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品解析:广东省深圳中学2020届高三年级第五次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广东省深圳中学2020届高三年级第五次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2020届深圳中学高三年级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五)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1-35.5 Fe-56 Ni-59 Ag-108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生产、生活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聚合硫酸铝[Al2(OH)x(SO4)y]n是新型絮凝剂,可用来杀灭水中病菌B. 杜甫的诗句“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中的柳絮富含高分子糖类C.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凡火药,硫为纯阳”中硫为浓硫酸D. 水泥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尘,是因为烟尘在空气中形成胶体且发生丁达尔效应【答案】B【解析】【详解】A. 聚合硫酸铝在水中水解得到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可作絮凝剂,但不能杀灭水中病菌,A选项错误;B. 柳絮富含纤维素,纤维素是高分子糖类,B选项正确;C. 火药中含硫物质为硫单质,不是浓硫酸,C选项错误;D. 高压电除尘,是因为烟尘在空气中形成胶体,带电的胶粒在电场中发生电泳,D选项错误;答案选B。

【点睛】电泳:胶体粒子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因吸附带电粒子而带电,所以胶体粒子可在电场中定向移动。

2.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标准状况下,1.12LCl 2溶于2L 水,溶液中含氯粒子的数目等于0.1N AB. 含有C-Si 键数目为2N A 的SiC 晶体中硅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C. 14.0gFe 发生吸氧腐蚀最终生成Fe 2O 3·xH 2O ,电极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5N A D. 室温下,0.05mol/L 的硝酸铵溶液中氮原子数目为0.1N A【答案】C【解析】【详解】A .氯水中存在平衡:Cl 2 + H 2OH + + Cl - + HClO ,Cl 2没有完全反应,所以,标准状况下,1.12LCl 2溶于2L 水,溶液中含氯粒子的数目小于0.1N A ,A 选项错误;B .SiC 晶体中,每个Si 与4个C 形成4个C-Si 键,所以,含有C-Si 键数目为2N A 的SiC 晶体中硅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 ,B 选项错误;C .Fe 发生吸氧腐蚀的电极反应:正极:O 2 + 4e - + 2H 2O = 4OH - ,负极:2Fe - 4e - ═ 2Fe 2+;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等于失电子总数,所以14.0gFe 发生吸氧腐蚀电极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1A A 114.0g2mol =0.556g mol N N -⨯⨯⋅,C 选项正确; D .没有给出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0.05mol/L 的硝酸铵溶液中氮原子数目,D 选项错误;答案选C 。

【点睛】Fe 的吸氧腐蚀: 1.电极反应:正极:O 2 + 4e - + 2H 2O = 4OH -;负极:2Fe - 4e - ═ 2Fe 2+;总反应:O 2 + 2Fe + 2H 2O = 2Fe(OH)2。

2.形成铁锈:4Fe(OH)2 + O 2 + 2H 2O = 4Fe(OH)3;2Fe(OH)3 = Fe 2O 3·x H 2O(铁锈)+(3-x )H 2O 。

3.高铁酸钾(K 2FeO 4)是一种新型非氯高效消毒剂,微溶于KOH 溶液,热稳定性差。

实验室制备高铁酸钾的原理为3Cl 2+2Fe(OH)3+10KOH==2K 2FeO 4+6KCl++8H 2O 。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图所示装置制备并净化氯气B. 用图所示装置制备高铁酸钾C. 用图所示装置分离出高铁酸钾粗品D. 用图所示装置干燥高铁酸钾【答案】D【解析】【详解】A. 可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在加热的条件下制取氯气,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可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不符合;B. KOH溶液是过量的,且高铁酸钾微溶于KOH溶液,则可析出高铁酸钾晶体,能达到实验目的,故B不符合;C. 由B项分析可知,高铁酸钾微溶于KOH溶液,可析出高铁酸钾晶体,用过滤的方法即可分离出高铁酸钾粗品,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不符合;D. 已知高铁酸钾热稳定性差,因此直接加热会导致高铁酸钾分解,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符合;答案选D。

4.司替戊醇(d)用于治疗两岁及以上Dravet综合征相关癫痫发作患者,其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A. a苯环上的二氯代物有3种B. c具有良好的水溶性C. d的分子式为C14H18O3D. a、c、d均能使溴水褪色【答案】B【解析】【详解】A. 有机物a苯环上有3个不同的H,所以a苯环的二氯代物有3种,A选项正确;B. 有机物c中没有高比例的亲水基,所以不具有良好的水溶性,B选项不正确;C. 根据d的分子结构可知,d的分子式为C14H18O3,C选项正确;D. 有机物a中的-CHO能被溴水氧化,c、d中的碳碳双键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所以a、c、d均能使溴水褪色,D选项正确;答案选B。

5.主族元素Q、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均不大于20,X与Y相邻,Y、W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Z的族序数,Z的最高正价是其最低负价绝对值的三倍,化合物Y2Q4可作为火箭推进剂。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X、Y和Z三种元素与Q形成的最简单化合物中最稳定的是ZB. Q、Y和Z三种元素可形成离子化合物C. Q和W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D. WZXY溶液常用于Fe3+的检验【答案】A【解析】【分析】Z的最高正价是其最低负价绝对值的三倍,同时应满足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绝对值代数和为8,则Z为S;化合物Y2Q4可作为火箭推进剂,则Y2Q4是N2H4,即:Y是N,Q是H;X与Y相邻,且原子序数X<Y,则X是C;Y(N)、W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Z(S)的族序数,则W最外层电子数为1,又由于原子序数W >Z,且均不大于20,所以W为K。

总之,Q、X、Y、Z、W分别是H、C、N、S、K。

可在此基础上对各选项作出判断。

【详解】A. X(C)、Y(N)和Z(S)三种元素中N的非金属性最强,所以Y(N)与Q(H)形成的最简单化合物最稳定,A选项错误;B. Q(H)、Y(N)和Z(S)三种元素可形成(NH4)2SO4等离子化合物,B选项正确;C. Q(H)和W(K)形成的化合物KH溶于水:KH + H2O = KOH + H2↑,所以水溶液呈碱性,C选项正确;D. WZXY为KSCN,其溶液常用于Fe3+的检验:Fe3+ + 3SCN- = Fe(SCN)3(血红色),D选项正确;答案选A。

6.三氧化二镍(Ni2O3)可用于制造高能电池元件。

电解法制备过程如下:用NaOH 溶液将NiCl2溶液的pH调至7.5(该pH下溶液中的Ni2+不沉淀),加入适量硫酸钠固体后进行电解。

电解过程中产生的Cl2(不考虑Cl2的逸出)在弱碱性条件下生成ClO﹣,ClO﹣再把二价镍(可简单写成Ni2+)氧化为Ni3+,再将Ni3+经一系列反应后转化为Ni2O3,电解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加入适量硫酸钠的作用是增加离子浓度,增强溶液的导电能力B. 电解过程中阴、阳两极附近溶液的pH均升高C. 当有1mol Ni2+氧化为Ni3+时,外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1N A,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N a+数目为1N AD. 反应前后b池中Cl- 浓度几乎不变【答案】B【解析】【详解】A.硫酸钠是一种强电解质,向其中加入硫酸钠,是为了增加离子浓度,增强溶液的导电能力,A 正确;B.在电解过程中,阴极上发生反应:2H++2e-=H2↑,促进了水的电离平衡,溶液中c(OH-)增大,该电极附近溶液的pH升高;在阳极发生反应:2Cl-+2e-=Cl2↑,电解过程中阳极附近产生的氯气溶于水反应产生盐酸和次氯酸,使溶液的pH降低,B错误;C.当有1mol Ni2+氧化为Ni3+时,Ni元素化合价升高1价,由于电子转移数目与元素化合价升高数目相等,所以外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1N A,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N a+数目为1N A,C正确;D.在阳极发生反应:2Cl-+2e-=Cl2↑,电解过程中阳极附近产生的氯气溶于水反应产生盐酸HCl和次氯酸,HClO将溶液中Ni2+氧化为Ni3+,发生反应:ClO-+H2O+2Ni2+=Cl-+2Ni3++2OH-,HClO又被还原为Cl-,所以Cl-物质的量不变,体积不变,因此浓度也不变,D正确;故选项是B。

7.25℃时,将0.1mo/L的NaOH溶液滴入盛有50mLpH=2的HA溶液的绝热容器中(忽略热胀冷缩和分子空隙对体积的影响),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V与溶液温度T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25℃时,该pH=2的HA 溶液电离度为10%B. b 点溶液显碱性C. b 到c 的过程中,温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NaOH 溶液的加入D. c 点溶液中,c(Na +)<c(A -)+c(OH -)【答案】A【解析】【分析】由图可知,随NaOH 溶液的加入,酸碱中和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当加入的NaOH 溶液的体积为40mL 时,温度达到最高,说明此时反应恰好完全,则原HA 溶液的浓度为:c (HA)=400.1l /50mL mo L mL⨯=0.08mol/L ;继续加入NaOH 溶液,溶液温度逐渐下降。

可在此认识基础上对各选项作出判断。

【详解】A .根据分析,原HA 溶液的浓度为0.08mol/L ,所以,25℃时,该pH=2的HA 溶液电离度为210/0.08/mol L mol L-×100%=12.5%,A 选项错误; B .根据分析,b 点溶液为NaA 溶液。

根据A 选项可知HA 为弱酸,所以NaA 溶液显碱性,B 选项正确; C .b 点HA 恰好完全反应,所以b 到c 的过程中,无反应发生,NaOH 溶液的加入使溶液温度下降,C 选项正确;D .根据电中性原则,c 点溶液中有:c (Na +)+c (H +)=c (A -)+c (OH -),所以,c (Na +)<c (A -)+c (OH -),D 选项正确; 答案选A 。

【点睛】中和反应的终点:由于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反应混合液温度会随反应进行而升高,温度达到最高时反应达到终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