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掘进作业规程
煤矿掘进作业规程
第一章 工 程 概 况
第一节
一、巷道名称:
本作业规程掘进巷道为煤1一采区1108工作面运输巷及切眼。
二、掘进目的及巷道用途:
掘进目的是为形成1108工作面生产系统,满足1108工作面回采时的通风、行人、运输、管线敷设的需要。
三、巷道设计长度及服务年限:
巷道设计长度:运输巷(B-E’)长度为米(平距);切眼(F’-E’)长度为米(平距)。
构造名称
走向
倾向
倾角
性质
落差(m)
对掘进影响程度
F2-2
近EW
S
55
正断层
影响设计和掘进
F2-2-1
EW
S
55
正断层
5
影响设计和掘进
F2-3
近EW
S
55
正断层
5
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设计和掘进
F1-13-1
近EW
S
60
正断层
12
影响设计和掘进
f6
近EW
S
55
正断层
影响设计和掘进
f7
EW
S
65
正断层
影响设计和掘进
f10
耙装机、调度绞车、喷浆机、风煤钻、风钻、水泵、局扇、综掘机、胶带运输机、刮板运输机。
七、预计开工和竣工时间:
根据采掘接续要求,经研究决定自2013年8月开工,预计2014年2月竣工。
第二节 编写依据
一、采面设计及批准时间:
该工作面设计名称为《1108工作面设计》。
二、地质说明书及批准时间:
地质说明书名称为《龙口煤电有限公司梁家煤矿1108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
1、瓦斯:低瓦斯矿井。
2、地温情况:地温25°C~28°C。
3、煤层自燃情况:煤层裂隙发育,容易自燃。
4、煤尘:煤尘具有爆炸性。
5、地压:地压显现明显。
附图2-1 煤系地层综合柱状图。
第三节 地质构造
由于下部采掘工程密集,因此该区内地质构造已基本查明。
本区煤岩层总体呈单斜构造,走向NEE—EW向,倾向SSE—S,平均倾角10°,受下部采动影响,局部产状变化大。
煤1
水平名称
-450
采区名称
煤1一采区
工作面名 称
1108工作面
地面标高(米)
工作面标高(米)
+~+
-325~-364
地面位置
北皂前村东南,大莱龙铁路以东,梁家和小孙村以北,疏港高速公路以西。
井下位置四邻采掘情况
西为集中轨道上山和大莱龙铁路压煤边界,东为疏港高速公路压煤边界,北为已回采的1106工作面, 南为梁家村压煤边界。下方为2205、2207、2210、2212、4112、4114、4116、4210、4216工作面采空区。
下部油2上1厚为~,平均m,褐灰色,含油率较高,比重大,质量较差。
煤1顶板含油泥岩及粉砂岩抗压强度~,平均 MPa,普氏硬度系数f=。
油页岩平均抗压强度 MPa,普氏硬度系数f=。
油2上1底板含油泥岩平均抗压强度 MPa。
二、煤层瓦斯涌出量、瓦斯等级、发火期、煤尘爆炸指数。
低瓦斯矿井,瓦斯涌出量随开采深度增加而增高,煤尘具有爆炸性。煤层燃点低,层理发育,透气性好,地温较高,煤层容易自燃发火。
服务年限:年。
四、巷道类别、巷道层位及巷道坡度:
巷道类别:回采巷道。
巷道层位:1108运输巷由B点开口施工4米平巷后,按6°下山预计施工米(平距)后进入煤1施工层位,进入施工层位后沿煤1底板施工;切眼沿煤1顶板施工。
巷道坡度:材料巷为0°~-6°;切眼坡度约为11°。
五、通风方式:局扇压入式。
六、使用机械:
1108工作面
走向长
米
倾斜长
米
可采面积
走向
EW
倾向
NS
米2
第二节
一、煤(岩)层产状、厚度、结构、坚固性系数、层间距。
1108工作面煤1、油2上2、油2上1各层赋存稳定,厚度变化小。
其中上部煤1结构简单,不含或偶含一层夹矸,厚度~,平均m。
中部油2上2厚~m,平均m,黑褐色,水平层理发育,比重小,含炭量及含油率较高,底部夹薄煤层。
三、矿压观测资料:
依据同煤层已施工及回采的1103工作面、1106工作面掘进支护经验,1109材料巷掘进期间矿压观测资料,以及煤2一采区巷道、煤2集中片巷道成功支护经验。
第二章 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水文情况
第一节
附表1 地面相对位置及临近采区开采情况表
表一 地面相对位置及临近采区开采情况表
煤 层
附表二:顶、底板岩性特征表
煤(矿)层顶底板情况
顶底板名称
岩石名称
厚度(m)
岩性特征
抗压强度(MPa)
直接顶
含油泥岩及粉砂岩
灰褐色,水平层理,层面含白云母碎屑和化石。
直接底
含油泥岩
灰褐色,水平层理。
地 质 构 造 情 况
本区由于下部采掘工程密集,因此该区内地质构造已基本查明。本区煤岩层总体呈单斜构造,走向NEE—EW向,倾向SSE—S,平均倾角10°,受下部采动影响,局部产状变化大。断层为本区主要构造,均为高角度正断层,落差较大的断层多为南倾,走向多为近EW向。该区域北部为F2-2、F2-2-1两条南倾断层,落差分别为米、5米;南部为F2-3、F1-13-1两条南倾断层,落差分别为5米、12米。另有12条落差小于5米的小断层是根据下部煤2层采掘实见情况上延到煤1。此外,施工中有可能揭露其它隐伏小断层和不均匀塌陷造成的假断层
煤1油2本身是含水层,但由于下部煤2回采后,冒落裂隙已发育到煤1油2,本层水已经过疏放,掘进时煤1油2本层不会出现大量涌水现象,少量补给水将可能流入掘进工作面。煤1油2以下各含水层富水弱,对煤1油2采掘无影响。
该区域煤1油2下部煤2采空区有泄水通道,基本无积水,现老空动态出水量为5m3/h。原煤2各工作面,可能在密闭附近和局部低洼处存有少量积水,对掘进无影响。
断层为本区主要构造,均为高角度正断层,落差较大的断层多为南倾,走向多为近EW向。该区域北部为F2-2、F2-2-1两条南倾断层,落差分别为米、5米;南部为F2-3、F1-13-1两条南倾断层,落差分别为5米、12米。另有12条落差小于5米的小断层是根据下部煤2层采掘实见情况上延到煤1。
此外,施工中有可能揭露其它隐伏小断层和不均匀塌陷造成的假断层。
EW
S
60
正断层
影响设计和掘进
f11
EW
S
60
正断层
影响设计和掘进
表二顶、底板岩性特征表
第四节 水文地质情况
地表塌陷区有大量积水,第四系砂岩富水性强,但与煤系地层水力联系及其微弱,对采掘无影响。
煤1油2上覆煤系地层含水层有泥岩与泥灰岩互层、泥灰岩。泥灰岩、泥岩与泥灰岩互层是煤1油2的直接充水层,赋水不均,之间多为泥岩隔水层,正常情况下各含水层之间无水力联系,局部裂隙发育地段或受断层影响,可能将上覆含水层水导入掘进工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