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专题练习:元素及其化合物(解析版)

高中化学专题练习:元素及其化合物(解析版)

元素及其化合物1.(2020·江苏高三月考)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答案】D【解析】A. 乙醇易挥发,乙醇与生成的乙烯均能被高锰酸钾氧化,溶液褪色不能说明一定有乙烯生成,A项错误;B. 向20%麦芽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加热,促进了麦芽糖水解,再加入NaOH 溶液调至碱性,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能看到银镜,但麦芽糖为还原性糖,结构中也存在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因此,出现银镜不一定是水解产物形成的,也有可能是麦芽糖反应生成的,B项错误;C. 向5 mL 0.1 mol·L-1 FeCl3溶液中滴加1 mL 0.1 mol·L-1 KI溶液,FeCl3溶液过量,向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并不能证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C项错误;D. AgCl的Ksp大于AgBr,那么饱和AgCl溶液中Cl-浓度较大,因此加入足量的浓AgNO3溶液,析出沉淀的物质的量AgCl多于AgBr,D项正确;答案选D。

2.(2020·江苏高三月考)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NH3具有还原性,可用作制冷剂B.NaClO溶液显碱性,可用作杀菌消毒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D.Al2O3具有两性,可用作耐高温材料【答案】C【解析】A. 液氨气化能够吸收大量热,因此可作制冷剂,A项错误;B. NaClO溶液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因此可用作杀菌消毒,B项错误;C.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此可用作干燥剂,C项正确;D. Al2O3具有很高的熔点,因此可用作耐高温材料,D项错误;答案选C。

3.(2020·北京高三期末)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正确解释该反应颜色变化的是A.“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曾青的主要成分为CuSO4):Fe+CuSO4═FeSO4+Cu B.铜片加入盛有稀硝酸的试管中,瓶口有红棕色气体:2NO+O2═2NO2C.CuO投入稀硫酸中。

黑色固体溶解。

溶液呈蓝色:CuO+2H+═Cu2++H2OD.向FeI2酸性溶液(浅绿色)中滴入少量H2O2稀溶液,溶液变黄:2Fe2++H2O2+2H+═2Fe3++2H2O【答案】D【解析】A. 曾青中加入Fe粉后,Fe与CuSO4发生置换反应,A不合题意;B. 铜片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NO气体在管口遇O2,转化为NO2,B不合题意;C. CuO投入稀硫酸中,生成CuSO4和水,C不合题意;D. 由于I-的还原能力比Fe2+强,所以发生反应为2I-+H2O2+2H+=I2+2H2O,D符合题意。

故选D。

4.(2020·辽宁高一期末)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编号实验目的实验过程【答案】B【解析】A.二者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Fe(OH)3沉淀,Fe(OH)3胶体制取方法是:向沸水中滴加几滴饱和氯化铁溶液,继续加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A错误;B.Fe3+具有氧化性,若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二者就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Fe2+,使溶液由黄色转化为浅绿色,B正确;C.制取得到的Cl2中含有杂质HCl、H2O蒸气,应该先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HCl,后除去水蒸气,否则干燥后的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后又混有水蒸气,C错误;D.K元素焰色反应需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以滤去钠元素的黄光的干扰,上述方法只能证明含有Na+,不能确定是否含有K+,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B。

5.(2020·贵州省望谟民族中学高三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燃料电池由外设装备提供燃料和氧化剂B.Mg和Al通常用热还原的方法来冶炼C.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D.蛋白质、棉花、淀粉、油脂都是由高分子组成的物质【答案】A【解析】A.燃料电池的燃料和氧化剂都不储存在装置中,都是由外设装备提供燃料和氧化剂的,A正确;B.Mg和Al都是活动性很强的金属,用一般的还原剂不能将其从化合物中还原出来,应该用电解的方法还原,B错误;C.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源头上杜绝污染物的产生,而不是用化学知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C错误;D.蛋白质、棉花、淀粉都是由高分子组成的物质,而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D 错误;故答案选A。

6.化学与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活中钢铁制品生锈主要是由于发生析氢腐蚀所致B.Na-K合金用作快中子反应堆的导热剂C.MgO是一种常用的耐高温材料 D.氢氧化铝是医用的胃酸中和剂的一种【答案】A【解析】A.生活中钢铁制品生锈主要是由钢铁中的Fe与杂质C及金属制品表面的水膜中的电解质构成原电池,Fe失去电子,被氧化,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获得电子被还原,即由于发生吸氧腐蚀所致,故A错误;B.Na-K合金常温下为液体,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常用于快中子反应堆的导热剂,故B正确;C.MgO熔沸点高,常用作耐高温材料,故C正确;D.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不溶于水,能够与胃酸反应,降低胃酸的浓度,本身不会对人产生刺激,因而是医用的胃酸中和剂的一种,故D正确;选A。

7.(2020·合肥市第六中学高一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iO2既可以和NaOH溶液反应,也可以和HF溶液反应,所以SiO2是两性氧化物B.向Na2Si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制备硅酸凝胶C.石英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以制成光电池D.陶瓷的烧制不涉及化学变化【答案】B【解析】A.SiO2是酸性氧化物,与NaOH反应生成盐和水,而与HF反应生成物不是盐,为其特性,故A错误;B.向Na2Si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反应生成硅酸,硅酸是白色胶状物,故B正确;C.晶体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以制成光电池,将光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石英是二氧化硅,不导电,故C错误;D.烧制陶瓷的主要原料是粘土,烧制陶瓷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答案选B。

8.(2020·合肥市第六中学高一期末)下列有关氯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氯气使湿润有色布条褪色,可证明氯气具有漂白性B.将氯气通入石灰水可制得漂白粉C.将Cl2制成漂白粉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漂白能力D.在常温下,溶于水的部分Cl2与水发生反应【答案】D【解析】A.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氯气无漂白性,故A错误;B.制取漂白粉,是将氯气通入到石灰乳中,故B错误;C.将Cl2制成漂白粉的最主要目的是转变成较稳定、便于贮存的物质,故C错误;D.常温下,溶于水的部分Cl2与水发生反应,还有一部分以分子的形式存在,故D正确;答案选D。

9.(2020·湖南高三期末)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SO2具有漂白性,可用过量的SO2漂白薯片 B.Fe2O3俗称铁红,常作红色油漆和涂料C.BaCO3可与胃酸反应,可作抗酸药物 D.明矾水解产生胶体,常用于水体消毒【答案】B【解析】A.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具有毒性,不能用来漂白食物,故A错误;B.氧化铁俗称铁红,常作红色油漆、红色涂料,故B正确;C.BaCO3可与胃酸反应生成钡离子,钡离子是重金属离子,可导致重金属中毒,不能作为抗酸药物,故C错误;D.明矾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色素和杂质的性能,通常用作净水剂,但不能用于杀菌消毒,故D错误;答案选B。

【点睛】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所以需要记清物质的性质。

10.(2019·浙江高二期末)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铵态氮肥通常不能与碱性肥料(如草木灰K2CO3) 混合施用B.NO2溶于水生成硝酸,因此NO2是硝酸的酸酐C.雷雨时,可增加土壤中硝酸盐类氮肥的含量,此变化属于氮的固定D.氮气常可做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答案】B【解析】A.铵根离子与碳酸根离子能够发生相互促进的双水解生成氨、二氧化碳等,混合使用过程中,氮元素不能被及时吸收,不能达到施肥目的,故A不符合题意;B.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一氧化氮,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不属于酸酐,硝酸的酸酐为N2O5,故B符合题意;C.雷雨时,空气中的氮气部分转化为NO,NO与空气中O2、H2O反应生成HNO3随雨一起降下,可增加土壤中硝酸盐类氮肥的含量,此过程属于氮的固定,故C不符合题意;D.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常作为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点睛】氮的固定是将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如豆类植物共生的根瘤菌,它们能吸收大气中的氮气分子,将其转变成氨及铵离子,此过程属于自然固氮,另外还有人工固氮。

酸酐:某含氧酸脱去一分子水或几分子水,所剩下的部分,一般无机酸是一分子的该酸,直接失去一分子的水就形成该酸的酸酐,其酸酐中决定酸性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而有机酸是两分子该酸或多分子该酸通过分子间的脱水反应而形成的,只有含氧酸才有酸酐,无氧酸是没有酸酐的;例如碳(酸)酐即二氧化碳CO2、硝(酸)酐即五氧化二氮N2O5。

乙(酸)酐(CH3CO)2O、邻苯二甲酸酐C8H4O3等。

11.(2020·上海高三)一定条件下,下列单质与水反应不产生氢气的是( ) A.Cl2B.Fe C.Na D.C【答案】A【解析】A.Cl2与水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不产生氢气,故A正确;B.Fe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故B错误;C.Na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故C错误;D.C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故D错误;答案选A。

【点睛】熟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还要注意氯气是常见的氧化剂,与水反应发生歧化反应,其余物质是还原剂,可将水中的氢元素还原为氢气。

12.(2019·福建高三)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可以实现的是()A.MnO 2Cl 2Ca(ClO)2 B.S SO 2BaSO4C.SiO 2H2SiO 3Na2SiO3 D.CuSO 4Cu(OH)2Cu2O 【答案】D【解析】A. MnO2和浓盐酸才反应生成氯气,故A不符合题意;B. 硫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氯化钡不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C. SiO2不与水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D. CuSO4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Cu(OH)2和硫酸钠,氢氧化铜与葡萄糖再碱性条件下加热反应生成Cu2O,故D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3.(2019·陕西高三月考)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或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或解释A向含有酚酞的Na2SiO3溶液中加入少量BaCl2固体,产生白色沉淀,溶液红色变浅Na2Si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B将SO2气体通入用盐酸酸化的KMnO4溶液中,紫红色褪去SO2有还原性和漂白性C 向2mL 0.1mol∙L-1KI溶液中加入0.1mol∙L-1FeCl3溶液3mL,充分振荡,用苯萃取多次后,上层呈紫红色,取下层滴加5滴KSCN溶液,出现血红色FeCl3溶液与KI溶液的反应是可逆反应【答案】A【解析】A.Na2SiO3溶液存在水解平衡,其水解反应为:SiO32-+H2O HSiO3-+OH-,显碱性,遇酚酞溶液显红色,加入少量BaCl2固体,BaCl2与Na2SiO3溶液反应,其化学反应为:Na2SiO3+ BaCl2=2NaCl+BaSiO3↓,碱性减弱,溶液红色变浅,A正确;B.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盐酸,紫色褪色,所以不能用盐酸酸化,应用硫酸酸化,且SO2气体通入用硫酸酸化的KMnO4溶液中,紫红色褪去,体现SO2的还原性,不能体现漂白性,B错误;C.2mL 0.1mol∙L-1KI溶液与3mL 0.1mol∙L-1FeCl3溶液反应,FeCl3溶液过量,所以反应后的溶液中滴KSCN溶液,KSCN溶液与剩余的Fe3+反应,出现血红色,不能证明FeCl3溶液与KI溶液反应是可逆反应,C错误;D.Al片放入浓硝酸中,会钝化,Al片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保护内层金属Al,Al与浓硝酸能反应,D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