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轮复习之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翻译

二轮复习之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翻译

二轮复习之文言文翻译第二课时强化语境意识,提升翻译精准度任务情境文言语句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重头戏。

考生在这方面一直很困惑、很苦恼,训练了这么长时间,也做了很多文言语句翻译的题目,但就是拿不了高分。

这其中固然有积累不够、不厚的因素,但更与考生在翻译时不好的习惯或者意识有关:总是把目光集中在题上,别的内容一概不看。

这样做很不好,因为任何一句话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前后内容有一定的联系。

这就要求考生有语境意识,而且必须强化语境意识,只有把要求翻译的句子放在原文中,联系前后内容,才能保证翻译得心应手,从而提高翻译的精准度。

自主检测,自我诊断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张策,字少逸,敦煌人。

唐广明末,大盗犯阙,策遂返初服,奉父母逃难,君子多之。

王行瑜帅邠州,辟为观察支使,带水曹员外郎,赐绯。

及行瑜反,太原节度使李克用奉诏讨伐,行瑜败死,邠州平。

策与婢肩舆其亲,南出邠境,属边寨积雪,为行者所哀。

太祖闻而嘉之,奏为郑滑支使。

(节选自《旧五代史·张策传》,有删改)(1)大盗犯阙,策遂返初服,奉父母逃难,君子多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策与婢肩舆其亲,南出邠境,属边寨积雪,为行者所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杜纮字君章,起进士,为永年令。

神宗闻其材,用为大理详断官、检详枢密刑房,修《武经要略》。

以职事对,帝翌日语宰相,嘉其论奏明白,未果用。

知郓州。

尝有揭帜城隅,著妖言其上,期为变,州民皆震。

俄而草场白昼火,盖所揭一事也,民又益恐。

或请大索城中,纮笑曰:“奸计正在是,冀因吾胶扰而发,奈何堕其术中?彼无能为也。

”居无何,获盗,乃奸民为妖,如所揣,遂按诛之。

徙知应天府,卒,年六十二。

(节选自《宋史·杜纮传》,有删改) (1)以职事对,帝翌日语宰相,嘉其论奏明白,未果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无何,获盗,乃奸民为妖,如所揣,遂按诛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薛聪,字延智,方正有理识,善自标致,不妄游处。

遭父忧,庐于墓侧,哭泣之声,酸感行路。

累迁直阁将军,兼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直阁如故。

聪深为孝文所知,外以德器遇之,内以心膂为寄。

时政得失,预以谋谟,动辄匡谏,事多听允。

而重厚沈密,外莫窥其际。

帝欲进以名位,辄苦让不受,帝亦雅相体悉。

(节选自《北史·薛聪传》,有删改) (1)遭父忧,庐于墓侧,哭泣之声,酸感行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欲进以名位,辄苦让不受,帝亦雅相体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刘馥字元颖,沛国相人也。

太祖方有袁绍之难,谓馥可任以东南之事,遂表为扬州刺史。

馥既受命,单马造合肥,建立州治,南怀乾、绪。

数年中恩化大行,百姓乐其政,流民越江山而归者以万数。

太安中,张昌作乱,以弘为镇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

时荆部守宰多阙,弘请补选,帝从之。

弘乃叙功铨德,随才补授,甚为论者所称。

弘于是劝课农桑,宽刑省赋,岁用有年。

(摘编自《三国志》和《晋书》)(1)馥既受命,单马造合肥,建立州治,南怀乾、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弘乃叙功铨德,随才补授,甚为论者所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诊断内容是否存在问题(有问题打“×”,无问题打“√”)是否认识到语境对翻译的作用?对语境的理解与分析是否会分析语境?翻译时有无结合语境的意识与习惯?翻译中如何紧扣语境是否会借助语境破解翻译重难点?总体印象审、读、答,精准突破(一)语境类型及作用1.类型语境,顾名思义就是语言环境,指的是文言词句所在的句群和段落,还包括与该文言词句相关的非连续性文本信息。

语境可分为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

(1)内部语境可分为语义语境和语法语境。

所谓语义语境,指的是词语所在的句子有哪些意义内涵。

语法语境主要指的是词语在其所处的句子中充当什么语法成分,是主谓宾还是定状补。

(2)外部语境可分为逻辑语境和关联语境。

逻辑语境主要指从生活常理的角度理解相关语句,或分析相关语句在其所处的句、段中起什么作用,与前后句构成转折还是因果或其他事理关系。

关联语境指的是文言文中对词、句的理解构成帮助或与词、句的内涵相关的其他的词、句,对于语句翻译来说,其中的对话语境极其重要。

2.作用(1)理解语义语境,对确定关键词语的意义内涵方向起着很大的作用。

如在任务(五)中提到的2019年江苏卷译句“此儿汗血,可致千里,非仅仅蹀躞康庄也者”中,“此儿汗血,可致千里”对理解“蹀躞”一词的意思至关重要,构成了“蹀躞”的语义语境。

(2)理解语法语境,对确定词语的词性、句子的语法成分起着关键的作用。

由于古汉语中存在很多词类活用现象,且常省略句子成分,所以准确分析语法语境对理解词、句非常重要。

如2016年全国卷Ⅱ文言文翻译中的“囊示登云”句,根据句中“示”后的人物名可以推测“示”有“给(登云)看”之意,词性为动词,但若把“囊”理解为名词“袋”,显然不够通顺。

句子应译为“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囊”应理解为动词。

句中有两个连贯性的行为动词,这是古汉语中常见的语言现象。

(3)分析逻辑语境,对从语脉角度、通常事理角度确定疑难词、保证文意通顺起着很大的作用。

(4)寻找关联语境,对最终确定关键词语的含义起着很大的作用。

关联语境散落在文中,阅读时须仔细圈点勾画。

(二)翻译语境的特点对于翻译来说,分析语境更多的是以句内语境为主,句外语境为辅。

当然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还会有所变化。

文言文阅读的文字不像现代文动辄一两千字,只有六七百字,再加上要命制好几道题,这就决定了翻译时的语境,尤其是句外语境范围极小,也就在译句的前后三两句中。

理解、分析这样一个范围相对较小、相对独立闭合的语境还是比较容易的。

(一)学会理解、分析语境1.分析语境的要点(1)分析语义语境,就是要判断语义领域,如2016年上海卷第17题“皆计所侵”句,“侵”的对象是粮食,粮食与“侵犯”“侵害”“侵袭”不属于同一个语义领域,“侵”应理解为“侵占”之意。

(2)分析语法语境,就是要进行语法分析,确定译句的主谓宾成分,以此确定词性活用情况以及省略成分。

(3)分析逻辑语境,就是要联系上下文结合常理思考。

(4)分析关联语境,就要全文搜索关联信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文章信息破解重点、难点词语。

2.全面考虑,由内而外在翻译过程中遇到难理解、难确定的词句,要全面利用这四种语境,一般遵循由内而外的顺序,即先分析词句内部,再到词句外部,寻找有关联的各方面的信息。

当然,这个顺序不是一成不变的,思考时可以同时综合各种语境分析,不一定有先后内外之分。

边练边悟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余衰年多病,目疾日深,万难挽回。

汝及诸侄辈,身体强壮者少。

古之君子,修己治家,必能心安身强而后有振兴之象,必使人悦神钦而后有骈集之祥。

今书此,老年用自儆惕,以补昔岁之愆。

并令二子各自勖勉,每夜以此相课,每月终以此相稽,以期有成焉。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习劳则神钦》,有删改) (1)结合语境分别分析画线句子中“相课”“相稽”中的“相”字与“课”“稽”的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画线句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边练边悟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胡安国,字康侯,建宁崇安人。

靖康元年,除太常少卿,辞;除起居郎,又辞。

朝旨屡趣行,至京师,以疾在告。

门下侍郎耿南仲言安国意窥经筵,不宜召试。

钦宗不答。

安国屡辞,南仲又言安国不臣。

钦宗曰:“渠自以病辞,非有向背也。

”每臣僚登对,钦宗即问识胡安国否。

(节选自《宋史·胡安国传》,有删改)(1)结合语境分析画线句子中的“向背”是不是偏义复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画线句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特别关注关联语境中的对话语境从人物对话中截取语句要求翻译,是命题者较通行的做法,考生对这类语句的语境的关注远远不够,以致出现译不准、改变原意的情况。

如何关注这类语句的语境呢?(1)了解说话人对话前后的语境,如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说这番话的,是对谁说的,对话之后的结果如何,等等。

(2)关注该语句所在“说话”中的语境,如它的前面是什么内容,后面是什么内容,说话的目的是什么。

尤其要注意句中人称代词和省略内容,避免把说话者的人称搞错,如句中代词“之”本该译为“我”却译成了“他”等。

边练边悟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王彬字世儒。

中兴建,稍迁侍中。

从兄敦举兵入石头,帝使彬劳之。

会周遇害,彬素与善,先往哭,甚恸。

既而见敦,敦怪其有惨容,而问其所以。

彬曰:“向哭伯仁,情未能已。

”敦怒曰:“伯仁自致刑戮,且凡人遇汝,复何为者哉!”彬勃然数敦曰:“兄抗旌犯顺,杀戮忠良,谋图不轨,祸及门户。

”音辞慷慨,声泪俱下。

敦变色目左右,将收彬,彬正色曰:“君昔岁害兄,今又杀弟邪?”先是,彬从兄豫章太守棱为敦所害,敦以彬亲故容忍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