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作文练习试题

高考语文作文练习试题

配套练习1:1找出下列作文中心,并请你说说以下体裁的中心。

人生免不了曲折和辛苦,谁都会有滑落人生低谷而绝望叹息的时候,谁都会需要帮助,甚至可能需要灵魂的救赎……请递上一根拐杖吧!让木制的拐杖支撑起疲惫的身体,让心灵的拐杖支撑起不屈的脊梁!请以“请递上一根拐杖”为标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叙述你自己或别人的经历,也可以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递一根拐杖曲终可不可以不人散,人散可不可以不要各散天涯,各散天涯不近来总是心怀伤感,高三临近毕业,三年相处在一起共同战斗的朋友们也将各奔东西;我们也将离开父母,告别那些撒娇的日子;远离家乡,告别那些纯真无忧的时光,生活中似乎不断充斥着离别,发现为什么所有的“再见”都不像一句美好的话语?离开父母“上帝不能亲自到每家,于是他创造了父母”这是我听过的最好听的一句话,从十月怀胎到一朝分娩;从咿呀学语到顶天立地,母亲一直是我们的上帝,她给了我们心,她给了我们命,她还给了我们比生命更加重要的——爱。

还有父亲,你不敢想像,父亲这一生有多少未知的秘密,他把所有的卑微、屈辱都藏进了自己心里,然后,再以一座山的姿态,树立在我们面前。

面对与父母的离别,我想递一根拐杖,支撑起心灵的那份感恩,让我们含泪铭记,这世界上有着这样的两个人,他们自觉的不停地付出他们的青春、唠叨与牵挂,他们不会觉得自己是多么的伟大,大爱总是无言的。

告别同窗如果有一个世界,是你存在的世界,我也存在其中;如果有一缕光线,照耀过你,也照耀过我;如果有一些温度,让你发烫,也让我脸红,青春的懵懂和那不尽的馥净与甜美,我们并肩站在渐次舒缓的蔚蓝天空下,任金黄的光束穿过云层,径直扑上面颊,而今像是被一双看不见的手按动了快门,咔嚓一声,照片里的人不论笑得多么灿烂,也一定会看出悲伤的感情来,很多年很多年之后——沉甸甸地浮动在眼眶里,是回忆里如同雷禁般再也不敢触动的区域。

面对与同窗的离别,我想递一一根拐杖,支撑起心灵的那份缅怀,让我们唱起一首又一首的青春交响曲,嘴角上扬地,说起珍重。

蔡奠纯真而今仿佛是站在一个青黄不接的尴尬路口,失去的是招摇撞骗的痛快诉说;未曾获得的,是笔走天涯的洗练淡定,已经再也不能随心所欲地写下一些文字,因为心里有了羞赧和踌躇,对纷繁复杂的眼之所见有了惧怕。

面对与纯真的渐行渐远,我想递一根拐杖,支撑起心灵的那份坚守,何去何从,不再仓皇。

我们终究低估了自己,实际上比起立竿见影的悲伤,所谓的“再见”更像是自来遥远神经末稍的反馈,那么,让我们递一根拐杖,支撑起心灵最脆弱的一隅,让我们不再惧怕任何离别,让我们,无所畏惧。

递一根拐杖拐杖,顾名思义,为人进行支撑的木棍也。

人生就是一条崎岖艰险的山路,在其中,我们需要各式各样的拐杖,来支撑生命的前行。

为人生递一根拐杖,为旅途添一份动力。

为人生递一根坚强的拐杖。

巴尔扎克有一根木制拐杖,上面刻着:“我能去击败一切困难”。

是啊,面对山高路远,人世艰辛,我们的确需要一根坚强的拐杖,强化我们赢弱的身躯。

海到尽头天是岸,山登绝顶我为峰,要有战胜一切的勇气与胸怀,用坚定的信念作为你前进的发动机。

感动中国中,洪战辉带着妹妹上学,闵恩泽院士克服重重阻碍回国为祖国的炼油事业做贡献……这些人无论平凡或伟大,都是在用自己坚强的信念实践着人生的理想,也正是由于他们的这种精神,才能感动中国,感动世界。

为人生递一根宽容的拐杖。

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拥有宽广的胸怀与包容的气质同样重要。

海纳百川,才能有容大,做人虚怀若谷,才能博彩众长。

宽容处世,虚心待人,人生之路就更加平坦宽阔。

忍一时心平气和,退一步海阔天空,用宽容的气质去包容万物,才能本质地彰显人生。

中华文化追求天下大同而非天下同一,说的就是要能包容不同的文化,求大同而存小异,方能和谐共生,相互辅益。

有了宽容之心,人生之路便会越走越宽,前景也会更加灿烂。

给人生递一根智慧的拐杖。

佛祖拈花示众,众人不解,唯迦叶参透其真意,得其真传,这便是人生的大智慧。

庄子洞达放逸,是大智慧;老子抱定守一,是大智慧;李白纵情山水,也是大智慧……智慧与灵性让人生更加绚烂,沐浴在智慧之光下,任何的灵感都会铸就你的成功。

人生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智慧便是夹在其中的花瓣,翻阅任一页,智慧的馨香总会让你沉醉其中,久久不能忘怀。

给人生递一根智慧的拐杖,用智慧去点亮人生,彰显自我,照亮世界!人生便是一场苦旅,我们需要各式各样的拐杖给我们提供支持。

有了它们的支撑,生命的动力才更加强劲,人生的目标才更加高远,你的不懈拼搏才更加有力!为你的人生递一根拐杖吧,让你的人生更加精彩!体裁分类表现有何不同例文说明文围绕事物清楚到位《南州六月荔枝丹》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荔枝的由外到内的状态。

诗词言为心声起承转合《声声慢》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与前期闺中之愁不同。

小说、悬念虚构场景多元《丹柯》以塑造人物丹柯为中心,观照丹柯我们得到不怕牺牲;观照族人我们得到理解尊重记叙文书写真情哲理升华我的前后左后把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经历,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给读者。

散文片段组合形散神聚《荷塘月色》《荷塘月色》的结构,是圆形的,外结构、内结构均如此。

从外结构看,这篇作品从作者出门经小径到荷塘复又归来,依空间顺序描绘了一次夏夜游。

从内结构看,情感思绪从不静、求静、得静到出静,也呈一个圆形,暗合开头颇不宁静的心绪。

议论文巧列提纲一唱三叹《咬文嚼字》第1、2段举出《屈原》《水浒》《红楼梦》中炼字的例子,3提出中心论点,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

后举出王若虚《史记辨惑》中对《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说明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第4段举出贾岛“推敲”的故事,说明用字不同意境也不同。

第二部分(第56段),说明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善用和误用两种,7段总结配套练习2:2从十年回顾的作文路中选择题目,列并列或者递进提纲.年份真题呈现2015 论文章和人品。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性情偏急则为文急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问好《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2014 门与路。

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

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向未知。

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

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2013 三句话写青春。

丰子恺说,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的。

英国作家说,为什么人的年龄在延长,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

美国作家说,世界将失去海底王国,一般失去伟大的王国就是成人。

根据材料作文。

2012 坐在路旁鼓掌的人。

台湾女作家刘继荣说,她上中学的女儿成绩一直中等,但是却被全班学生全票推选为“最欣赏的同学”,理由是乐观、幽默、善良、好相处、守信用等。

她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

”女儿却认真地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博文引起了广大网民的热议。

网民甲: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

网民乙:人人都在路边鼓掌,谁在路上跑呢?网民丙:路边鼓掌与路上奔跑,都应该肯定。

从上述网民的议论中,选取一种看法,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2011 我的时间。

季羡林等文化名人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他们以及他们的成就在消失不见,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

请以“我的时间”为题,写一篇作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2010 角色转换之间。

传说有的雏鸟长大后,会衔食喂养衰老的母鸟。

人们把此现象称为“反哺”。

人类社会也存在类似现象。

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文化影响被称之为“文化反哺”。

千百年来,在以父辈对子辈施教为主流的正统传承方式下,文化反哺犹如潜流引而不现,但在迅疾变化的当今社会,年轻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

他们在科学知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年长一代,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角色常常发生转换。

以“角色转换之间”为题,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文体除诗歌外不限,字数在800字以上。

2009 绿叶对根的情意。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

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春风中告别了你,今天这方明天那里。

无论我停在哪片云彩,我的眼总是投向你,如果我在风中歌唱,那歌声也是为着你。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路上充满回忆。

请你祝福我,我也祝福你,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根据歌词所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

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2008 都市和乡村。

都市和乡村,是我们栖居的空间;都市生活和乡村生活,是我们平凡的生活。

当我们从平凡的生活中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期望。

请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思想观点。

2007 行走在消逝中。

还记得你的童年吗?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那些美丽的梦想、单纯的快乐似乎在一步步离我们远去。

苍茫的丛林间,玛雅文化湮没了;丝绸古道上,高昌古国消逝了。

人类在消逝中进步。

行走在消逝中,既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怅惘,也有“谁道人生无再少”的旷达……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想?2006 生有所息生无所息。

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古今中外,还有诸多相关的论述,例如: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办法。

(康德)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

(歌德)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

(《吕氏春秋》)休闲不是偶尔玩一次一次,而应是人们三分之一的生活。

人们应该学会超前休息,也就是说在疲劳之前,适当休息效果最佳。

(医学专家)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生无所息/生有所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答案示范:消逝也是一种美•第一,生命的消逝暗含了情感的珍贵。

史铁生的散文《合欢树》•第二,年华的消逝促进了心智的成熟。

电视剧《金婚》•第三,历史的消逝推动了文明的进步。

刘禹锡的古诗《石头城》配套练习3:3修改某位同学的作文,使其中心突出。

诗人说:“白的花胜似绿的叶,浓的酒不如淡的茶”。

的确,生活中有人偏爱白花淡茶般的素雅,不喜欢绿叶浓酒的热烈;其实,也有人偏爱浓酒绿叶般的浓重,不喜欢白花淡茶般的清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