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章石寿山石寿山石主要产于福建省福州市北郊的寿山,日溪,宦溪乡镇的山村之间,其矿床分布于北起墩洋、南至月洋、西至汶洋、冬至连江隔岸,近5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
一、寿山石的矿物组成1.矿物组成寿山石的主要矿物为地开石、叶腊石、高岭石、伊利石、珍珠陶土,次要矿物有石英、黄铁矿、硬水铝石、红柱石、绿帘石、绢云母等。
寿山石的质地与其矿物成分有密切的关系:当寿山石完全由地开石组成时,为无色或白色,质地细腻,硬度适中。
当寿山石完全由叶腊石组成时,为白色、淡青色或浅米色、质地温润、蜡质感很强。
当寿山石完全由伊利石组成时,石性不稳定,易碎裂,工艺价值变低。
当寿山石中有微晶石英时,硬度增高,光泽增强;若含有变余石英斑晶、黄铁矿或红柱石颗粒时,硬度远高于粘土矿物的硬度,不利于雕琢,工艺上称之为“砂钉”,“砂钉”含量越多,工艺价值越低。
二、寿山石的宝石学性质颜色:颜色丰富,可为白、红、黄、绿、褐、灰、紫和无色等,其颜色主要取决于矿物组成和色素离子(如铁离子等),一些次生成因的寿山石还受有机质影响,如乌鸦皮田黄的表皮就是受有机质浸染而成灰黑色。
光泽:由于寿山石硬度小,折射率低,原料为土状光泽,抛光面为蜡状光泽;若含有一定量的微晶石英时,其抛光呈玻璃光泽。
透明度:多呈不透明到微透明。
折射率:地开石类寿山石点测1.56发光性:寿山石在长波紫外光照射下,发弱的乳白色荧光或无荧光。
密度:寿山石密度2.57-2.84g/cm3,其中以高岭石族矿物(地开石、高岭石和珍珠陶石)为主的寿山石密度为2.57-2.67;以伊利石类为主的寿山石密度为2.7-2.8之间,以叶腊石为主的寿山石密度为2.8-2.84。
硬度:寿山石莫氏硬度为2-3韧度:寿山石具有致密的结构,其韧度较高。
断口:寿山石多呈贝壳状断口,断面较为光滑。
放大观察:寿山石主要呈隐晶质结构、细粒结构、纤维鳞片变晶结构等。
田黄和某些水坑,山坑石可具有特殊的“萝卜纹”状构造。
三、寿山石的分类A.历史分类:三坑分类法1.田坑石,又称“田黄石”,产于寿山村总面积不到1平方千米的寿山溪底及溪旁水田至岩面约10余米厚的冲击泥沙层中。
2.水坑石,产于寿山溪上游的溪旁,因矿脉所处的位置水源丰富,或浸入溪涧中,或呈独立块状散落在坑头溪涧及周边沙土层中。
3.山坑石,分布于寿山、月洋等方圆一百多平方千米的各矿区,除田坑石,水坑石,之外所产出的寿山石。
B.宝石学分类法:根据其主要矿物成分分类的方法1.高山系,主要组成为高岭石族矿物,密度<2.7g/m3.其中以地开石为主的品种主要包括各类高山石、都城坑石、二号坑石、房栊石等,其物理性质较稳定,一般透明度较高,光泽较强,颜色丰富,白黄色、红色、黑色、灰色、均有;而以高岭石为主的品种主要有旗降石、善伯洞石,含有的“花生糕”是其主要特征。
2.月洋系,以叶腊石为主,密度>2.8g/m3,包括各类芙蓉石、月尾石、峨眉石、山秀园石、颜色为白色、红色、黄色、浅绿色、黑色、紫红色等,硬度较低,透明度一般较差,蜡质感较强。
3.连江黄系,以伊利石为主,密度2.7g/m3~2.8g/m3,主要包括连江黄石、山仔濑石、颜色为白色、黄色、浅红色、透明度较差,硬度较大,易裂、多裂纹是连江黄系寿山石的一个重要特征。
四、寿山石与相似玉石的鉴别1.与青田石的区别:青田石以原生矿为主,无石皮;青田石中的冻石与寿山石中的高山石很类似,唯不含萝卜纹。
2.与鸡血石的区别:鸡血石为基本原生矿,无石皮,一般也无萝卜纹,红格等。
3.与滑石的区别:滑石的结晶颗粒较粗,为细粒至粗粒结构,光泽多呈油脂光泽至珍珠光泽;滑石的硬度较低,仅为1.5~2.5,滑石较松脆,滑感较寿山石强。
4.与仿田黄的区别五、寿山石优化处理A.烟处理1.“煨乌”黑田石处理过程:在胚石表面涂油或不涂-置于燃烧稻糠壳的炉火中加热,将其熏成黑色-退火后,再将该石放在阴暗潮湿的泥土地上越1~2小时-进行“修光”处理鉴定特征:2.“熏烟”寿山石处理过程:将寿山石成品放在燃烧着的稻糠壳或竹芯线香之上,让稻糠壳燃烧所产生的烟雾均匀地熏染石头表面,并用毛刷轻摸其表面使烟油分布均匀。
鉴定特征:B.染色处理1.“煅红”寿山石处理过程:将黄、橙、红色或白色及其他浅色寿山石石雕的细坯浸泡于硝酸亚铁溶液中-干燥后,置于电热箱中,恒温300度左右约12~30小时,使二价铁变为三价铁-退火后还要进行“回湿”和“修光”处理。
鉴定特征:2.“罩染”寿山石处理过程:将寿山石成品置于高锰酸钾溶液中染色处理,以仿造田黄石。
鉴定特征:“罩染”仿古寿山石的颜色较深且均匀,不自然,主要呈古铜色、枣红、墨绿、暗红和紫檀色;而真古寿山石的颜色深浅均有,各色俱全,颜色分布并不十分均匀,并可含色点、色斑、色块或色团,且自然柔和。
“罩染”寿山石的裂隙和棱角处颜色深。
A.做皮处理1.蒸煮法染色做皮处理过程:将色黄质佳的高山石、都成坑石和连江黄等山坑石,打磨成卵圆形,然后置于杏子水等颜料中蒸煮,取出冷却后,外表再涂一层黄色石皮,主要仿制“田黄”原石。
鉴定特征:染色寿山石 天然寿山石颜色 石皮表面有擦痕,黄色深而不自然,且裂隙及空洞中黄色颜料沉淀集中石皮表面细滑,色泽柔和。
黄色并不十分均匀,非常自然。
棉球蘸丙酮擦拭石皮 棉球上有黄色棉球上无色 刻削石皮石粉呈黄色 石粉呈白色 强光照射 染色“田黄”的石质较干燥,无萝卜纹或萝卜纹粗乱 天然田黄的石质细嫩,隐现细密萝卜纹2.“染杂做皮”寿山石处理过程:将黄色寿山石如连江黄、黄高山石、黄都成坑石等山坑石,打磨成卵圆形,将黄色石粉与环氧树脂混合调匀,涂染于表面,待干燥后再进行工艺处理,制成假石皮,冒充“田黄”鉴定特征:A.拼合寿山石处理过程:品和处理有拼接和镶嵌两种方法。
“拼接”是指将具有相同质地的若干小块寿山石特别是田黄碎片粘合连接成大块,在接合部位进行工艺处理,以掩饰拼接痕迹;“镶嵌”是指将寿山石,特别是田黄中质粗或杂质剔除,再用质优的寿山石或田黄镶嵌粘补,来冒充好的寿山石或田黄。
鉴定特征:结合部分特征:对于寿山石摆件、雕件或大块毛石,若其转折处有低洼或凹陷存在,则可能是拼合件;用热针接触低洼或凹陷部位,出现黏胶熔融或冒白烟说明是拼合石。
红格纹特征:在强光照射下,若一部分肌里的红格纹发育,连绵不断,而另一部分肌里没有红格纹,或两种红格纹特征相差很大,则说明是拼合的。
萝卜纹特征:在强光照射下,真寿山石肌里的萝卜纹粗细一致,分布较均匀,错落有致,连续不断;而拼合石的萝卜纹粗细相差很悬殊,分布不均匀,且萝卜纹有断开现象。
六、寿山石的质量评价寿山石矿床所产的矿石由于色彩鲜艳,质软细腻,通常被作为一种良好的雕刻石。
评价寿山石的宝石学价值,主要大致包括以下六个方面:质地:质优的寿山石具备六个要素,即细、结、润、腻、温、凝。
颜色:寿山石通常分为单色和杂色两大类。
而以单色为佳。
就田坑石而言,红田黄、白田黄的产量远小于普遍的黄田黄,而黑田黄石多粗劣,因此满足颜色鲜艳、纯正的红田黄、白田黄、黑田黄最为珍奇。
净度:净度是指寿山石所含瑕疵的程度。
瑕疵有裂隙和杂质两类。
所含瑕疵越少,其净度越高,质量也越好。
块度:寿山石的块度越大越好,一般要求能雕刻一方印章即可。
雕工:作为一种雕刻类的宝玉石,雕工给予寿山石极大的艺术价值。
青田石青田石产于浙江省青田县境内而得名,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印章和玉雕材料之一,至今有1600多年的历史。
青田石质地温润,色彩斑斓,花纹奇特,硬度适中,是中国篆刻艺术应用最早,应用最广的印材之一。
*青田石与寿山石、昌化石、巴林石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石”。
狭义的青田石:指产在青田县南郊约十几千米的方山、山口一带、主要是矿点有山口、方山、塘古、山炮、白岩、岭头、季山、周村、封门山、下堡等地,所产图章统称“青田石”。
广义的青田石:指分布于浙江全省,与青田石雕所用叶腊石材料类似的其他玉石材料。
一、青田石的组成矿物组成:主要矿物成分为叶腊石、地开石、高岭石以及伊利石和绢云母等,次要矿物有石英、高岭石、蒙脱石、红柱石、矽线石、刚玉等。
化学成分:青田石的主要化学成分为Al2O3及SiO2,含有少量K、Mn、Ti、Fe2+、Fe3+等元素,为多种矿物集合体,微量元素影响青田石的颜色,如含氧化铁、黄铁矿呈黄、棕黄色;含赤铁矿呈红、红褐色;含钛元素呈淡红色;含锰元素呈紫色。
二、青田石的结构构造结构:具纤维鳞片变晶结构、团粒结构、放射球粒结构、不规则的放射纤维状结构。
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地开石呈假六方板状或它形粒状,结晶颗粒细小,结构致密,为鳞片状集合体;红柱石、刚玉、蓝线石、磷灰石、石英等矿物颗粒分布于叶腊石或地开石基质中。
构造:青田石主要呈板状、条纹状、条带状、球状等构造。
三、青田石的宝石学性质颜色:主要有清白、浅绿、浅黄、黄绿、淡黄、紫蓝、深蓝、灰蓝、粉红、灰白、灰、白等颜色。
青田石的颜色与所含的微量元素有关,如氧化铁、黄铁矿呈黄、棕黄色。
赤铁矿呈红、红褐色。
钛元素呈淡红色,锰元素呈紫色,有机碳质呈褐色、深黑色,绿泥石混入呈绿色等。
青田石的花纹是在矿床侵蚀过程中受外力的挤压、聚集、沉淀、侵入,而使各种色素相互浸染、压固、胶结等形成的。
次要矿物对青田石颜色的影响也较大,如含有刚玉则呈深蓝色或浅蓝色,含红柱石呈粉红色或肉红色,含蓝线石呈淡蓝色或紫蓝色。
光泽:蜡状光泽、玻璃光泽、油脂光泽、块状呈油脂光泽。
透明度:不透明至半透明,少数透明。
折射率:1.53-1.60光性:非均质集合体密度:2.65g/m3-2.9g/m3,密度因内部含有的细小矿物颗粒种类的不同、含量的多少而变化。
硬度:莫氏硬度为1-1.5,硬度较低。
青田石的硬度受矿物成分变化的影响,一般氧化铝含量越高越软,反之氧化硅、氧化铁含量越高质地越硬。
纯叶腊石型的青田石,石质细腻,硬度适中,颜色以淡青,浅黄色为主,属高档雕刻石;高硅质叶腊石型,石质较粗,硬度较大。
韧度:较高,易于雕刻。
放大:致密块状,可含由蓝色、白色等斑点。
四、青田石的分类A.根据主要矿物成分分类:1.叶腊石型:以封门青为代表。
2.非叶腊石型:地开石型:以“冰花灯光冻”为代表,透明度高于叶腊石型青田石,质地细腻,是一种优质的雕刻石。
伊利石型:以“竹叶青”和部分“龙蛋石”品种为代表。
绢云母型:以“山炮绿”为代表。
B.根据色泽、矿物共生组合、矿石结构构造等分类:1.单色青田石:呈青、乳白、紫、灰紫等色,具油脂光泽或土状光泽,由叶腊石、绢云母或叶腊石化凝灰岩等组成。
2.杂色青田石:常呈条带状,由浅色或深灰色组成。
当矿石中含铁时则出现美丽的红色“云雾”。
3.刚玉质或蓝线石质青田石:叶腊石呈浅灰色。
刚玉则呈深蓝色斑点镶嵌其间。
称为“蓝花丁”。
蓝线石呈团块状、线状分布在青田石内,称为“蓝星”。
4.红柱石质青田石:叶腊石呈浅色,红柱石则呈斑点分布于其间,或组成条带分布与于浅色叶腊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