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性金融资产
1、取得: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
投资收益(交易费用)
应收股利(已宣告但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应收利息(含有已到付息期尚未领的利息)
贷:银行存款
2、持有期间的股利或利息:
(1)股票: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2)债券:资产负债表日计算利息
借:应收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贷:投资收益
3、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变动:
1)公允价值上升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公允价值下降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4、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
借:银行存款(实收金额)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或借方)投资收益
同时: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原计入该金融资产的
公允价值变动)
贷:投资收益(或相反分录)
(1)出售环节投资收益=出售净价-取得时成本(2)出售时处置损益(影响利润总额的金额)=出售净价-出售时账面价值
(3)累计确认的投资收益=现金流入-现金流出
持有至到期投资
1、取得:
(1)分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的债券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
—利息调整(差额,或在贷方)
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贷:银行存款(实付金额)
(2)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应计利息(价款中包含的已计提利息)
—利息调整(差额,或在贷方)
贷:银行存款
2、持有期间利息收益
(1)分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的债券
借:应收利息(票面利息)
贷:投资收益(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可借)
(2)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票面利息)
贷:投资收益(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可借)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计提的利息-本
期收回的利息和本金-本期计提的减值准备
3、发生减值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减值转回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4、重分类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日公允价值)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余额)
其他综合收益(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5、出售持有至到期投资
借:银行存款等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利息调整
-应计利息
投资收益(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提示】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持有至到期投
资余额-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余额
贷款和应收款项
1、金融企业发放贷款
借:贷款——本金(本金)
贷:吸收存款等
贷款——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2、持有期间:
(未减值情况)
1)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利息收入
借:应收利息(按贷款的合同本金和合同利率)
贷款——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贷方)
贷:利息收入(按贷款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
2)收回贷款时
借:吸收存款等
贷:贷款——本金
应收利息
利息收入(差额)
(减值情况)
1)资产负债表日,确定发生减值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贷款损失准备
同时:
借:贷款——已减值
贷:贷款(本金、利息调整)
2)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利息收入
借:贷款损失准备
贷:利息收入(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3)收回贷款
借:吸收存款等
贷款损失准备(相关贷款损失准备余额)
贷:贷款——已减值
资产减值损失(差额)
3.对于确实无法收回的贷款
借:贷款损失准备
贷:贷款——已减值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1、取得
1)股票投资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与交易费
用之和)
应收股利(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贷:银行存款等
2)债券投资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面值)
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差额,可贷)
贷:银行存款
2、持有期间股利或利息收入:
1)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股票)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2)资产负债表日利息收入(债券)
借:应收利息(分期付息债券按票面的利息)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计利息(到期时一次
还本付息债券按票面的利息)
贷:投资收益(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差额,可借)
3、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正常变动:
1)公允价值上升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其他综合收益
2)公允价值下降
借:其他综合收益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4、发生减值: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其他综合收益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原直接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因公允价值下降形
4.已确认并转销的贷款以后又收回:
借:贷款——已减值
贷:贷款损失准备
借:吸收存款等
贷款损失准备
贷:贷款——已减值
资产减值损失(差额)成的累计损失,也应当予以转出,计入当期损益)减值转回: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资产减值损失(债券情况)
其他综合收益(股票情况)
5、与持有至到期投资可相互转换
6、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借:银行存款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投资收益(差额,也可在借方)同时:
借:其他综合收益
贷:投资收益或
借:投资收益
贷:其他综合收益
(从其他综合收益中转出的公允价值累计变动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