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概述
《国风·柏舟》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译文: 我的心不是一块石头,不能任人随便转移。我 的心不是一张席子,不能任人打开有卷起。
《卫风·硕人》
(tí)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领如(q蝤iú()蛴qí),齿如(h瓠ù)犀。
兴:又叫起兴,先由别的事物写起,引到 所要写的主要对象。
“兴”一般用于诗歌的开头
先秦时期
《诗经 》与《楚辞》
—— 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
第一讲 《诗经》
一、《诗经》第一部诗歌总集
二、《诗经》的名称和篇目
1、《诗》或称“诗三百” 2、共有305篇。
※ 四书五经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三、《诗经》的年代
歌,是人类的劳动同时产生的, 最初只在用感叹来 表示情绪,如啊、兮、哦、唉等.
上古:口头歌谣
古时候,古代信息技术不发达,所以人们从这一个地区 到那一个地区传递信息都非常不方便,于是他们将写好的诗 编成歌,而诗歌就从人们的口中传递。
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 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
赋:直接的铺叙陈述,如实地把事情说出来。 Βιβλιοθήκη 种基本的叙事方法是《诗经》里大量采用的
《豳bīn 风.七月》
zhōng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译文:五月蚱蜢弹腿叫,六月纺织娘振翅。七月蟋蟀在田 野,八月来到屋檐下。九月蟋蟀进门口,十月钻进我床下
比:就是比喻,目的就是把所要描写 的事物更具体生动刻画出来。
《周颂.烈文》 烈文辟公,锡(cì)兹祉(zhǐ)福。惠我无疆,子孙保之。
1.烈:光明。文:文德。辟公:诸侯。 2.锡(cì):赐。兹:此。祉(zhǐ):福。 译文:文德武功兼备的诸侯,以赐福享受助祭殊荣。我 蒙受你们无边恩惠,子孙万代将受用无穷。
2、《诗经》按表现手法的不同可以赋、比、兴分为三类。
1、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 2、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被后代诗人大量借鉴。 3、优美的语言和形式。
中国古代诗歌
诗歌的定义
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 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 体裁。 •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 •诗歌起源于古代人们的祭祀颂词。
•《礼记·乐记》云:“诗, 言其志也;歌, 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
诗与歌的关系
诗,原来在文学还没形成之前,我们的祖先为把生 产斗争中的经验传授给别人或下一代,以便记忆、传 播,就将其编成了顺口溜式的韵文.
六、《诗经》的分类
1、《诗经》 按音乐的不同 可以分为风、 雅、颂分为三 类。
风:共160篇,“风”指十五国风,是十几个地区 的当地流行歌曲,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从内容上说, 大多数是民歌。
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是也有个别贵族。
《国风.周南.关雎》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采诗说
周代朝廷采诗、献诗以制作礼乐。
2、献诗说
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谏。
《诗经》包括了公卿列士所献之诗,采集 于各地的民间之诗,以及周王朝乐官保存下来 的宗教了宴飨中的乐歌等。
3、删诗说
"删诗"指的是春秋时期,诗歌是很多的,据司马迁说 有3000多篇,后来孔子十取其一,整理成集,就剩下了 305篇。"删诗"问题是《诗经》学史上的一大公案。唐代 以前没有什么争论,但是,从唐代一直到清代大致上争论 了1000多年,直到近当代,大家才基本上有了比较一致的 看法,认为孔子的"删诗"不能够成立。
《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译文:芦苇茂密水边长,深秋白露结成霜。我心思念的 那人,就在河水那一方。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崎岖又 漫长。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水中央。
“诗经六义”: 风、雅、颂、兴、比、赋。
七、《诗经》的艺术成就
《雅》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 一小部分是民歌。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 有赞颂好人好政的,有讽刺弊政的。只有几首表达 个人感情的诗。但是没有情诗。
《小雅.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颂:共40篇,是宗庙祭祀(敬天地、拜 祖宗)之乐,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
雅:共105篇,指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即 所谓正声雅乐,表明和其他地方音乐的区别,是贵族 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
“大雅”(31篇)大部分作于西周初期,小部分 作于西周末期。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多为赞美诗, 赞颂统治阶级的奢华生活,雍容典雅,诗味不浓。
“小雅”(74篇)除少数篇目可能是东周作品外, 其余都是西周晚期的作品。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 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多为怨刺诗,表达下层贵族 牢骚不平的情绪和平民的疾苦,生动活泼,艺术性较 高。
· (作品):全书主要收 集了西周初至春秋中叶 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 (成书):最后编定成 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
四、《诗经》的作者
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 阶层人士,绝大部分已不可考。
“佚(yì)名”
五、《诗经》的编集
历史上有广泛影响的“献诗”、“删诗”之说, 透露了《诗经》作品来源和编定的一些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