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一、目标要求:
知识目标:1.了解铜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2.
3.掌握的Fe 2+、Fe 3+的检验方法。

能力目标: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总结,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科学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铜的化学性质。

三、课堂互动
【问题导学】预习时顺带把这些问题解决了,试试你的身手呀!
一、铜
1、原子结构:原子序数为29,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4周期、第IB 族,最外层有1个电子,
常见化合价有+1、+2价。

2、物理性质:纯铜呈暗红色,属有色金属,导电导热性、延展性良好,焰色反应呈绿色。

3、化学性质:铜是一种较不活泼的金属,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原子之后。

(1)与O 2的反应
在空气中或O 2中加热表面变黑:2Cu + O 2 == 2CuO ,利用此反应可除去混在H 2、CO 中的少
量O 2。

(2)与O 2、CO 2、H 2O 的作用
在潮湿的空气中铜可生成铜绿,2Cu + O 2 +CO 2 + H 2O == Cu 2(OH)2CO 3
(3)与其他非金属的反应 Cu 在Cl 2中燃烧生成棕黄色烟:Cu + Cl 2 == CuCl 2;
在硫蒸气里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4)与酸的反应
①与稀盐酸、稀H 2SO 4不反应;
②与浓H 2SO 4反应:
③与硝酸反应:
(浓)
(稀)
(5)与盐溶液反应:
二、铜的化合物
1、氧化物
CuO 是不溶于水的碱性氧化物,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在加热时能被CO 、H 2、C 等还原:

;可与酸反应:。

Cu 2O 呈砖红色,可用于制红色玻璃,Cu 2O 本身较稳定,但在酸液中易发生歧化反应生成
Cu 和Cu 2+。

Δ 点燃
2、Cu(OH)2
(1)难溶性碱,可与酸反应:。

(2)受热易分解:
(3)制备:可溶性铜盐与强碱反应:(蓝色絮状沉淀)。

3、铜盐
常见的铜盐有等。

(1)颜色:无水CuCl2呈棕黄色,硫酸铜晶体(CuSO4·5H2O,又称胆矾或蓝矾)呈蓝色,其浓溶液呈绿色,无水硫酸铜呈白色,Cu(NO3)2及其溶液呈蓝色。

常用无水硫酸铜白色粉末检验水蒸气或水的存在。

(2)化学性质。

①水解性,其水溶液显弱酸性:
②氧化性,与金属单质反应:。

③与强碱反应:。

④胆矾受热可失去结晶水变成白色粉末,过热时,CuSO4会进一步分解出CuO。

⑤可溶性铜盐能与H2S或S2-反应生成黑色的CuS沉淀,它难溶于强酸,常用于Cu2+的检验。

⑥铜盐的电解:
经典例题
例1(2004北京)从矿物学资料查得,一定条件下自然界存在如下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5mol 10mol电子转移
C.
D.
例2(2004上海)CuS CuS

A. 将两种样品分别溶于硝酸,区别所产生的气体
B. 将两种样品分别溶于硝酸,区别溶液的颜色
C.取两种同质量的样品分别在高温灼烧,区别残留固体的质量
D. 取两种同质量的样品分别在高温灼烧,区别残留固体的颜色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将8.4 g铁粉和3.2 g硫粉均匀混合密闭加热至红热,冷却后加入足量的盐酸,在标准状况下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是()A.1.12 L B.2.24 L C.3.36 L D.4.48 L
2、人体血红蛋白中含有Fe2+离子,如果误食亚硝酸盐,会使人中毒,因为亚硝酸盐会使Fe2+离子转变成Fe3+离子,生成高铁血红蛋白而丧失与O2结合的能力。

服用维生素C可缓解亚硝酸盐的中毒,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
A、酸性
B、碱性
C、氧化性
D、还原性
3、能与Fe3+反应,且能证明Fe3+具有氧化性的是①SCN-②Fe ③Fe2+④Cu⑤H2S ⑥OH-()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③⑥D.①②⑤
4、将适量的铁粉加入FeCl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的Fe3+和Fe2+浓度相等,则已反应的的Fe3+和未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2∶3
B、3∶2
C、1∶2
D、1∶1
5、在含有Fe3+、Fe2+、Cu2+的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固体残渣用盐酸处理有气体放出,则与铁粉反应后的溶液中离子最多的是()
A、Fe3+
B、Fe2+
C、Cu2+
D、H+
6、某铁的氧化物,用7mol·L-l的盐酸100mL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再通入0.56L标准状况下的氯气时,刚好使溶液中Fe2+完全转化为Fe3+。

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A.FeO B.Fe3O4C.Fe4O5 D.Fe5O7
7、在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发生的反应为2FeCl3+Cu=2FeCl2+CuCl2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下列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
A.烧杯中有铜无铁B.烧杯中有铁无铜C.烧杯中铁铜都有D.烧杯中铁铜都无8、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三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Fe3++Fe2Fe2+
B.氯化镁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Ag++Cl-2Fe3++Br2+4Cl-
D.氢氧化铜溶于稀硫酸中Cu(OH)2+2H+=Cu2++2H2O
9、将Cu片放入0.1mo1·L-1FeCl3溶液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取出Cu片,溶液中c(Fe3+)∶c(Fe2+)=2∶3,则Cu2+与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3∶2 B.3∶.4∶3 D.3∶4
二、填空题
1、在FeCl3稀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后呈血红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若先往FeCl3溶液中加入一些NaF溶液,再滴加KSCN溶液,则不呈血红色;若再加入足够量FeCl3溶液,则会呈现血红色。

对这一现象,有三种解释:①F-离子能还原Fe3+离子,使之转化为Fe2+离子;②F-离子能与Fe3+离子结合成难电离的物质;③F-离子能与SCN-离子反应,消耗了加入溶液中的SCN-离子。

对以上三种解释,认为错误的是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

2
3、将Fe粉、Cu粉、FeCl3溶液、FeCl2溶液和CuCl2溶液,混合于某容器中充分反应(假定容器不参与反应),试判断下列情况下溶液中存在的金属离子和金属单质。

(1)若铁粉有剩余,则容器中不可能有_________;
(2)若氯化铜有剩余,则容器中还可能有_________;
(3)若氯化铁和氯化铜都有剩余,则容器中不可能有________,可能有________。

(4)若氯化铁有剩余.则容器中不可能有_________。

(5)由以上反应可知离子的氧化性强弱顺序为。

三、计算题
1、13、将54.4 g铁粉和氧化铁的混合物中加入200 mL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放出氢气4.48 L(标准状况).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不显红色,且无固体剩余物,求:
①混合物中铁和氧化铁各是多少克?
②原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③反应后得到FeSO4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
二、填空题
1、Fe3++3SCN-Fe(SCN)3 ①、③因为①F-离子还原性很弱,不能使Fe3+还原为Fe2+;③F-不能与SCN-离子反应,SCN-离子没有被消耗掉,所以当再加入FeCl3时,溶液又呈血红色

三、计算题
1、解:设铁粉的物质的量为X,氧化铁的物质的量为Y。

据:Fe +H2SO4=== FeSO4+H2和Fe +2Fe3+=== 3Fe2+可以得到:
X- Y= 0.2 mol,
56X + 160Y= 54.4 g 解得:X=0.4mol ,Y=0.2mol 。

所以铁的质量为22.4g,氧化铁的质量为32g。

(2)反应中共生成FeSO4 0.8mol,所以消耗H2SO4的物质的量为0.8mol,
稀硫酸的浓度为0.8mol/0.2L=4.0mol/L。

(3)根据铁元素的物质的量守恒,反应后FeSO4的物质的量为0.8mo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