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安塞腰鼓》20张解析
2.文中“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是什么 含义? 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厚实的精神文化土壤,也是他风雨变迁的见证。 3.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 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劲”要“挣脱”“冲破”“撞开” 什么?是什么“束缚”“羁绊”“闭塞”了“那么一股劲”?) “那么一股劲”要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让生命宣泄在这 天地之间,让人“遗落了一切冗杂”“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 力”,使人明白人之所以为人,生命之所以为生命。这一句是对生 命力量的赞颂,生命的力量在这里以不可阻挡的气势得到了充分 的宣泄,并带动着生命奔腾升华。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 腰鼓的恢宏气势。 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 节奏美、诗意美。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 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预习与交流
1.请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晦(hu暗ì) 羁 (jī)绊 冗(rǒng杂) 蓦(m然ò) 烧灼(zhuó戛) (j然iá)而止 亢(kàng奋) 辐 (f射ú) 搏 (b击ó) 淋漓(lín lí)
深层探究
2.作者描绘这样“好”的安塞腰鼓想表达什么?
①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这股力量,由西北汉子热情奔 放的腰鼓表现出来; ②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贫瘠的黄土地、困 倦的生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 的压抑、羁绊。安塞腰鼓表现了挣脱、冲破、撞开这一切 因袭重负的力量; ③歌颂阳刚之美,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他们释放出那么奇 伟磅礴的能量,表现了一种独特的美; ④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现。打破人们身上层 层坚硬的外壳,不必患得患失。
—鼓声止(28-30)(寂静)
3.第二部分是从哪四个方面来描写腰鼓表演的美?这四个 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请找出。
5-13:宏伟的场面;14-17:雄壮的响声;18-22:击 鼓的后生:23-27:奇丽的舞姿。
分水岭:好一个安塞腰鼓!
深层探究
1.“好一个安塞腰鼓”中的“好”体现在哪儿?
①好在有火烈的舞蹈场面。你看,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 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 鼓点;……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②好在鼓声的巨大力量。你听,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 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 ③好在有茂腾腾的击鼓后生。你看,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 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④好在变幻的舞姿。你看,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 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 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2.解释下面词语。
【狂舞】纵情地舞动【。闪射】 闪耀。 【火烈】兴旺热烈。【亢奋】 极度兴奋。 【晦暗】这里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羁绊】缠住不能脱身,束缚。 【碰撞】比喻鼓声和观众的心灵相撞击。 【搏击】形容后生们奋力舞动胳膊、腿、全身。 【烧灼】比喻安塞腰鼓强烈地激动着观众、感染着观众。 【奔突】奔驰向前。 【辐射】从中心向各个方向沿着直线伸展出去。 【翻飞】翻动飞扬。 【恬静】安静。 【冗杂】繁杂。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中止。 【渺远】同邈远。遥远。 【忘情】不能节制自己的感情。
以它独特而精湛的艺术打遍全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整体感知
1、好一个 的安塞腰鼓!(空缺处可填词、短语、句子 如“亢奋”“豪迈”“惊心动魄”“震撼”“火
烈”“壮阔”“豪放”“有力”“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 绊,容不得闭塞”等等
2.按照时间顺序将文章分为三部分。 鼓响前(1-4)(安静)——腰鼓表演(5-27)(激昂)—
没有黄土高原的滋养,欠缺黄土高原人特有的性格与个性;缺少情 绪,耐力不足,未能达到忘我的境界;悠久的历史衍生了民族习俗 的精髓,惊天动地的安塞腰鼓,喷涌出生命的滔滔激流,展现了中 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象征着民族激扬的精神,仅 靠学习是挖掘不出其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多水的江南过于柔媚,承载不了安塞腰鼓这种原始的、粗犷的力量。
作者链接
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省延 安市人。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 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已出 版六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 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背景链接
安塞腰鼓是流传在陕西省北部安塞县一带的一种民间广场群体 艺术,是陕北民间艺术中独特而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它在长期流 传过程中形成了粗犷豪放,剽悍威武,刚劲激昂,气势磅礴,浑厚 雄壮,威猛刚烈,铿锵有力,舞姿优美,潇洒大方,流畅飘逸,快收 猛放,有张有弛,群而不乱,变化多端等特点。安塞腰鼓融舞蹈、 武术、体操、打击乐、吹奏乐、民歌为一体。集中表现了陕北人夺 取胜利和丰收后的喜悦心情,融合了黄土高原人憨厚、实在、乐观 开朗的性格。同时,它是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再现,是黄河流域文 化的组成部分。因而,它不仅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而且名扬海外, 堪称“中国一绝”。安塞腰鼓从农村打到城市;从黄土高原打向大 江南北;从农家小院打到天安门前;从自编自演走向电影电视屏幕; 从农运会打到亚运会;从陕北的穷山沟走上世界领奖台。安塞腰鼓
板书设计
安塞腰鼓 安静的腰鼓(静)──→火爆的腰鼓(动)──→寂静的腰鼓(静)
(击鼓前)
(击鼓时)
(击鼓后)
拓展延伸
据说,近年来许多外国人专门跑到安塞学腰鼓,想从中挖掘出奥秘 来,但得其真传者无几。请仔细研读文章有关内容和下面的资料, 推测“得其真传者无几”的原因。 资料:安塞位于陕北高原。安塞腰鼓起源于春秋以前,有2000年 以上的历史,原有迎神驱邪之意。逐渐成为习俗,后来发展为一种 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打腰鼓主要打情绪,打耐力。鼓手 打到兴头上,往往忘其所以,便随心所欲地发挥鼓点的节奏,脚步 随情绪腾空而起。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 张 扬出悍勇威猛的艺术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