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八校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试题理综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i-28 S-32 Fe-56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下列食品或日常用品中主要成分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是()A.蔗糖B.花生油C.蚕丝睡衣D.保鲜膜8.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24 L乙烷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7N AB.1L0.1mol·L-1NaHCO3溶液中,HCO3-和CO32-离子数之和为0.1N AC.11g超重水(3H216O)中含有的中子数为6N AD.0.1mol N2与0.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生成NH3分子数为0.2N A9.四元轴烯(a)、苯乙烯(b)、立方烷(c)的分子式均为C8H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的同分异构体只有b和c两种B.a、c的二氯代物均只有三种,b的一氯代物有五种C.a、b分子中的所有原子一定处于同一平面D.a、b、c均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10.实验室在500℃时隔绝空气加热硫酸亚铁铵(NH4)2Fe(SO4)2]至分解完全并确定分解产物成分的装置如图所示(已知分解的固体产物可能有FeO、Fe2O3和Fe3O4,气体产物可能有NH3、N2、H2O、SO3和SO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装置②用于检验分解产物中是否有水蒸气生成,试剂X 最好选用碱石灰B.装置③用于检验分解产物中是否有SO3气体生成并除去SO3和NH3C.取①中固体残留物与稀硫酸反应并滴加KSCN,溶液变红,则残留物一定为Fe2O3D.装置④用于检验分解产物中是否有SO2气体生成,装置⑤用于收集生成的NH3和N2 11.一种既能提供电能又能固氮的新型氢氮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解质溶液为溶有化合物A的稀盐酸。
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是()A.通入N2的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N2+6e-+8H+=2NH4+B.该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化合物A 为NH4ClC.电子从通入N2的电极流出,经过用电器流向通入H2的电极D.反应过程中电解质溶液的pH会变大,故需要通入氯化氢气体12.X、Y、Z、W、R都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它们均含有同一种短周期元素,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其中X是单质,Y在常温下是气态氢化物,Z、W是氧化物R 是W和水反应的产物。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X不可能是金属单质B.Y生成Z属于置换反应C.Z生成W发生了电子转移D.Y和R可能会发生反应生成一种盐13.298 K时,某种甲酸(HCOOH)和甲酸钠的混合溶液中HCOOH、HCOO-的浓度存在关系式c(HCOO-)+c(HCOOH)=0.100mol·L-1,含碳元素的粒子的浓度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98 K时,HCOOH 的电离常数K a=1.0×10-10.25B.0.1mol·L -1HCOONa溶液中有c(HCOO-)+c(HCOOH)+c(OH- )<c(H+ )+0.1C.298 K时,加蒸馏水稀释P点溶液,溶液中n(H+)·n(OH- )增大D.0.1mol·L-1 HCOONa溶液和0.1mol·L-1 HCO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3.75(混合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二、非选择题26.(14 分)新制的饱和氯水中含有多种做粒,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其性质,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帮助完成。
(1)氯气能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使其褪色的微粒的化学式是。
(2)将氯水光照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逐渐变浅,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新制的饱和氯水与碳酸钙的反应是制取较浓HClO 溶液的方法之一。
实验一定性研究:Ⅰ.如图所示,在试管中加入过量的块状碳酸钙,再加入约20 mL新制的饱和氯水,充分反应,有少量气泡产生,溶液浅黄绿色褪去。
Ⅱ.过滤,将滤液滴在有色布条上,发现其比氯水的漂白性更强。
Ⅲ.为了确定反应产物,将滤液分为三份,分别进行以下实验:第一份与石灰水混合,立即产生大量白色沉淀;第二份与稀盐酸混合,立即产生大量无色气体,将第三份加热,观察到溶液变浑浊且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
经检测,上述实验中产生的无色气体均为CO2。
①反应后所得的溶液漂白性增强的原因是。
②依据上述实验可推知:步骤Ⅱ的滤液中的溶质除CaCl2、HClO外,还有。
实验二定量研究:在仪器A内,放有塑料网包住的块状碳酸钙(过量)和150 mL新制的饱和氯水,按如图所示装置实验(实验前仪器B中充满了饱和NaHCO3溶液),待不再产生气泡后,将塑料网中剩余的碳酸钙提出液面,密封后再加热烧瓶中的液体,直到仪器B中的气体不再增加(不考虑HClO的分解)。
③仪器A的名称为。
④准确读出仪器B中气体体积的实验操作步骤依次是:a.等待仪器A冷却到室温;b.;c.平视与刻度线相切的液面读数。
⑤实验结束后,测得仅器B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168mL,则150mL 新制的饱和氯水与过量碳酸钙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HCl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反应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27.(15 分)下图是以黄铜矿(主要成分为CuFeS2)为原料制取胆矾晶体的流程:已知:ⅰ.高温焙烧时的主要反应有:2CuFeS2+O2高温Cu2S+2FeS+SO22Cu2S+ 5O2高温2CuO+2CuSO4,2FeS+3O2高温2FeO+2SO2 ;ⅱ.常温下K sp Fe(OH)3]=8.0×10-38,K sp Cu(OH)2]=3.0×10-20。
(1)CuFeS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写出上述流程中生成亚硫酸铵的化学方程式:。
(2)最适合的试剂A是(写化学式)溶液;当试剂A的浓度为60mol·L-1时,“浸出”实验中,铜的浸出率结果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知,当铜的浸出率为90% 时,所采用的实验条件(温度、时间)为。
(3)最适合的试剂C是(填标号)。
a.Cl2 b.H2O2溶液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d.浓硫酸(4)加入适量CuO粉末的作用是调节溶液的pH,促进Fe3+水解,达到除杂的目的。
写出实现该目的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有同学怀疑CuO不一定能达到上述目的,而小张同学却认为可以通过计算来确定。
设溶液中Cu2+的浓度为3.0 mol·L-1,则Cu2+开始沉淀时溶液的pH 为,Fe3+沉淀完全时溶液的pH 为。
通过计算判断加入CuO (填“能”或“不能”)达到目的(提示:1g 5=0.7;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某离子浓度小于1.0×10-5 mol·L-1时,就认为该离子已沉淀完全)。
(6)假设流程图中消耗的CuO为ag,最终制得bg胆矾晶体,消耗黄铜矿的质量为cg,不考虑生产过程中的损失,则黄铜矿中CuFeS2的质量分数为(写出原始的计算结果即可,不必化简)。
28.(14分)化学反应原理在科研和生产中有广泛应用。
(1)用生物质热解气(主要成分为CO、CH4、H2)将SO2在一定条件下还原为单质硫进行烟气脱硫。
已知:①C(s)+O2(g)=CO2(g) △H1=-393.5 kJ·mol-1②CO2(g)+C(s)=2CO(g) △H2= + 172.5 kJ·mol-1③S(s)+O2(g)=SO2(g) △H3=- 296.0 kJ·mol-1CO将SO2还原为单质硫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CO可用于合成甲醇,一定温度下,向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CO和H2,发生反应CO(g)+2H2(g) CH3OH(g),达到平衡后测得各组分的浓度如下:①反应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
②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
③恒温恒容条件下,可以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填标号)。
A.v正(CO)=2v逆(H2)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D.CH3OH、CO、H2的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④若将容器体积压缩到1L,则达到新平衡时c(H2)的取值范围是。
⑤若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再充入0.6 mol CO 和0.4 mol CH3OH,此时v正v逆(填“>” < ”或“=”)。
(3)常温下,HNO2的电离常数K a=7.1×10-4mol·L-1,NH3·H2O的电离常数K b=1.7×10-5mol·L-1。
0.1mol·L-1NH4NO2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常温下NO2-水解反应的平衡常数K b=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5.化学一一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 分)ⅣA族的碳、硅等元素的化合物在研究和生产中有许多重要用途。
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基态14C 原子中,核外存在对自旋相反的电子;CO32- 离子的几何构型为。
(2)利用反应Cu2Cl2+C2H2+2NH3→Cu2C2(乙炔亚铜,红色)+2NH4Cl 可检验乙炔。
乙炔分子中σ键与π键数目之比为,NH4Cl 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
(3)“分子机器设计和合成”的研究对象之一为“分子开关”,“分子开关”与大环主体分子苯芳烃、杯芳烃等有关。
①右图为对叔丁基杯4]芳烃,由4 个羟基构成杯底,经基间的相互作用力是。
对叔丁基杯4]芳烃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有。
②杯芳烃可用于某些ⅢB族元素金属离子如57La3+及21Se2+的萃取,基态Se2+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4)硅、硒均能与氢元素形成气态氢化物,若“Si-H”中共用电子对偏向氢元素,氢气与硒反应时单质硒是氧化剂,则硒与硅的电负性相对大小为Se (填“>”或“<”)Si。
与Si同周期的部分元素的电离能(I)如图所示,其中代表第二电离能的图是(填标号)。
(5)金刚砂(SiC)的晶胞结构如右图所示,每个C原子周围距离最近的C原子数目为个;若晶胞的边长为a pm,则金刚砂的密度表达式为g · cm-3。
36.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 分)蛋白糖(G)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糖果的甜味剂,一种合成蛋白糖的路线如下:已知:①②(R、R'、R 〞为烃基或氢原子)回答下列问题:(1)A的名称为,F 中含有官能团的名称是。
(2)由A生成B的反应类型是,由E生成G的反应类型是。
(3)C 的结构简式为。
(4)能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C的同分异构体共有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①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②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③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产生气体(5)写出反应D→E的化学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