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的思维与语言发展

幼儿的思维与语言发展


甲对乙说:当我的岁 数是你现在岁数时, 你才 4 岁。 乙对甲说:当我的岁 数到你现在岁数时, 你将有 67 岁。 甲乙现在各是几岁?
(二)根据指向性的不同,可将思维分为: 1.聚合式思维(求同) 2.发散式思维(求异):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三)根据思维创造性的不同 1.常规思维:用常规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2.创造思维:用创造性的方法来进行。如艺术家、作家、
2.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水平
儿童对概念的掌握受其概括能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一般认 为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可以分为三种水平:动作水平概括、 形象水平概括和本质抽象水平的概括,他们分别与三种思 维方式相对应。
(二)具体形象概念的形成
1、幼儿初期(3—4岁) 下定义直指型,属原型概念
2、幼儿中期(4—5岁) 列举特征型、突出特征能掌握,但非本质
6岁的孩子表现出去自我中心。
守恒
综上所述,幼儿期的思维 主要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 水平,在整个幼儿期内, 思维的特点又总是在不断 发展变化着的,体现了从 直接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 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发展 的趋势。
二、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一)象征性 以物代物
(二)经验性 头顶长西瓜
(三)拟人性 熊娃娃冷了,要盖被子
2.儿童作画常常事先没有目的,即先做后想,或者边做 边想,只有画出来之后才知道画的是什么。如何看待这一 现象?
3.幼儿打人的动作,常常没有控制,即使是大人,不小 心被一个幼儿打几下的时候也可能会觉得很痛,甚至难以 忍受。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儿童在进行这种思维的时候,只能反映自己动作所能触及 的具体事物,依靠动作思考,而不能离开动作在动作之外 思考,更不能计划自己的动作,预见动作的效果。
3.经验的重组
【自我分析】出示黑板刷或其它物体,请你从感知、记忆、思 维和想象的角度反映它,其反映的过程和内容分别有哪些?
二、思维的分类 (一)按个体思维发展的水平,可将思维分为: 1.直观行动思维
是在对客体的感知中、在自己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的行动中 进行的思维。 2.具体形象思维 是依赖事物的形象或表象以及它们的彼此联系而进行的思 维。 3.抽象逻辑思维 是指用抽象的概念(词),根据事物本身的逻辑关系来进 行的思维。
导演、设计师,均需要高水平的形象思维
(四)按照是否经过严密逻辑推导分为 1、直觉思维
2、分析思维
第二节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性 (一)直观行动思维(0~3岁左右) 【案例分析】分析以下案例,归纳学前儿童直 观行动思维的特点。
1.澡盆里婴儿的戏水动作,只有当置身于澡 盆里面的时候,才会发生。当离开澡盆的时候, 这种动作就停止了,而且也很难在没有澡盆的 时候复现。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3、幼儿晚期(5—6、7岁) 较为本质的特征能掌握,功用型较多。
幼儿的概括能力主要属于形象水平,后期开始向本质抽象 水平发展,这就决定了他们掌握概念的基本特点: (1)以掌握具体实物概念为主,向掌握抽象概念发展
2.问幼儿电灯和蜡烛有什么共同点,回答 往往是“都是白的,长的。”
具体形象思维有以下两个特点:具体性和形象性 由于表象功能的发展,儿童思维逐渐从动作中解脱出来,
也可以从直接感知的客体中转移出来,从而比直觉行动思 维有更大的概括性和灵活性。但是思维仍然具有较大的局 限性,尤其是在处理复杂问题的时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思维与感觉
感觉:颜色、气味、形 状
知觉:花朵真漂亮多娇 记忆:我以前在哪里赏
过花也很漂亮 想象:我在花丛中飞舞 思维:从过往生活经验
来看,花都开了,春天 来了
(二)特点
1.概括性:指对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规律性的反映。
2.间接性:以一定事物为媒介来反映那些不能直接作用于感官 的事物。
1.直观行动思维依赖于一定的情境 2.直观行动思维离不开儿童自身的行动
思维只在动作之中进行。
(二)具体形象思维(3~6、7岁左右) 【案例分析】分析以下案例,归纳学前儿童具体形象思维
的特点。
1.2+3=5的计算,幼儿虽然可以进行,但实际上他 们在计算的时候并非对抽象数字进行分析综合,而是依 靠头脑中再现的事物表象,如2个苹果加上3个苹果, 或者2个手指加上3个手指,再数数结果是5个苹果或手 指才算出结果的。
(1)通过实例获得概念(动作概括、具体形象概括) 学前儿童获得的概念几乎都是这种学习方式的结果。 “勇敢”就是敢打蟑螂、摸小狗狗;“花”就是树上五颜六 色的东西。 (2)通过语言理解获得概念(本质抽象概括) 在较正规的学习中,成人也常用给概念下定义,即讲解的 方式帮助儿童掌握概念。
科学概念的掌握往往需要用语言理解的方式进行。但学前 儿童由于抽象逻辑思维刚刚萌芽,很难用这种方式获得概 念。
(三)抽象逻辑思维(6、7岁以后) 幼儿期,特别是5岁以后,明显地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 萌芽。这具体表现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基本 过程的发展,概念的掌握、判断和推理的形成,以及理解 能力的发展等方面。
(1)开始去自我中心 (2)开始出现守恒的概念
结果发现,该幼儿采同样的方式回答两个问题 ;只会从自身所处的角度看三座山的关系(如 两座小山在大山的背后),不会设身处地从对 面娃娃的立场来看问题。
(四)表面性 守恒实验
(五)刻板性 镜面教学
三、幼儿概念、判断、推理的发展
(一)幼儿的概括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的反映。概念是用词来标示的,词是概念的物质外衣,也 就是概念的名称。 儿童掌握概念的方式大致有两种类型: 【案例分析】你们是如何掌握“灯”这个概念的?如果教 师教幼儿掌握“花”和“勇敢”的概念,一般采取什么方 式?
第五章 幼儿的思维 与语言
思考
观察云层,推测未 来4小时过后的天 气会如何?
第一节 思维概述
一、什么是思维 (一)定义 【自我分析】当你早晨醒来,推开窗门一看,发现地面上 湿漉漉的,你就会得出昨天已经下过雨的结论。 思考并分析:这个认识活动与我们学习过的感知觉和想 象有什么不同?它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过程? 小结:间接和概括;思维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