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场里的经济学现象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会发生很多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在之前往往我们根本不会刻意去想,为什么会是这样,也不会去想这些事情内在的原理是什么。
如今听了许老师的课后,开始试着从经济学的角度去看,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就说说我们身边的菜场购物吧,小小菜场,里面居然也有很大的经济学问。
以下,我就日常身边的菜场,看看这里面都有些什么经济学的现象发生。
本人所居住的小区,和高档小区不能相提并论,是属于人多而杂的小区,一共有近两万户居住人口。
虽然现在网络非常发达,很多的家用品都能直接网购,但是日常的蔬菜鱼肉什么的,还是需要光顾菜场的。
按照距离我住的地方远近划分,大概分为四类菜场。
第一类是小区外的菜场,菜场大,品种齐全,价格比较便宜,菜品质量上佳。
第二类是小区内物业规划的菜场,规模中等,菜品基本齐全,价格中等,早晨的时候菜还算新鲜,到了下午菜的质量就不太好了。
第三类是附近一个超市边上,划出一块地方卖菜的,场地小,常规蔬菜及鱼肉蛋都有,价格偏贵,菜质量一般。
第四类是就近有一家个体,在一楼的家里腾出块地方,仅售卖很少几个品种的菜,多以能存储的块茎类为主,搭配少量的绿叶菜。
这四类菜场都能生存下来,则必然有他们的道理,那么居民是基于什么原理去选择到不同的菜场购物的呢?菜场又是基于什么原理来配置的呢?下面我们就从资源稀缺性、有限性和人们需要作出选择时候的机会成本来试着分析一下。
一.选择的时候必然会有取舍,机会成本是做出选择时的重要依据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而相对能够满足人类欲望的资源是有限的,当人们面对稀缺的资源的时候,就需要作出选择取舍。
作出选择取舍的时候,就会产生机会成本,被放弃掉的事物的价值就是对应得到事物的机会成本。
首先,我们来看下,到不同菜场购物的一般都是什么人群。
第一类菜场一般靠近某个大型超市,到第一类菜场购物的一般都是赋闲在家的老人,每天这群老人都会在小区等免费的超市班车,然后从超市到菜场购物后,再搭乘免费班车回到小区。
对于这批购物人群来说,时间比较富余,而他们相对又没有其他更有效让时间产生价值的活动,或者特殊的偏好来消耗时间,比如热
衷于跳广场舞,打麻将等占用大量时间。
所以在选择去哪个菜场的时候,宁愿多花时间,来购回便宜又新鲜的蔬菜。
他们放弃的是时间,换回的是菜品的新鲜和便宜。
到第二类菜场购物的一般以中年妇女偏多,基本是属于家庭主妇类别的,不一定上班,时间多花在孩子及家务上面,剩余点时间可能想多追个韩剧或者宫廷剧,和几个不错的朋友聊点家常,讨论下美容保养,要是能空出点时间逛街shopping或者打个麻将,就更开心了。
总之,就算是有时间,也不太愿意把时间浪费在从柴米油盐中省出个几块钱上面。
这类人认为青春的尾巴都快不见了,哪还能不好好抓住,与其把时间浪费在几块钱的菜上面,还不如花时间挽留下青春呢。
所以,在这类菜场中,一般多能看到穿着睡衣买菜的妇女,反正在家无所谓,但是出门一定会打扮的光鲜照人。
时间对于她们来说,不一定那么稀缺,但是加上青春的时间限定后,就比较稀缺了,这个机会成本明显要大于到更远的菜场买个便宜点的蔬菜。
第三类菜场购物的一般是上班族,夜生活相对也比较丰富,睡眠时间不足,早晨一般不到最后一秒都不愿意起床,更何况早起去买菜了。
下班后回到家的时间一般也比较晚了,平时也没多少时间去大的菜场精挑细选,所以一般会就近到超市买点日用品,捎带着把菜就买了。
做选择取舍的时候,显然,时间有限,就宁可多花点钱,买就近的菜了。
这类情况和第二类比较相似,主要的不同在于同样放弃掉买便宜新鲜菜所换回来的时间,用在满足不同的欲望需求上,这也侧面说明了人的欲望需求是多样的,无限的。
第四类菜场购物的一般是属于应急类型,比如家里没有准备菜,临时有突发需求,可能是由于做菜的时候突然发现没了生姜辣椒,等等。
这类情况,主要的原因在于当出现突需求时,时间的价值就变得更加重要了,所以在做出选择的时候,会选择得到时间,而放弃菜的价格和质量。
总体以上四种情况,人群面临的有限资源都是时间、菜、金钱,当人们做出不同的选择的时候,就对应满足了各自不同的欲望需求。
二.边际效益最大化会形成联盟模式
到了具体在菜场买菜的情况,还有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有些人到了菜场后,会四处询问不同摊位的价格,然后在不同的摊位买不同的菜,而有些人则会直接
在其中一家把要买的菜,一次性买完。
这里面有两个有趣的问题,一个是实际上各个菜商都会考虑边际收益的问题,在定价上就会形成联盟,各种菜品的价格一般都会定成一样的价格。
否则定价偏高的,可能会因为价钱高了,销售量会很低,收益变少了,而如果定价低了,其他所有的菜商为了竞争,会同样需要把价钱调低,这样大家的总体收益就变少了,所以结果是所有的菜商会形成一个统一的联盟价格,让大家的收益最大化。
而买菜的人呢,由于存在信息的不透明和期望自己剩余收益价值最大,往往还是会去寻找可能的低价机会。
但是为什么同样也存在只在一个摊位买菜的顾客呢,一方面可能是这种顾客有比较理性的判断,另一方面的原因是这类顾客本身对时间的成本衡量较高,不愿意花时间去寻找这种很低的可能机会。
从事实的跟踪观察上看,各菜商的联盟不仅仅是存在在价格方面,当一个菜商的某种菜卖完后,你还是可以在这个菜商这买到这种菜,原因是这个菜商会从临近的菜商那里把菜拿过来卖给你。
如果理解了这个情况,在这种边际收益最大的小商业联盟圈里,只要选择相对质量较好的就可以了。
三.有限资源的配置均衡原理
那么最后,对于经营菜场的业主来说,又需要遵循什么经济学原理呢,这里面同样存在一个简单的原理,菜场的摊位一方面是有限的,另一方面不同的摊位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优劣的(详细可以参考到经济地理学的原理)。
在进出菜场门口的位置会是比较好的,这里的人员进出流量是最大的,如果大家都是有相同的流量转化率的话,这个位置明显将得到较大的优势,顾客的数量会比其他位置要多。
还有在卖蔬菜的和卖鱼肉的交接位置的,是比较好的,因为这个地方形成了一种集成的规模效应,顾客到这个地方买菜,在买鱼、肉的同时会就近选择买蔬菜,这里对顾客来说选择性最大,花相同时间能够得到的选择效益最大。
那么对于这些存在优劣的资源如何进行配置呢?如果按照位置的优劣定出对应最大收益的价格,那么菜场的业主就会得到每个位置的最大收益。
而事实上,菜场的业主其实是很难定出不同位置的差异所对应的价格差异,没有办法估计出每个位置的最大收益价格。
所以,往往是不同的摊位价格都是一样的。
菜场的业主只需要考虑订出一个整体收益最大的价格,将这个价格确定为大家统一的价格。
这样的话,怎么解决实际上的位置差异呢?这里就需要从资源配置的方面来进行平衡实际位置的优劣差异。
从资源配置的均衡性上考虑,菜场的业主在设定一个最优价
格后,通过让不同摊位的菜商定期的更换轮流,使得不同的菜商在一定时期内,达到了资源配置的均衡。
在一定时期内,各菜商都在不同的位置上售卖自己的菜,大家都有过优劣的摊位,这样就避免了大家对于优势摊位的竞争和对劣势摊位的低利用率。
当然,这种轮流的摊位只针对存在基本完全竞争的蔬菜类菜商,对于固定某些摊位售卖鱼肉的,不受此影响。
所以,如果真的存在某个菜商的菜比较好,对于消费者来说,应该是固定向这个菜商购菜,而不是到固定的摊位上买菜。
总体来说,完全的市场经济方式,将会实现资源的最大化收益,而背后经济学的原理是实现这些收益的驱动力。
感谢许老师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带给我们很大的收获,让我们学会了不仅仅是去看事情表面的现象,而是要更进一步能够看到现象背后的真正经济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