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安塞腰鼓(马仔)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
安 塞 腰 鼓
重点字词
《同步导学》P45 2、重点字音
sī huì juàn tóng chuí jiá 咝咝 晦暗 困倦 瞳仁 捶鼓 戛然 3、词语解释 亢奋 :极度兴奋。 晦暗 :昏暗,这里指迷惘、糊涂的意思。 羁绊 :缠住不能脱身,束缚。 冗杂: 繁杂 。 叹为观止: 赞美看到的事物好以了极点 。
P131“读一读,写一写”
狂舞 闪射 火烈
飞溅( jiàn )
亢奋( kàng ) 晦暗( huì)
羁绊( jī )( bàn ) 蓦然( mò )
冗杂( rǒng ) 搏击( bó )
烧灼( zhuó ) 奔突
翻飞
大彻大悟( chè )
通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记述了一次 安塞腰鼓表演 的过程(场 面)。
(2)缠住不能脱身,束缚。 (3)赞美看到的事物好以了极点 (4)声音突然中止 5.突出后生闷茂腾腾的形像,将他们的形像鲜明地 推到舞台,具有吸引人震撼人的力量。 6.一片高梁地,茂腾腾的后生,朴实,沉稳而安静, 呆呆的,不曾响,为下文写腰鼓表演蓄势。 7.动静结合,更衬托出后生们的英姿。人和鼓的静 则是为下文腰鼓表演蓄势。 8.单独成段,引人注意,人和鼓由静而转到动。
2、文章可以分为哪三部分? 答:表演前(1-4段)、表演中(5-27段)和表演 后(28-30段)。 3、文章的三部分气氛有什么不同? 答:静、动、静。 4、朗读这篇文章,我们该怎么把握感情的表达。 答:开头和结尾应低沉一些,更深情一些,中间部 分应激情澎湃,情绪》视频朗读
3.多水的江南过于柔媚,承载不了安塞腰鼓这种 原始的、粗旷的力量。
4.当鼓声停止后,人们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炽
课后作业
1、复习巩固; 2、完成《同步导学》P46-47(课 堂达标测试、课外拓展延伸)
17 安塞腰鼓
刘成章
第三课时
4月24日小测
一、生字
1、飞溅 2、亢奋 3、晦暗 4、冗杂 5、烧灼
17 安塞腰鼓
刘成章
第一课时
作者简介:
刘成章,当代诗人、散文家、共产党员,陕西省 延安市人。1937年出生,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 系。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一级作家。主要作品有《黄 土情》《羊想云彩》《黄土情》《纤丽的阳光》《刘 成章散文选》《读碑》《走进纽约》《安塞腰鼓》等。 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问题。(课本P130二)
1.“那么一股劲”要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 壳,让生命宣泄在天地间,让人“遗落了一切冗杂”, “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揭示了安塞腰鼓的文 化、内涵和生命意识。
2.高原人民有着自然、健康的生命,这种生命是 原始的、未经人工雕饰的、没有半点污染的、不掺杂任 何杂质的完完全全的生命,因为苦难,他们有着最原始, 最热烈的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这是他们力量的源 泉。
“腰鼓”是陕北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鼓 舞形式,尤其是延安地区的安塞县、榆林地区的 横山、米脂等地最为盛行,是陕西民间舞蹈中具 有较大影响的舞种之一。
安塞腰鼓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表演可由 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展示出西 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被称为“天 下第一鼓” 。
安塞腰鼓
歌颂了生命中奔腾的力量。(本文中心) 3、本文大量使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请各 找一个例句并分析其表达作用。
排比:增强语势,加深感情 反复:突出意思、强调感情 在本文中的作用:增强语言气势,使文章节奏 更鲜明,感情更强烈,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 出的神韵。
预习展示2:联系上下文,品味语句,回答括号里的
《同步导学》P47课外拓展延伸 1、居住环境;文化生活;乡土民俗;柏树的精神
与风格 2、问题:运用排比修辞,有什么作用? 答案:增强语势,突出柏树顽强不屈的风格 2、C
课后作业:
1、复习巩固; 2、日记:知道分数那一刻(要求景物衬托)
6、瞳仁 7、困倦 8、jī绊 9、mò然 10、bó击
二、简答题
1、《安塞腰鼓》歌颂了
。
2、从修辞角度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作用。
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
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
飞!升华!
《同步导学》P46-47课堂达标测试
1.C mù—mò bèn—bēn wáng—wàng gā—jiá 2.C 3.略 4、(1)昏暗,这里指迷惘、糊涂的意思。
2、自由朗诵: 四部朗读法:(1)大而不喊;(2)慢而有情;
(3)快而不乱;(4)稳而有度。
3、小组朗诵展示
课后作业:
1、复习巩固; 2、完成第二课时导学案
17 安塞腰鼓
刘成章
第二课时
预习展示1:
1、通过读课文,看视频,你从安塞腰鼓的表演中 感受到了什么?或者可以用文中的哪一句话来概括它?
有劲、自由等(文章第12自然段) 2、作者在文中歌颂了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