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形结合”在二次函数中的应用

“数形结合”在二次函数中的应用

y3的值,比x=-3时y2的值大,故选c.
例2:已知抛物线y=2x2+x-2m+1与x轴的两个交点,在原点的两
侧,则m的取值范围是()
Am> Bm< Cm>- D m>
分析:按常规,此题要用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列出不等式组解之,若用数形结合的方法,
先画出抛物线y=2x2+x-2m+1
的草图,易知当x=0时,y<0,
的面积的 .
①过N(3,0),P(2,3)的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3x+9;过点A(5,0),P(2,3)的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x+5.又一次函数y=kx+m,当x=0时,y=m,此一次函数图象与y轴的交点的纵坐标为m,观察图形变化,可得m的取值范围是5<m≤9.
②过B(-1,0),P(2,3)的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x+1;过点M(1,0),P(2,3)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3x-3,观察图形变化,得m的取值9.
注:本题先由数到形,后由形到数,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去进行观察分析和化归,巧妙地运用了图形特征来观察图形的变化规律,解答十分巧妙,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解题思想。
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正确地利用“数形结合”可以使二次函数问题简单化、具体化,使复杂问题轻易举得以解决。
“数形结合”在二次函数中的应用
———————————————————————————————— 作者:
———————————————————————————————— 日期:

“数形结合”在二次函数中的应用
数形结合是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数形结合是初中数学基本思想之一,是用来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思想,近几年来各地中考对考生数形结合能力的考查越来越大,本文通过实例浅谈“数形结合”在二次函数中的应用。
∴m>-1

∴CO(OB-OA)=2AO OB
即(m+1)(x1+x2)=-2x1x2
∵x1+x2=2(m-1),x1x2=-(1+ m)图4
∴(m+1)2(m-1)=2(1+m)
解得m=-1(舍去),m=2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y=x2-2x-3
注:本题是“以数助形”即将线段长度关系 转化为点的坐标,通过解方程求出m的值,从而使问题轻易而举得以解决。
因此,只要解不等式-2m+1<0即
可,即m> ,故选A图2
例3: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的顶点在第三象限,且不经过第四象限,则此抛物线开口向,c的取值范围,b的取值范围,b2-4ac的取值范围。
解:由题意画出图象,如图:
从而判断:a>0,c≥0
∴对称轴:x=- <0∴b>0
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 >0
即b2-4ac>0
注:以上各题是“以形助数”即图3
将数量关系借于图形及其性质,使其直观化,形象化,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
2、“以数助形”
例4:已知:二次函数 的图像与 轴交于A( ,0)、B( ,0), ,与 轴交于点C,且满足 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解:∵
∴AO=-x1OB=x2
∵a=1>0∴CO=m+1>0
1、“以形解数”
例1:已知:点(-1, )(-3, )(2, )在y=3x2+6x+2的图象上,
则: 、 、 的大小关系为()
A. > > B. > >
C. > > D. > >
分析:由y=3x2+6x+2
=3(x+1)2- 1画出图象1,由图象可以看出: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图1
即:x=-1时,y有最小值,故排除A、B,由图象可以看出:x=2时
解:(1)∵
∴ , .
∴A、B两点的坐标是
A(5,0),B(-1,0)
(2)由A(5,0),B(-1,0),
C(0, ),ﻩ求得y=- (x-2)2+3.图5
∴顶点P的坐标为(2,3);
(3)由图象可知,当直线过点P(2,3)且过点M(1,0)或N(3,0)时,就把 PAB分成两部分,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PAB
3、“以数助形”“以形解数”
例5:如图5,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过点
C(0, ),与x轴交于两点A 、B ,且 .
求(1)A、B两点的坐标;
(2)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和顶点P的坐标;
(3)若一次函数y=kx+m的图象的顶点P,把 PAB分成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的面积不大于 PAB面积的 ,求m的取值范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