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学前儿童的言语和思维..

第六章学前儿童的言语和思维..


(二)学前儿童词汇的发展 学前儿童词汇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词汇数量的增加、词类的扩 大以及对词义理解的加深三个方面。 1.不完整句阶段
单词句阶段(一到一岁半) 双词句阶段(一岁半到两岁)
1.言语的发展主要反映在言语理解 1.说出的词往往一词多义。 方面。开始主动说出有一定意义的 2.说话的积极性还不高。 词。 3.在这一阶段,家长可以引导孩子 2.这阶段儿童对词的理解,往往和 学说句子。 固定物体相联系。 4.一岁半以后,孩子说话的积极性 3.这阶段儿童对词的理解非常不确 高涨起来,说出句子是儿童言语发 切,一个词常常代表多种事物,而 展中的一大进步。 不是确切地代表某种事物。 5.但所说的句子往往缺字漏字,不 4.这阶段的孩子喜欢说重叠的字音。 完整。 6. 一岁半后,开始学习形容词等。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言语
一、 学前儿童口头言语的发展 (一)语音的发生与发展 1.发音准备期,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简单发音阶段(一到三 个月) 连续音节阶段(四到八 个月) 模仿发音—学话萌芽阶 段(九到十二个月)
1.哭是儿童最初的发音。 1.明显活跃,感到舒适 1.明显地增加了不同音 时,常常自动发音。 节的连续发音。 2.两个月以后,不哭时 2.发出的声中,韵母增 2.音调也开始多样化, 开始发音。 多、声母出现,且连续 四声均出现,为学说话 重复同一音节。 做了发音上的准备。 3.这阶段的发音是一种 3.有些音节与词音相似, 3.能模仿成人语音,在 本能行为,天生聋哑的 但不具有符号意义。如 教育下,能把一定语音 儿童也能发出这些声音。 成人利用这些音与具体 和某具体事物联系起来, 事物相联系,形成条件 用一定的声音表示一定 反射,使音具有意义。 的意思。
3.理解词阶段 只有出现主动语言,即既能理解又能说出的语言时,才标志 着符号交际的开始。 婴儿言语准备的情况和语言环境有直接的关系。
4.逐渐掌握本族语言的全部语音 一般三岁儿童的语音辨别能力已经发展起来,但对个别相似 音(如b和p、d和t )有时还可能混淆。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首先要 使用普通话。有意识地选择方 言与普通话发音不一致之处, 有针对性地编创听音练习活动, 训练儿童的辨音能力。
(二)言语的作用 1.言语的符号固着功能。 2.言语的概括功能。 3.言语的交流功能。
二、言语的种类
(一)外部言语 1.口头言语:指以听、说为主的言语。 以对话和独白的形式来进行→ ①对话言语:具有“情境性” ②独白言语:没有交谈者的言语支持,需要作准备,表达完 整、连贯(比对话更为复杂)。 2.书面言语:人们用文字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言语。 以独白的形式进行。 (二)内部言语 只为语言使用者所意识到的内隐的言语,也叫做不出声的言 语。(以简缩的形式进行,“隐之于内”)
二、学前儿童内部言语的发展
学前期内部言语;只有到了幼儿期,在外部言语发展比较充分 的基础上,内部言语才有可能产生。 ★过渡形式——出声的自言自语: 1.“游戏言语”。 2.“问题言语”。 →自言自语伴随活动而进行;不但具有对自己说话的特点,而 且也包含对别人说话的性质;在形式和内容上具有过渡性。 三、学前儿童书面语言的发展 在学前期有必要帮助幼儿初步感知认识书面语言,理解书面 语言和口头语言的对应关系,感知这两种系统的差异,从而 知道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具有同样的重要性。
2.完整句阶段(两到三岁):学说话的关键时期 (1)学习运用合乎语法规则的完整句更为准确地表达思想。 (2)能用简单句表达意思,并开始会说一些复合句。(终止婴 儿语时期,质的变化) (3)他们能把过去的经验表达出来。 (4)词汇增长非常迅速。
3.词汇数量迅速增加(三到七岁) (1)词汇数量增长很快。 (2)对词本身的内容、意义理解也加深、更概括。 (3)一般先掌握实词,然后掌握虚词。 (4)词汇内容的变化:日常生活→社会现象。 (5)词汇的性质也有所变化:具体→抽象、概括。 (6)每一个词本身的含义也逐渐确切和加深了。 消极词汇:能说出一些词,但并不理解,或虽理解却不能正 确使用。 ↓ 积极词汇:学前儿童能够正确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词。
(三)基本语法结构的掌握 1.语句的发展 儿童掌握句型的顺序:
单词句(一到一 岁半)
一岁半前,儿童 只能用单词句说 话,一个词就代 表一个句子。
双词句(两岁左 右)
开始说双词句。 句子极为简略, 很不完整,“电 报式语言”。
简单完整句(两 岁开始)
复合句(两岁半 开始)
开始使用简单句, 开始出现一些没 往往不超过五个 有连接词的复合 字。 句。
2.听词阶段
出生不到十天 能区分语音和其他声 音,并对语音表现出 明显的“偏爱”。 八到九个月 能听懂成人的一些语 言,表现为能对语言 作出相应的反应。但 引起反应的主要是语 调和整个情境,而不 是词的意义。 十一个月左右 语词逐渐从复合情境 中分离出来,真正作 为独立信号而引起儿 童相应的反应。此时 儿童才算是真正理解 了词的意义。
5.对语音的意识开始形成 必须建立起语音的自我调节机能。一方面要有精确的语音辨 别能力,一方面要能控制和调节自身发音器官的活动。 ★幼儿语音意识的形成主要表现为: (1)能够评价别人发音的特点, 指出或纠正别人的发音错误, 或笑话、故意模仿别人的错误 发音等。 (2)能够意识并自觉调节自己 的发音。
2.句子的理解
一岁前能听懂, 用动作反应。一 岁后按指令动作 的能力更加增强。 两到三岁的儿 童开始与成人 交谈。 四到五岁的孩子 已能和成人自由 交谈答。
★学前儿童在理解新句型时,根据自己从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一 些“规则”去解释它们。 ★根据句中词出现的顺序来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理解句义。 理解模式为: 名词—动词—名词,动作者—动作—承受者。 ★在理解句义,包括句中某些词义时,常使用一些非语言(与 语言本身无关的)策略。 (四)学前儿童口语表达能力 的发展 整个学前儿童期就是从情境 性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 从对话言语逐渐过渡到独白 言语的时期。
第六章
学儿童的言语和思维
第一节 言语概述
一、言语及其作用
(一)什么是言语 言语是个体借助语言传递信息、进行交际的过程。 ★言语和语言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语言是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而组成的符号系统。 言语是个体在不断掌握、运用和理解语言过程中发生的心理现象。 儿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学会并进行言语;另一方面,语言在 人们的言语交流活动中才能发挥它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