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培训课件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培训课件

20
What ?
自然素质 /先天素质
素 质
文化素质
21
What ? 人 文
? 与表示自然界变化的“天文”相对 ? 泛指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 ? 欧洲15-16世纪开始使用“人文科学”一词 ? 专指对社会现象和文化艺术进行研究的科学 ? 非一门学科,而是一类学科/学科群
22
价值观念 审美情感 思维方式 品格 气质 修养
?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On the humanity educ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1
Why What How
2
Why?
新形势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要求 追求健康长寿,提升生命质量 培养生命“守护神” 医学教育本身及时代发展的需要
3
Why? 《论科学的医学教育观》
? 德技双馨
26
1 政治素质
? 政治态度
政治心理
? 政治情感
政治价值观
? 坚定的政治理想信念
? 自觉承担各种社会责任的公民
27
2 道德素质
? 对现行社会道德规范的认同和遵守 ? 医疗行业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素质 ? 道德价值观 社会公德观 ? 社会历史责任感 ? 为人类健康事业的执着奉献精神
28
职业道德和人文教化为医师的根本
18
Why?
Problems
“五精五荒”现象
? 精于科学,荒于人学 ? 精于电脑,荒于人脑 ? 精于网情,荒于人情 ? 精于商品,荒于人品 ? 精于权利,荒于道力
19
Why? Problems
<半个人的时代> ---1948年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 谈文理分家导致人的片面性问题
? 文化底蕴浅, 知识覆盖面局限 ? 心理调试能力较差, 协作精神相对欠缺 ? 语言文字功底差,守道敬业精神匮乏 ? 只见医学之“木”, 不见文化之“林”
326 所 98.4% 49.5%
2002.2.21 <法制日报>
36
5 心理素质
? 健全的认知能力 ? 适度的情感反应 ? 坚强的意志品质 ? 和谐的个性结构 ? 良好的人际关系
37
? 自我定位不准确 ? 自我调节能力不足 ? 对挫折的承受力不强 ? 对他人缺乏包容心 ? 谦让性较差
11
C 高等教育模式的转变
? 综合性,学术性,人文性“三位一体” ? 专业技能
博学多才 独立人格 自主思考
12
“教育的本质是一个人文过程,是以 人为中心的培养过程。学生在学校获 得的除了知识和技能,还应该有智慧、 方法、人生价值观念以及人类的精神 和情感”
-----清华大学原校长王大中
13
D 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
合法权益
33
4 社交素质
? 具备一定的社交知识 ? 人际吸引力,人际沟通能力 ? 社会活动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直接影响医疗活动的质量
34
世界医学教育会议 ---《爱丁堡宣言》
? 专心的倾听者 ? 仔细的观察者 ? 敏锐的交谈者 ? 有效的临床医师
35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
医院 人为引发的医疗纠纷 医务人员态度不好
8
世界医学教育会议 ---《爱丁堡宣言》
? 专心的倾听者 ? 仔细的观察者 ? 敏锐的交谈者 ? 有效的临床医师
9
B 医患关系的转变
? 相对平等的主客体
? “医疗质量评价标准
医疗技术力量+医疗服务的人文因素
10
? 见症不见病,非医也 ? 见病不见人,下医也 ? 见人不见心,中医也 ? 见人能见心,上医也
23
What ? 人 文 素 质
? 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 人与他人关系 ? 人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社会属性 ? 观念意识 品德情操 心理性格
价值取向 文化修养 个人气质
24
人文素质








历史感/责任感/自我感
25
中外文化 道德法律 社会分析 历史研究 文学艺术 科学文化
基本要求
? 医德和公德修养 ? 哲学和逻辑思辨的本领 ? 文学和艺术鉴赏水平 ? 心理和身体调试能力 ? 医史和中外历史知识
? 战国时期《黄帝内经》
把尊重人的生命价值作为医学的基本原则
? 汉元帝考核医师的主要标准
质朴 淳厚 逊让
?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仁爱济世
孙思邈《大医精诚》
誓愿普救
29
? Hipocrates 誓言 净化灵魂 陶冶情操 献身社会 -----执业的最高境界
30
南京医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问卷
应无私奉献
1 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 2 医学科学基础知识 3 临床技能 4 交际技能 5 群体健康和卫生要求 6 信息管理 7 批判性思维和研究 《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7个领域60条
17
Why?
Problems
重理轻文,文理分离 ---“五重五轻” ? 重自然,轻人文 ? 重书本,轻实践 ? 重共性,轻个性 ? 重功利,轻素质 ? 重教化,轻内化
文理相融
? 鱼渔兼得(fish, fishing)
? 知行统一
防治并重
? 宏微相济
科教同行
蒋作君(卫生部副部长,教授,博导) 《医学教育》 2004;10(5):1-3
4
A 医学模式的转变
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 以疾病为中心
全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 式
以病人为中心 以健康为中心
5
医疗卫生服务
预防和诊疗
? 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整合 ? 医学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的融合 ? 研究目的和价值取向“人”的介入
14
E 人才评价标准的改变
专业技能
意志品质
职业意识
行为合作能力
敬业精神
自我发展能力
15
F 学生就业方式的改变
16
力能达表言语 力能往交通沟 力能现表我自 力能销推我自
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成立 ---1999.6,New York
促进和保护人类健康为主导,全方位
心理服务 社区服务 保健服务
6
现代医学目的
? 预防疾病和损伤 ? 治疗和治愈疾病 ? 减缓由疾病带来的痛苦 ? 预防过早死亡
优生 活好 好终
7
高等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培养“白衣战士”或“天使” (本体功能)
又能指导疾病的预防 引导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 树立珍爱生命的生活观 进行有效工作的职业医疗卫生工作者 (本体功能+社会功能)
21.1%
向往轻松自在的生活
47.1%
考虑个人利益追求实惠
33%
“重义轻利”观念不合潮流 31.9%
功利主义 个人主义
31
? 神农的遍尝百草 ? 扁鹊的望闻问切 ?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 林巧稚的心灵手巧 ? 吴阶平的博学精深
32
3 法律素质
? 具备法律意识观念 ? 用法律约束自身的行为 ? 法律已成为协调医患关系的主要准则 ? 运用法学知识尊重、维护自身和患者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