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二节学前儿童的言语
教学目标:
1、掌握学前儿童口头言语发展的特点
2、了解学前儿童内部言语、书面言语的发展
3、理解并掌握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培养方法
教学重点:
学前儿童口头言语发展的特点
教学难点:
在理解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特点基础上掌握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培养方法
教学方法:
讲述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课时:3、4课时
教学过程:
回归学前儿童口头言语发展的语音及词汇特点,导入新课
(三)基本语法结构的掌握
1、语句的发展
儿童掌握句型的顺序是:
单词句(一到一岁半)一词一句“拿”“走”
双词句(两岁左右)主+谓“妈妈抱”;动宾“吃饭饭”
简单完整句(两岁开始)主谓“宝宝睡觉”;谓宾“是宝宝”;主谓宾“妈妈拿帽帽”
复合句(两岁半开始)“糖掉地上,脏脏”;“不跟小明玩,他打人1岁以前:不能说出,但能听懂简单句,并用动作反应,之后加强。
2、句子的理解 2—3岁:开始与成人交谈,喜欢听成人讲故
事,读儿歌,学习生动歌谣。
4—5岁:已能和成人自由交谈,提问题并渴望解答,但对被
动时态,双重否定还不能正确理解。
强调:
(1)学前儿童在理解自己尚未掌握的新句型是,常常根据
自己从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一些“规则”去解释它们。
(2)儿童往往根据句子中词出现的顺序来理解它们之间的
关系,理解句子。
名词—动词—名词(动作者—动作—承受
者)
例:“××被××碰了一下”“小班儿童上车之前大班儿童先上
车”
(3)幼儿在理解句义,包括句中某些词的词义时,时常使
用一些非语言(与语言本身无关的)策略
(四)学前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整个学前儿童期就是从情境性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从对话言语逐渐过渡到独白言语的时期。
三岁
前
对话情境性言语
幼儿期
独自
讲述但句
6—7岁能连贯进行叙述但水平不高,连贯性言语发展比较稳定在此基础上发展
子不完整独白言语
(详细介绍P58—P60,引导学生阅读并归纳总结)
二、学前儿童内部言语的发展
幼儿期,在外部言语发展比较充分的基础上,内部言语才有可能产生。
在内部言语产生的过程中,可以看到一种过渡形式—出声的自言自语。
介乎出声的外部言语和不出声的内部言语之间
游戏言语
幼儿的自言自语有两种形式
问题言语
强调:
幼儿的自言自语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功能上也具有过渡性。
它既带有外部言语所具有的交往的功能,同时又具有内部言语的自我调节功能。
三、学前儿童书面言语的发展
由于学前儿童语言交际的态度积极和口头言语的进一步发展,到学前晚期,儿童开始主动要求识字和读书。
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是人类言语的两大反映形式,也是两种语言符号类型,这两种语言都对人们的生活发生重要作用。
提问:你认为如何能更好地发展学前儿童书面言语的能力
学生回答略
总结:早期阅读——使幼儿接触书面言语的有效途径
四、学前儿童言语的培养
(一)创造条件,让儿童有充分交往与活动的机会
言语本身是在交往中产生和发展的。
儿童只有在广泛交往中,感到有许多知识、经验、情感、愿望等需要说出来的时候,言语活动才会积极起来。
因此增加幼儿与成人之间以及小朋友之间的交往,是发展幼儿口语的有效方法。
(二)帮助儿童扩大眼界,丰富生活,增加词汇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没有丰富的生活,就不可能有丰富的语言。
因此,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帮助儿童扩大眼界,增长词汇,十分必要。
“见多识广”语言也就丰富了。
(三)加强对学前儿童言语的训练
对学前儿童言语进行有计划的训练是很重要的。
幼儿园主要是通过语言教学来发展学前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
(四)成人语言规范的榜样作用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
幼儿十分喜欢模仿周围人们的一举一动,也同样喜欢模仿周围人的语言。
成人良好的师范榜样,对学前儿童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引导学生讨论,归纳总结)
小结:依板书设计
作业:请完成一份主题为发展幼儿言语能力的小报
附板书设计
(三)基本语法结构的掌握
1、语句的发展单词句—双词句—简单完整句
(1)年龄阶段特点
2、句子的理解
(2)强调①②③
(四)学前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三岁前对话情境性言语
幼儿期独自讲述但6—7岁能连贯进行叙述但水平不高,连贯性言语发展比
句子不完整较稳定在此基础上发展独白言语
二、学前儿童内部言语的发展
(1)游戏言语
自言自语
(2)问题言语
三、学前儿童书面言语的发展
早期阅读——使幼儿接触书面言语的有效途径
创造条件
四、学前儿童言语的培养扩大眼界
加强训练
成人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