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之概括与翻译(测)文言文阅读之概括与翻译(测)(时间:100分钟,分值:160分)班级学号得分1、【18届河南省商丘市九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20分)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乃自刎而死。
注:檥(y倚):整船靠岸。
面之:跟项王面对面。
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
(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项王军壁垓下壁:壁垒B. 田父绐曰:左。
绐:欺骗C.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遭受D.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购:悬赏【答案】A点睛:此类题一定要结合语境理解选项句的含义,将所给的义项代入句子,看是否合乎语境。
通常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推断:(1)常识识记法。
文言实词的推断还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乞骸骨(告老还乡)、下车(官员刚到任)、春秋(年龄)、结发(男子成年)等。
(2)联想迁移。
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课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
(3)通假代入法。
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4)利用字形推。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抓住字的形旁推测字义就是一种正确的理解途径。
(5)互文对举。
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
(6)语法推断法。
用语法分析法分析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2)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A.古时座次尊卑有别,《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B.古代地名有很多习惯称呼或叫法,比如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中的江东指长江以东地区;而《赤壁之战》:江表英雄,咸归附之。
中的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
C.《鸿门宴》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为司马迁。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分为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10篇,50余万字,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名字古今的理解不同。
古代,名是婴儿出生几个月后一般由父亲命名;而字,则是成年后举行冠礼时取的。
名和字是有关联的:如诸葛亮字孔明,杜甫字子美,名与字为同义词,互作解释;司马迁字子长,韩愈字退之,名与字则为反义词,从反面作解。
【答案】C【解析】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
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要注意各项表述中有关作品同、年代是否一致。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表述错误,应为纪传体通史(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四面唱起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
B. 项羽之所以乌江拒渡,是因为觉得没有脸面见江东父老。
C. 节选的内容主要写了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都表现了项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
D. 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神态,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
【答案】A点睛:作答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的题型,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正确。
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等。
做题时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对比对即能发现问题。
学科.网(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1分)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答案】即使长江以东的父老兄弟怜惜我让我做王,我还有什么面目去见他们呢?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就把这份好处送你吧!【解析】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
该题第一句中,纵:即使;江东:长江以东;王:让……做王。
第二句中,购:悬赏征求;为:替,给。
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
参考译文:项王的部队在垓下扎营驻守,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的军队把他重重包围。
深夜,(项羽)听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项羽于是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军把楚人都征服了吗?他们那边楚人为什么这么多呀!项王于是在夜里起来,在帐中饮酒。
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边;有骏马名骓(zhu,追),(项羽)一直骑着。
这时候,项羽不禁情绪激昂唱起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时骓马不再奔跑!骓马不奔跑可将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我)将怎么安排你才妥善?项王唱了几遍,美人虞姬在一旁应和。
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忍心抬起头来看他。
在这种情况下,项羽独自一人骑上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当夜突破重围,向南冲出。
天刚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命令骑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去追赶。
项王渡过淮河,部下壮士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
项王到达阴陵,迷了路,去问一个农夫,农夫骗他说:向左边走。
项王带人向左,陷进了大沼泽地中。
因此,汉兵追上了他们。
项王于是又带着骑兵向东跑,到达东城,这时就只剩下二十八人。
汉军骑兵追赶上来的有几千人。
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了,对他的骑兵说:我带兵起义至今已经八年,亲自打了七十多仗,抵挡我的敌人都被打垮,我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战败,因而能够称霸,据有天下。
可是如今最终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
今天必死无疑,我愿意给诸位打个痛痛快快的仗,一定胜它三回,给诸位冲破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军旗,让诸位知道的确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
于是把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
汉军把他们包围起几层。
项王对骑兵们说:我来给你们拿下一员汉将!命令四面骑士驱马飞奔而下,约定冲到山的东边,分作三处集合。
于是项王高声呼喊着冲了下去,汉军像草木随风倒伏一样溃败了,项王杀掉了一名汉将。
这时,赤泉侯杨喜为汉军骑将,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瞪大眼睛呵叱他,赤泉侯连人带马都吓坏了,退避了好几里。
项王与他的骑兵在三处会合了。
汉军不知项王的去向,就把部队分为三路,再次包围上来。
项王驱马冲了上去,又斩了一名汉军都尉,杀死有百八十人,聚拢骑兵,仅仅损失了两个人。
项王问骑兵们道:怎么样?骑兵们都敬服地说:正像大王说的那样。
这时候,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
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让您称王了。
希望大王快快渡江。
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渡过去。
项王笑了笑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又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长者,我骑着这匹马征战了五年,所向无敌,曾经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送给您吧。
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
仅凭借项羽就杀死汉军几百人。
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
项王回头看见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马童这时才跟项王打了个对脸儿,于是把项羽指给王翳看:这才是项王。
于是项王说: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送你个人情吧!说完便自刎而死。
2、【18届江西省赣州市十四县(市)高三期中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20分)张闿,字敬绪,丹阳人,吴辅吴将军昭之曾孙也。
少孤,有志操。
太常薛兼进之于元帝,言闿才干贞固,当今之良器。
即引为安东参军,甚加礼遇。
丞相从事中郎,以母忧去职。
既葬,帝强起之,闿固辞疾笃。
优命敦逼,遂起视事。
及帝为晋王,拜给事黄门侍郎,领本郡大中正。
以佐翼勋,赐爵丹阳县侯,迁侍中。
帝践阼,出补晋陵内史,在郡甚有威惠。
帝下诏曰:夫二千石之任,当勉励其德,绥齐所莅,使宽而不纵,严而不苛,其于勤功督察便国利人抑强扶弱使无杂滥真太守之任也若声过其实古人所不取功乎异端为政之甚害盖所贵者本也。
闿遵而行之。
时所部四县并以旱失田,闿乃立曲阿新丰塘,溉田八百余顷,每岁丰稔。
葛洪为其颂。
计用二十一万一千四百二十功,以擅兴造免官。
后公卿并为之言曰:张闿兴陂溉田,可谓益国,而反被黜,使臣下难复为善。
帝感悟,乃下诏曰:丹阳侯闿昔以劳役部人免官,虽从吏议,犹未掩其忠节之志也,仓廪国之大本,宜得其才,今以闿为大司农。
闿陈黜免始尔,不宜便居九列。
疏奏,不许,然后就职。
帝晏驾,以闿为大匠卿,营建平陵,事毕,迁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