性急性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总》可以诊 断的其他职业性急性中毒的危害因素。
一、 概 述
职业病的定义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 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 而引起的疾病。 医学上所称的职业病泛指职业性有害因素所引起的疾病, 而在立法意义上,即指政府所规定的法定职业病。凡属法定 职业病的患者,可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接触 职业病危害因素不一定就会患职业病,与工作有关的疾病也 不都是职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