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第三课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教案【课题】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课型】复习课【课时】1课时【教学模式】讲练结合、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达标【教具】多媒体【教学目标】高考考点: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考点解读: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特征。
2.能够根据自然地理特征分析某种自然资源的成因与分布特征3.以水资源为例,通过读图分析世界及中国水资源的分布特征,并举例说明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结合区域特征分析不同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并提出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高考展望:从近几年高考来看,在区域发展中,考查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从形式上看以图表资料和热点区域为背景,考查自然资源的分布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人类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教学过程】【问题导入】同学们,你还能记住哪些自然资源?它们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有什么意义?人们是如何利用自然资源的?(学生回答,教师评价)回答不全面,今天我们来进一步复习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这部分内容。
考点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与特征【知识梳理】结合课本内容,完成《高考总复习》P67“知识梳理”1、自然资源的概念:人类从自然界直接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2、自然资源的分类:按是否可再生分为两类①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②非可再生资源:主要指矿产资源3、自然资源的特征:①自然资源在地球上的分布一般是不均衡的。
这种不均衡不仅仅体现在空间上,也可以体现在时间上。
对于某一种资源而言,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有时候多,有时候少。
因此,产生的自然资源的跨时空调配需求。
②自然资源间存在着联系性。
一种自然资源的利用状况可能会引起相互关联的自然资源的变化。
比如,森林资源的破坏可能会造成土地资源质量的下降。
③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非可再生资源在人类历史时期是不可再生的,固然是有限的;但纵使是可再生资源在一定区域,一定时间段之内也是有限的。
比如,对于某一个区域的水资源而言,在一定时间段内,如果过度利用,则会造成更水资源的枯竭。
人类过度狩猎某生物物种,则可能造成该种生物资源的灭绝。
④自然资源的发展性。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范畴是在不断扩大的。
截止到当前为止,整个地球上,在人类可预期的未来,已经没有什么东西不是资源了。
【想一想】下图中能正确反映自然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之间关系的是:解题思路:矿产资源属于自然资源,二者是包含关系。
而有些能源直接来自自然界为一次能源(属于自然资源)。
这其中也有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等;也有些不属于矿产资源如太阳能。
另外一些能源则是人类加工后形成的二次能源,如火电、核电等。
故能源与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均为相交的关系参考答案:C【过渡】下面我们以水资源为例,通过读资料和图表,分析一下其分布特征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并探讨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
考点二:水资源1、水资源及分布【合作探究】结合课本内容和图,完成《高考总复习》P67“知识梳理”,并回答下列问题:①衡量水资源丰歉程度的因素是什么,跟哪些因素有关系?②世界水资源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③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教师点拨】(1)狭义水资源是指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一个地区的水资源丰歉程度,通常用“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来衡量。
目前,较易被人类利用的为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世界水资源分布不均衡,亚洲、南美较多,而大洋洲最少。
主要影响因素有:一是,区域面积大小,影响到集水范围;二是降水量;三是蒸发量。
(3)我国水资源的现状①总量丰富,人均不足②时空分布不均: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这是因为我国的降水总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造成的);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
(而时间分配上也不均衡,受不稳定的夏季风的影响,夏秋多,冬春少,且年际变化大)【典例探究一】读“六大洲年降水量、年蒸发量和年径流量比较图”,回答2题。
1.水资源总量最多和最少的大洲分别是()A.亚洲非洲B.亚洲大洋洲C.南美洲欧洲D.南美洲大洋洲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读图分析能力。
由图中信息可知水资源总量最多的大洲是亚洲,最少的是大洋洲。
答案:B2.六大洲水资源分布差异明显的根本原因是()A.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均B.蒸发量的空间分布不均C.河流的空间分布不均D.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不均解析:据图中信息可知,造成六大洲水资源分布差异明显的根本原因是各大洲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均。
答案:A【过渡】同学们,以上我们了解了水资源及分布。
那么,水资源对人类社会有怎样的影响呢?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自主学习】结合教材P61文字,完成《高考总复习》P68“知识梳理”(1)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影响地区经济发展(2)不同生产力条件下,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不同。
【典例探究二】读“中国东部沿海12个省(市、区)耕地、水资源比重对比图”,完成1~2题。
1.影响东部沿海各省(市、区)水土配合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量、地形B.气温、降水量C.耕地类型、耕作制度D.地形、土壤2.我国北方东部沿海省(市、区)农业缺水更严重的主要原因是()A.水田种植,耗水量大B.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冬季农业用水需求量大C.蒸发量大,复种指数高D.径流总量小,耕地多解析第1题,各省区水土配合差异主要与气候(降水)和地形有关。
第2题,我国北方地区平原广阔,但雨季开始晚,结束较早,总降水量偏少,地面径流总量小。
答案 1.A 2.D【探究活动】解析以色列水资源利用的成功之处(让学生快速阅读教材P63,思考水资源紧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1)以色列的自然环境适应发展农业吗?答:不适合,只有小部分是地中海气候,其余多数为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干旱少雨,不适合于发展农业(2) 以色列如何将水资源由少变多?答:开源:海水淡化;节流:采用喷灌与滴灌技术、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等(3) 从以色列发展农业的奇迹中,对中国西北农业发展有何启示?答:采用喷灌与滴灌技术,发展节水农业【过渡】同学们,通过以上探究活动对水资源的利用我们有了一定认识,那么,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呢?3、合理利用水资源【自主学习】结合课文,完成《高考总复习》P68“知识梳理”。
(1)水资源短缺的原因:①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②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不断增多,导致水体污染,可用的水资源减少(2)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措施: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修筑水库,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布①开源措施开渠引水,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海水淡化、人工增雨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②节流措施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学以致用】我国华北平原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运用华北地区的区域特征,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自然供给、人为需求和利用两方面分析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原因。
2.针对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产生的原因,探讨如何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合理利用水资源。
【诱导点拨】1.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原因:①自然原因:华北地区雨季短,降水量较少,河流径流总量小;华北地区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匀;②人为原因:华北地区人口与城市密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着污染严重和利用率低的现象,加剧了水资源短缺;2.针对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产生的原因,我们提出以下开源和节流的措施:①开源: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及海水淡化等增加水资源总量的措施;修筑水库以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匀;实施南水北调工程,跨流域调水以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匀;②节流:利用科技,提高工农业水资源的利用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节水意识;利用综合措施,防治水污染;【特别提示】除了水资源,其他自然资源特别是能源也存在着相对于人类生产和生活需求短缺的问题,我们可以借鉴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的案例,探讨其他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
【典例探究三】积极开发新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读有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东海大桥风电场位于东海大桥以东,将由34台巨大的白色大风车组成,形成一片14平方公里的海上风电示范区,装机容量达100兆瓦,通过海底电缆传回电力,可为10万户家庭提供全部用电,年减排二氧化碳效应相当于5万辆汽车停驶。
(1)按照可再生与不可再生能源分类,太阳能、风能、水能属于能源,其中属于新能源的是。
从协调人地关系的角度看,人类积极开发新能源的意义是。
(至少答出两点)。
(2)读图回答拉萨和重庆哪个地区更适宜发展太阳能,并结合两地自然条件分别说明理由。
(3)分析上海建设东海大桥风电场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命题意图:考察学生对于自然资源分类的掌握情况以及据图研究地理问题的能力。
答案:(1)可再生太阳能与风能新能源多属可再生能源,减少人类对矿物能源的依赖,缓解能源危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有利于改善能源结构,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任答两点)(2)拉萨位于我国光照资源丰富带,更适宜发展太阳能。
拉萨地处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强度大;重庆位于我国光照资源贫乏带,因为这里阴雨天多,多雾,日照时数少。
(3)地处沿海地带,受冬夏季风影响;经济基础好,科技研发力量强;可以利用海洋空间,节省土地资源成本高、施工难。
【方法点拨】1.关于自然资源的分类、合理利用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概括总结。
采取相应措施,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3.水资源短缺按成因可分为两类:(1).水资源的总量少而需水量大,导致水源性缺水;(2).水资源的总量大但污染严重导致水质性缺水。
4.我国水资源危机的地区差异南方地区——工业废水、农业废水、生活污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水资源减少;重金属元素影响水生生物及人体健康——水污染日益严重——水质型缺水。
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黄、淮、海河流域最严重)——资源型缺水——河流断流、地面下沉、湖泊干涸、土壤盐碱化,污染加剧。
西北内陆地区——水资源无序利用,上游引水过多,植被破坏——内陆河下游生态环境问题:绿洲萎缩、湖泊消失、荒漠化加剧。
【板书设计】第三课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特征1、概念2、分类3、特征二、水资源1、水资源及其分布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3、合理利用水资源[课后作业]完成《高考总复习》“分层作业”部分,预习下节内容(第七讲人口的变化)。
[课后反思]1.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是近年来高考的热点问题。
从形式上看以图表资料和热点区域为背景,考查自然资源的分布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为案例,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地分析其它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方法。
2.新课标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方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