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风险管理的基础理论解析

1风险管理的基础理论解析


1986年4月25日晚,操作人员想看看机器关闭时是否能发电,
就将保险等设备关闭,而这使得放射出能量过高,融化了核反 应堆,4号核反应堆发生了爆炸,190吨辐射巨大的核反应物排
放到空气中,这些辐射物质不仅扩散到乌克兰,甚至扩散到欧
洲的一些地区。 管理者得到通知后扩散已经发生了,当时的清理人员甚至没
有意识到危险的巨大,进行了草率的抢救,大多数人都是直接
14
我国的风险管理
在我国,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及应用相对滞后,企业在风险管 理上存在诸多问题: 缺乏风险意识和策略,管理被动; 缺乏风险管理技术、专业人才和资金; 战略上急于求成,应对变化能力不强,导致个别企业不能有效 应对重大风险事件,在发展中承担了过多自身不可承受风险; 国家对风险管理日益重视,2006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 员会发布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
的风险处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
引起的损失,期望达到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的 管理活动。
风险管理的目标
1、损失发生前的风险管理目标 避免或减少风险事故形成的机会。
2、损失发生后的风险管理目标
努力使损失的标的恢复到损失前的状态。
1. 风险管理的主体 —– 经济单位,包括社会、 家庭
在损失发生之前,消除各种隐患,减少损失产生的原因 和实质性因素,力求在损失发生之时,积极实施抢救与补救 措施,将损失的程度降到最低。
风险管理概论
统计学专业 课程
云南师范大学 数学学院 2014年9月11日
第一章 风险管理基础理论
第一节 风险管理的概念、特点、目标


电影2012海报
1986年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是20世纪80年代苏联最大的核电站之一,
位于乌克兰境内。对于那里的操作人员来说,安全不是他们的 工作,他们唯一的任务就是发电。
风险管理的起源和发展

全面企业风险管理框架 风险管理正在从传统的“点对点”式的管理走向全 面的、一体化的管理。 国际较知名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巴塞 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ASEL)、美国的COSO委员会研 究、发展了一整套完整的全面企业风险管理框架。 COSO全面风险管理(ERM)框架的定义: 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一个主体的董 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定 并贯穿于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可能会影响主体的潜 在事项,管理风险以使其在该主体的风险容量之内, 并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
暴露在核辐射中。
几天后的基辅,大家对此一无所知,“5.1”节的时候,
父母们还都把孩子带到阳光明媚的户外,直到环境部门检 查空气质量时,才发现恐怖的异常。
3个月后,31名工人死亡。在倾颓的4号核反应堆上建
起了混凝土遮蔽所,而此后2年里另3座核反应堆依然工作。 1991年,1号反应堆起火,一年后遮蔽所也开始破损,
政府花费了1亿600万美元修补破损的遮蔽所。
2000年12月,迫于国际压力,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永久 关闭。
至今已有15000人因此事件死亡,5万余人终生残疾,
500万人因辐射而致病。
一、风险管理的概念
风险管理是指人们对各种风险的认识、控制和处理的 主动行为。其对象为风险,20世纪50年代美国兴起。
经济单位通过对风险的识别、估测、评价,并选择适当
第五步 效果评价:对风险管理技术适用性及其收益的分析、 修正。
风险识别
项目风险管理模式
第二节 风险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一、风险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风险管理的起源和发展
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开始萌芽
受当时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经济大萧条, 约有40%左右的银行和企业破产,为应对经营上 的危机,美国许多大中型企业都在内部设立了保 险管理部门,负责安排企业的各种保险项目,保 险成为当时企业处理风险的主要方法 20世纪50年代,风险管理在美国以学科的形式发 展,并逐步形成了独立的理论体系。 1970年代以后逐渐掀起了全球性的风险管理运动。 美国一些大公司的重大损失使公司高层决策者开 始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对中央企业如何开展全面风险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 指导范围并不仅限于央企,对公司也同样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指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有了自己的全面风险管理指导性文 件,我国企业正向管理的更高阶段—全面风险管理迈进。
二、风险管理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 • • • • 巨额损失的机会增大 损失范围扩大 风险管理意识增强 利润最大化的追求 社会矛盾的突出
企业、
2. 风险管理的内容 —– 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风险、 最小,安全保障最大
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第一步
风险识别:对企业面临的、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 类——风险管理的基础 风险估测:对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进行估计和预测。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风险评价:通过定性、定量分析、确定风险等级。 选择风险管理技术:风险管理的关键,其技术有控 制型和财务型
三、风险管理技术简介
风险管理技术可分为控制型风险管理技术和财务型风险管 理技术。 控制型风险管理技术
风险管理 技术选择
目的是降低损失频率和减少损失程度,重点 在于改变引起意外事故和扩大损失的各种条件。
财务型风险管理技术
目的是以提供基金和订立保险合同等方式,消化 损失的成本,即对无法控制的风险做出财务安排。
风险管理的起源和发展
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国际资产证券化、债券的风险进一 步扩大,使风险管理更迅速地在国际推行。 欧美等国家先后建立起全国性和地区性的风险管理协会。 针对安然、世通等财务欺诈事件,美国国会出台了著名的 《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来规范上市公司的行为 1983年美国风险和保险管理协会年会上,通过了“101条 风险管理准则”,标志着风险管理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欧洲11个国家成立了“欧洲风险管理委员会” 美国多家专业团体成立了“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和著 名的专门研究内部控制的委员会“COSO委员会” COSO著名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1992)和《COSOERM企业风险管理框架》(2004),是风险管理的重要文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