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调查背景 (2)2调查目的及意义 (4)3调查对象及范围 (4)3.1调查对象 (4)3.1.1问卷调查 (4)3.1.2人物访谈 (4)3.2调查范围 (5)4调查内容 (5)4.1问卷框架 (5)4.2访谈框架 (6)5调查基本流程 (7)6调查时间 (7)7调查方法 (8)7.1确定样本量 (8)7.2确定地点 (8)8可行性分析 (9)8.1主题方面 (9)8.2调查人员方面 (9)8.3调查时间和经费保障方面 (9)8.4调查质量保障方面 (10)9数据处理与分析 (10)9.1数据预处理 (10)9.2数据的筛选与排序 (10)9.3数据分析 (10)10经费预算 (11)11具体组织实施方案 (11)11.1前期准备 (11)11.2预调查 (12)11.3具体实施阶段 (12)11.4问卷调查和人物访谈的人员安排 (12)11.5数据的预处理阶段 (13)11.6数据分析阶段 (14)11.7总结报告 (15)12附录 (16)附录一:调查问卷 (16)附录二:编码手册 (19)参考文献 (24)1调查背景2013年7月1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报告指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2656万人。
互联网普及率为44.1%,较2012年底提升了2.0个百分点。
其中,网民使用的即时通讯类社交网络的比例达到84.2%。
虽说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仅仅不到20年的时间,从起初的无人问津发展到现在几乎手机网民占网民总数的一半还多。
不少人用手机上网聊天、微信、微博,每天的重复动作就是刷屏、转发、寻求社交网络中令人兴奋的新闻点,除了解压之外更多的就是在人际交往中寻求平淡生活中的那么一点波澜。
这类基于互联网,为一群拥有相同兴趣与活动的人创建的在线社区,为用户提供各种联系、交流的交互通路的网络服务——社交网络服务(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缩写:SNS)正在迅速发展。
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曾经有不少虚假信息四处飘扬,而且在网络泥沙具下的同时,信息多元化的今天,却很难在虚假和真相之中选择,不少人就选择关闭自己的微博消息提醒,因为实在太多的信息不可靠,令自己难以相信哪个是真,哪个是假,这令人感到不安。
但随着网络大V、秦火火、周禄宝、傅学胜等人的纷纷落网,网络管理已然初见成效,由此可见,微博等社交网络在实施了实名制后,确实有利于控制谣言的散播。
最近“两高”(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司法解释,明确网络诽谤入罪标准:如果转发谣言超过500次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可见人们对于网络诽谤、谣言已经不能再置若罔闻。
虚拟的网络社会在反映民情时,尤其是对现实社会的反映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是否应该推行社交网络实名制?网民中存在着不同的呼声,有人认为:正因为不实施实名制,人们才可以放开一切对社会的实际情况进行检举和揭发,他们不用担心打击报复问题。
如果实施网络实名制,人们会顾忌许多,不敢对社会现实讲实话,主要是担忧个人信息和隐私被泄露,怕受到报复陷害,这样会对社会以及公民的生活带来不利,如果出现这种负面的效应将会降低人们参与网络活动的积极性。
而赞同网络实名制的一方则认为,实施实名制对打击网络犯罪等现象是有利的,网络就是社会的镜子,这与社会的发展是同步的。
不管人们对此是支持还是反对,网络实名制在我国部分网站已经试点实施。
当今世界实施网络实名制的典范是韩国,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韩国的网络实名制是指网民在网站上通过身份验证后才能够用笔名等称谓代替自己的真实姓名发表言论。
但在 2011 年年底韩国出现大规模的网络个人信息泄露事件之后,同年12月29日,负责管理电信业的韩国广播通信委员会(KCC)提出计划,表示将从2012年起逐步废除已经实施了4年多的互联网实名制。
这也表示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实施互联网实名制的国家间接承认,网络实名制失败了。
而在同处东亚的中国大地,在政府的引导下,网络实名制的呼声日渐壮大。
去年底要求微博注册必须实名制就是推行实名制意向明朗化的一个标志。
不久前中国互联网大量网站账号密码被盗并泄露。
如果上述情况发生在全面推行实名制后的中国,后果将不堪设想。
韩国的失败经验,应该能给中国推行网络实名制敲响慎行的警钟。
通过对韩国的经验进行借鉴,部分专家认为当前在我国法制不健全的条件下,网络实名制不能一拍即定,而应对其区别实施。
针对人们经常使用、传递信息大量、与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交网络必须实施网络实名制,而对于论坛等网络领域就不必实施网络实名注册,人们的言论自由得到保障才会有利于激发人们参与网络活动的积极性。
为了净化网络环境,制止网络谣言、网络侵权等行为而设置的,“实名制”已经在我国很多行业中实施,且效果受到肯定。
但是,“网络实名制”却遭受到了众多质疑与非议,而焦点即在于隐私权、言论与表达自由权等公民基本权利的被限制。
针对即时通讯、社交网站、微博、视频和音乐网站、论坛、消费评论网络及婚恋交友网站七大类社交网络有关实施实名制的利弊和推行问题,我们将对网民进行调查,了解网民在实名制过程中受到的影响,了解网民的真正意愿,以帮助网民、社交网络管理者和政府,找到最可行的实施方案。
2调查目的及意义(1)通过对网民的调查,探寻社交网络实名制对网民的上网心理、行为和习惯有哪些影响。
再运用SPSS等软件,结合不同性别、年龄、职业、以及对网络实名制的认知程度,分析出产生这些影响的原因。
(2)针对实名制后的社交网络,对其实施效果和网民对其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
之后,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找出社交网络实名制对网民产生积极影响的主成分。
(3)结合网络和法律专业人士的反馈,从中探寻社交网络实名制及网络监管方面存在的不足。
(4)最后希望政府在实施网络实名制政策时考虑广大网民的切身感受。
我们也将结合调查结果,为网民、社交网络管理者以及政府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
3调查对象及范围3.1调查对象3.1.1问卷调查(1)目标总体:杭州市所有网民。
(2)调查总体:调查期间,调查人员在调查地点遇到的所有人。
3.1.2人物访谈(1)公安局网监部门民警;(2)网络安全老师;(3)职业律师。
3.2调查范围西湖景区,杭州地铁,各大连锁餐饮机构,市区商场及购物中心。
4调查内容我们将采用问卷式和访谈式两种调查方式进行我们的调查。
我们将采用问卷式收集数据。
而对于网络安全老师以及法律顾问的调查,我们将采取访谈式收集我们需要的信息。
以下是我们问卷和访谈内容的设计框架。
4.1问卷框架表1 调查问卷框架4.2访谈框架我们对公安局网监部门的民警、学校网络专业方面的教授以及职业律师进行访谈,了解目前社交网络实名制的实施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他们自己从个人专业的角度对社交网络实名制看法。
以下是我们采用访谈式调查方法的基本框架。
图1 访谈框架图5调查基本流程图2 调查流程图6调查时间表3 调查时间表事件时间前期准备课题确立 6.25-6.31 实地预调查7.1-7.2 方案设计7.2-7.6 问卷设计7.6-7.8 方案完善7.8-7.9实施过程问卷调查西湖景区,地铁站,各大餐馆,商场7.15-7.19 人物访谈杭州市公安局7.18某高校,律师事务所9.10-9.12数据整理与分析信息核实与筛选7.20-7.22 数据录入7.22-7.24 数据分析9.15-9.20总结阶段撰写报告9.01-9.247调查方法本次调查的组织形式采用非全面调查中的抽样调查方法,收集资料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两种方式,在明确调查目的以及调查对象总体、调查单位、调查内容、抽样方式等前提下,合理设计抽样方案;根据调查目的,把调查对象总体转化为一个合适的、完善的抽样框;把调查内容具体化,科学合理地设计调查表;确定抽样方案,并从调查对象总体中抽取样本进行预调查,以便通过预调查来发现各个方面可能存在的不完善之处,在此基础上,完善调查方案。
7.1确定样本量根据以往调查人员进行调查时确定样本数量的经验来看,300~400个样本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样本量区间。
最终,我们选取了320个样本进行问卷调查。
原因如下:(1)就调研目的而言,我们的研究群体比较单一(使用社交网络的网民),调查内容集中(针对社交网络实名制),因此较小的样本量就可以满足要求;(2)就调查区域而言,调查范围仅限在杭州市。
因为调查范围较小,故选取较小的样本量;(3)就调查的总体而言,该区间的样本量足以包含各个性别、各个年龄、各个职业的人群;(4)就调研成本和时间来看。
由于我们的经费有限,调查人员有限,且杭州天气炎热,故不可能长时间的实施调查,过多的样本量不仅会增大调查的压力,还有会因为调查人员的疲惫而导致误差的增加。
而选取在合适区间的样本量,不但能够满足调查的精度,同时还能节约成本。
7.2确定地点针对本次调查,小组成员对地点的确定进行了仔细的讨论,最终确定的调查地点为西湖景区,杭州地铁,各大连锁餐饮机构、市区商场及购物中心。
选择以上地点的理由如下:(1)西湖景区人流量较大,且目标人群处于休闲状态,易于我们的问卷调查活动。
(2)杭州地铁作为杭州新兴的交通工具,人员密集且流动性强。
另外,地铁中使用移动设备进行社交网络活动的人较多,且涵盖各个收入阶层和不同职业的人群。
(3)午、晚高峰时期,各大知名餐饮机构顾客集中,导致排队等候的人较多。
由于闲暇时间多,群众愿意积极参与到调查中来。
(4)在市区商场及购物中心中,大部分目标群体处于非工作状态,愿意配合我们调查的程度较高。
(5)由于网民的同质性,故选取各个地点不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8可行性分析8.1主题方面针对近几年随着网民规模的扩大,社交网站例如微博、人人等的用户数量的迅速增加,社交网站实名制的问题也成为了社会的热点讨论问题。
我们小组及时抓住社会热点话题,希望通过我们搜集的数据,探求社交网络实名制对网民的影响。
8.2调查人员方面小组成员在制定具体的调查方案之前,先搜集了大量相关资料,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当前的社交网络实名制的实施现状,对社交网络实名制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经过小组内讨论,分析出要调查的相关对象并且拟出基本框架。
之后进行预调查,并且结合对杭州网民的预调查,得到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对我们完善整个调查方案有很大的帮助。
结合预调查的情况和小组内的多次讨论,小组制定了详细的调研计划。
在人员构成方面,本调查组成员有来自统计学专业的学生,他们具备专业的统计学调查知识,保证整个调查过程规范性和数据的真实性。
还有来自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为整个调研做详细的统筹规划。
还有演讲能力很好且富有亲和力的女同学,可以在问卷发放和展示环节添上更加靓丽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