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高中化学氧化还原教学设计

(完整版)高中化学氧化还原教学设计

教学方案(设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课本及课件中的图片感受化学人类生产、生活的贡献,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2)体验氧化还原反应在工业、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关心科技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提高社会责任感。

(3)体验科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认识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

●教学方法(策略)(设计)提问法、多媒体辅助法、讨论法、总结概括法、习题巩固法●教学媒体(设计)板书、PPT课件、flash动画●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引入](PPT展示蜡烛燃烧图片)上课。

图片上我们看到的是燃烧着的蜡烛,同学们回忆一下在初中是如何定义燃烧的?[PPT展示]燃烧的定义: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引导]也就是说燃烧是发生了氧化反应[情景引入](PPT展示生锈的铁塞图片)图片上铁塞会变得锈迹斑斑是因为?[讲解]燃烧和铁塞生锈过程都发生了氧化反应,同学们思考讨论一下,我们学过的氧化反应有哪些呢?[PPT展示]C+O2CO2CH4+2O2CO2+2H2O2Mg+O22MgO[提问]判断它们是氧化反应的方法是什么呢?[过渡]对,同学们对知识掌握得很牢固。

现在请同学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如何使锈迹斑斑的铁塞变回本来模样?(提示:工业上是如何冶炼铁的?(PPT展示生锈的铁塞图片),[PPT展示]还原反应[提问]我们学过的还原反应又有哪些呢?回忆初中学习的燃烧有关知识,[回答]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回忆初中金属的化学性质相关知识,[回答]铁的缓慢氧化。

思考,讨论,回答回忆初中氧化反应的定义[回答]与氧气反应,得到了氧。

回忆初中还原反应的定义[回答]通过还原反应,将氧化铁铁还原成铁从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出发,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已知的旧知识引入,减少对新知识的陌生感,为教学创设好的心理基础。

温故知新。

教师为引导,学生动脑思,自主发现问题,激起探究兴趣。

[PPT展示]初中学过的还原反应[提问]判断它们是还原反应的方法是什么呢?[提问]那么,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不是独立发生的呢?以CuO + H2反应为例,我们来分析一下。

从前面我们可以知道可以通过得氧失氧来判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那对这个反应的分析我们也采取这种方法。

[讨论]学过的还原反应回忆初中还原反应的定义[回答]反应中化合物失去氧[副板书]失去氧,被还原(还原反应)CuO + H2 === Cu + H2O得到氧,被氧化(氧化反应)[讲解]分析发现,在氢气还原氧化铜这个反应中,氧化铜发生了还原反应,而同时氢气发生了氧化反应,由此我们得出什么结论?[引导] 这个结论是否适用于其他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呢?请同学们讨论分析刚才自己所学出的学过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并总结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

[点评学生回答并总结]同学们的想法是正确的,下面是氧化还原反应的规范表述: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2.3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过渡】好,我们通过flash动画模拟氧化铜与氢气反应中两者的变化,进一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PPT展示]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的flash动画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一、定义: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讨论,回答]铜失去氧,发生了还原反应,氢得到了氧,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讨论,回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的,是同时发生的。

交流、思考,回答:这个结论同样适用于其他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运用已有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并结合实例给出定义,更加直观易懂。

动画模拟,将微观的现象宏观化,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加深学生对概念的掌握。

[设问]前面我们是从得失氧的角度去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前提条件是氧的参与,是否氧化还原反应只能发生在有氧参与的反应中呢?老师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不是思考,回答不一通过设问引发学生的思考。

△D.Ca(OH)2+CO2=CaCO3+H2O2、下列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2Na+Cl2= 2NaClH2+Cl2= 2HCl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理解[设问]同学们对这种判断方法掌握得很好,那同学们有没思考过,化合价的升降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钠与氯气反应以及氢气与氯气反应这两个反应中元素原子所发生的变化。

[板书]2Na+Cl2= 2NaCl[边写副板书边讲解]初中时我们已经能够学过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跑步,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关系,我们分别画出钠跟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钠最外层有几个电子呢?答:…这种结构稳不稳定呢?答:…钠要达到稳定结构必须?答:…而氯最外层有几个电子?答:..要达到稳定结构必须:…钠与氯气反应,钠要失去电子,而氯要得到电子,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钠便把最外层上的一个电子给了氯。

我们一起来观看钠与氯气反应的模拟动画。

[PPT展示]用动画演示离子化合物NaCl的形成过程,并解释其中原理[总结]钠与氯气反应中,每个钠原子因为失去一个电子而形成钠离子,化合价…每个氯因为得到一个电子而形成氯离子,化合价…钠离子和氯离子由于静电作用而结合成了氯化钠。

钠和氯气反应的过程中发生了电子的得失,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总结]这种说法还不是完全正确的,前提条件是钠与氯元素原子获取电子的能力相差较大,故正确的表述应为:对于反应物原子获取电子能力相差较大的反应,化合价升降的原因是:电子的得失[PPT演示]化合价升降的原因:电子的得失[讲解]对于因为反应中发生电子得失而引起化合价改变的情况,我们还可以总结出规律:高、失、氧,低、得、还。

【板书】电子得失与化合价关系规律:高、失、氧,低、得、还。

[PPT演示] 讨论,自由发言认真听讲,了解新知识认真听讲,并跟这老师的思路回答问题。

【回答】一个;七个;思考,【回答】升高;降低;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原因是电子的得失。

看动画,加深理解。

联系初中学过的原子结构的知识并对那与氯气反应中发生的变化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种分析方法,利用动画演示直观地表述物质形成的原理,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得出“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原因是电子的得失”这一结论。

通过形象有趣的化合价升降的原因:电子的得失规律:高、失、氧,低、得、还[过渡]我们通过形象的动画来记住这个规律。

[PPT演示]跷跷板动画,物质得失电子与化合价升降的关系(边看边讲解)[过渡]这是钠和氯气反应的情况,钠跟氯通过电子的得失分别达到稳定结构,双双得利。

那对于氢气与氯气的反应呢?同学们阅读教材36到37的内容,请一位同学回答一下,氢气和氯气反应过程中化合价发生变化是因为?[过渡]我们同样通过动画来模拟整个变化过程。

[PPT演示]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的过程[讲解]氢原子与氯原子各以最外层的一个电子组成一对共用电子对,,这个电子对受到两个院子核的共同吸引,使双方最外电子层都达到稳定结构。

[PPT演示]氯化氢的形成(简化版)[讲解]在氯化氢分子里,由于氯原子对共用电子对的吸引力比氢原子强一些,所以,共用电子对偏向于氯原子而偏离于氢原子。

氢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1价,被氧化;氯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降低到-1价,被还原。

[总结]对于反应物原子获取电子能力相差不大的反应,化合价升降的原因是:电子的偏移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答:发生了电子的偏移动画加深学生的印象[讲解]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变化的原因是由于..即电子的转移。

那么氧化还原反应又可以怎样表述?[PPT演示]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化学反应称氧化还原反应。

[练习] 我们自己动手来分析一下其他氧化还原反应,加深对概念的理解[PPT演示]练习:电子的得失或偏移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化学反应称氧化还原反应。

扣紧教材,诠释原理[讲评]从上面的练习可以看出:氧化反应表现为被氧化的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其实质是该元素的原子失去(或偏离)电子的过程。

还原反应表现为被还原的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其实只是该元素的原子得到(偏向)电子的过程,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听讲,总结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离)梳理知识点,指出重点,强调难点,更利于完整知识体系的形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