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难忘的歌【教学内容】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红星歌》《送别》动竖笛练习(七)成长的足迹【教学目标】1、热爱国歌,喜欢经典音乐作品的演唱与欣赏,了解音乐作品创作背景和时代特征,强化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2、学习用坚定有力、感情饱满的声音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和《红星歌》,二部合唱声音和谐、节奏整齐。
认识并唱准旋律中的三连音节奏及附点节奏,体会节奏在歌曲中的作用。
了解《国歌》创作与选定的背景以及作曲家聂耳的重要地位。
3、能看着老师的指挥,随旋律的起伏,用合适的力度和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送别》。
了解李叔同的主要贡献。
4、配合打击乐器及拟声活动,进一步体会速度、节奏与音乐作品的段落和情绪的关系,并能用合适的词语表达。
5、学习用竖笛演奏《鳟鱼》片段,巩固已学过的高音演奏技法,熟练地掌握变化音“升fa”及“ti”音的替换指法。
【教学重难点】1、用坚定有力、感情饱满的声音演唱。
2、二部合唱声音和谐、节奏整齐。
3、认识并唱准旋律中的三连音节奏及附点节奏,体会节奏在歌曲中的作用。
【教学课时】5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听管弦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认:三连音。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坚定有力的唱好国歌,感受国歌的气势磅礴,催人奋进。
让学生分析、对比的方式认知歌曲旋律中的弱起节奏和三连音。
2、了解国歌的诞生过程,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的生平及代表作品。
并能用音乐要素及表情术语描述歌曲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重点:准确有表情的唱好《国歌》。
2、难点:认知三连音,了解其在音乐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学生按要求听录音走进音乐教室。
2、师生问好,安定情绪。
二、导入1、放《国歌》录音(创设情景,激发爱国主义教育)。
提问:(师)你吸过这首歌吗?是在什么场合下演奏和播放这首歌的?(生):我们每周一升国旗的时候演奏《国歌》。
每晚7:00电视机里播放《国歌》。
我国运动员在国际体育比赛拿到金牌时演奏《国歌》。
小结:同学们回答得很对,《国歌》是一个国家民族独立主权和尊严的象征,当我们听到这首歌时,民族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热爱国歌是爱国主义的体现,所以我们同学要认真的唱这首歌。
2、播放《国歌》创作背景时画面,并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是20世纪30年代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
当时我国正处于外敌入侵、民族危机深重之际,影片就是以抗日为主题的。
这首歌曲的歌词是我国著名诗人、戏剧家田汉在被敌人逮捕前仓促地写在香烟纸上送出的。
音乐家聂耳也因敌人迫害而即将离国,他主动提出:“作曲交给我,我干!”他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写成了歌曲。
随影片的放映,这首歌曲在人民群众中激起强烈的反响,很快传遍了全国。
美国著名黑人歌唱家罗伯逊深切同情和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曾多次演唱《义勇军进行曲》并灌制唱片,使这首歌曲的影响遍及全世界。
1949年9月此歌被定为我国的代国歌,1982年12月4日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三、新课教学1、读谱知识“三连音”(1)学生视唱找出新的知识点“三连音”。
(2)出示投景,讲解三连音,并感受作用和特点。
一拍里包含三个等长时值的音,在进行曲速度中显得矫健,雄壮,仿佛进行的号角,铿锵的军鼓声。
(3)练习“三连音”节奏和唱法。
2、教唱歌曲学生对于《国歌》比较熟悉,因此重点指出易出错的地方,并纠正。
(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教师弹琴,学生齐唱。
(3)教师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讲解,说明注意附点音符和弱起小节,0处用“嗯”在心里轻唱。
歌曲中连续出现了这三个“起来”的旋律进行有什么特点?并用手势表示三个起来旋律。
(4)整体演唱歌曲《国歌》,注意唱出雄壮有力的气氛。
3、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如改变歌曲的节拍(二四变三四)与节奏(变弱起为强起,改变三连音的节奏)并与前面进行对比,体会音乐情绪和风格会有什么变化。
5、反馈和评价:学生采用竞赛的方式,看谁能把《国歌》的曲谱和歌词准确的背唱下来,师生共同评价。
五、小结播放《国歌》的录像,听音乐走出音乐教室。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红星歌》【教学目标】1、学习用坚定有力、感情饱满的声音演唱《红星歌》。
2、二部合唱声音和谐、节奏整齐。
【教学重难点】1、二部合唱声音和谐。
2、唱准附点节奏和强音记号。
教学过程:一、课前组织听《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目的:初步感受进行曲的风格,体验军人的豪情与英姿飒爽。
]二、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刚才听的是一首铿锵有力的进行曲,歌曲的题目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你们喜欢解放军叔叔吗?出示课件:天安门升旗仪式。
思考:他们为什么要向着无星红旗敬礼呢?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五星红旗是我们国家的象征,是中华民族自强、自立的象征,为了它,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为了它,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目的:由音乐过渡到升旗仪式,让学生进入了一个特定的与教学内容紧紧相连的情境,在培养学生听觉、视觉能力的同时,激发他们对五星红旗的热爱与肃敬之情。
]三、走进小英雄在中华民族抗战的历史上,还出现了一批小英雄,他们和父辈们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扛起了沉重的战争。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位英雄人物。
一组图片:(1)《闪闪的红星》剧照(2)《闪闪的红星》主人公——潘冬子(3)冬子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照片(4)冬子和伙伴在一起的照片边看图片边语言讲解:年仅十岁的冬子一心想参加革命,这不仅仅是因为冬子的爸爸是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更因为冬子亲眼看到妈妈为了掩护撤离的乡亲而英勇牺牲就义的情景。
他发誓一定要为妈妈报仇![目的:观看图片的过程就是升华对小英雄崇敬之情的过程,同时这个环节的学习为学唱歌曲作好了一定的情感铺垫。
]四、欣赏电影《闪闪的红星》片段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个电影片段,思考:(1)这是什么电影?(2)主人公是谁?(3)说说你的观后感?[目的:电影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通过观看典型片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进一步激发他们对闪闪红星的热爱。
]五、学习歌曲1、师:同学们,刚才的影片中也有一首非常好听的进行曲风格的歌曲。
今天,我们就来学学电影《闪闪的红星》的主题歌《红星歌》,先听一遍。
2、请一同学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带着问题再听歌曲:歌曲哪两句歌词相同而旋律不同?分别是第一段的: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照万代。
第二段的:跟着毛主席跟着党,闪闪的红星照万代。
师范唱这两句并配以手势表示不同旋律的走向;生跟唱。
4、轻轻地跟琴哼唱歌曲,要求能清晰地听见琴声。
(1)每句的开始都是以附点节奏开始的,让学生对比,有附点与没附点在演唱时有什么不同?总结:有附点会使歌曲更加有力,更加富有朝气,表现了潘冬子及和他一样的小红军战士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同时增加了音乐的跳动感。
没有附点则显得很平淡,力度不够。
(2)在第二段的“闪闪的”这个地方注意提醒学生要唱准确与清晰。
跟伴奏演唱歌曲。
5、师:我们知道这首歌要唱的坚定有力,但是只用附点节奏来表现是不够的。
那么我们今天就再来学一个能表现这样情绪的记号——重音记号!(1)当我们看到重音记号,就拍手,歌曲就要唱的更加坚定有力。
(2)我们加上重音记号演唱一下,看看是不是能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情绪呢?6、完整地演唱歌曲,注意表现音乐雄壮的气氛。
要求:不同的手势表示不同旋律的走向,旨在强调这两个乐句的演唱方法,加深学生的记忆,也为准确演唱歌曲做好准备。
7、下面我们听听合唱团小朋友的演唱,比比谁唱的好?8、让学生边走步边演唱歌曲(体会进行曲的风格特点)六、总结师: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
如今,这闪闪的红星已经传到了我们这一代,让我们传承革命的星火,做一个无愧于时代的少先队员!最后,让我们在《红星歌》的音乐声中说再见![目的:让《红星歌》的旋律深植于学生的内心,让小英雄的形象铭刻于学生的心田,并促进他们认知结构的完整和爱国情感的丰富。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唱歌:《红星歌》二声部2、欣赏:《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教学目标】1、学习用坚定有力、感情饱满的声音演唱《红星歌》。
二部合唱声音和谐、节奏整齐。
2、配合打击乐器及拟声活动,进一步体会速度、节奏与音乐作品的段落和情绪的关系,并能用合适的词语表达。
【教学重难点】1、二部合唱声音和谐。
2、唱准附点节奏和强音记号。
教学过程:(一)《红星歌》教学一、复习歌曲1、聆听歌曲《红星歌》,感受进行曲的风格,体验军人的豪情与英姿飒爽。
2、轻轻地跟琴哼唱歌曲,要求能清晰地听见琴声。
3、唱好附点节奏和重音记号:(1)附点会使歌曲更加有力,更加富有朝气,同时增加了音乐的跳动感。
(2)重音记号使歌曲唱得更加坚定有力。
4、完整地演唱歌曲,注意表现音乐雄壮的气氛。
要求:不同的手势表示不同旋律的走向,旨在强调这两个乐句的演唱方法,加深学生的记忆,也为准确演唱歌曲做好准备。
二、学习二声部1、聆听教师和歌曲范唱合作演唱,教师唱二声部。
问:老师唱的和你们唱的有什么不同?效果怎么样?(更加饱含热情,富有弹性和朝气。
)2、学习二声部旋律。
3、配上歌词填唱,注意音准,节奏。
4、进行二声部的练习演唱。
要求:教学中利用小红星作道具,出示一些图谱,一方面帮助学生形成旋律高低的视觉感受,另一方面增加学生的学习气息。
5、完整演唱歌曲。
注意:音调明朗雄壮、富有朝气。
(1)演唱时应饱含热情,唱得富有弹性的节奏感。
(2)唱准附点节奏和强音记号,把歌曲内含的力度和动力感充分表现出来。
6、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进行合唱。
7、我们已经把《红星歌》会唱了,能不能配上简单而漂亮的动作呢?我们先来看一段舞蹈,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群小演员,他们会教大家的,一起来看看。
)欣赏舞蹈:《我是一个兵》;师生律动。
(二)欣赏《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影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部精彩的影片片段,想看吗?我们一同来欣赏。
(播放课件——影片片段)师:同学们知道这是那部影片吗?生:《铁道游击队》2、师:《铁道游击队》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山东枣庄一带的铁路工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组织了铁道游击队,他们活跃在铁道线上,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机智、勇敢的斗争,致使敌人在政治上、军事上连连失败。
3、师:影片中有一首很好听的歌《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是我们父辈,祖辈都在传唱的一首经典的歌,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欣赏。
4、结合节奏和速度的变化,听出歌曲的段落,同样用合适的语言表述歌曲不同段落的情绪变化。
A段:美好、憧憬、胜利地B段:自豪、坚定、勇敢地C段:A段的再现乐段,更加美好、希望地5、学生轻声跟唱歌曲,感受画面与音乐在情绪表达手法上的相通之处。
6、为歌曲加上打击乐器或拟声伴奏,加深对歌曲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