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6课景阳冈优秀教案【新教材】

第6课景阳冈优秀教案【新教材】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景阳冈优秀教案教材简析:《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改写的。

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作者运用了多种方法来刻画人物,对人物音容笑貌的描写淋漓尽致;对心理描写非常贴切、真实;动作描写经典传神。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武松的英雄气概,体会其豪放、勇敢、机智的性格;二是能讲述这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从而进一步感受名著的魅力。

设计理念:新课标的提出实现了几个转向。

一是改变了过去单一的书本学习,正在向大语文学习转向;二是改变了过于细化的阅读教学,向整体把握和感悟转向;三是改变了过多的内容理解、分析,向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转向;四是改变了阅读知识的注入,向掌握阅读方法和提高阅读能力转向。

并且鼓励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强调老师发挥创造性,灵活多样的教学。

新大纲在遵循语文学习规律,引导正确的阅读方向,向培养高素质、适应现代信息社会人才的方向跨进了一大步。

《景阳冈》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武松打虎经过,表现了豪放、勇武、机敏的英雄性格。

就文章内容本身来说,学生是很容易接受的,毕竟武松打虎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

但如果像过去那样,通过一遍遍的读和繁琐的提问回答来进行教学,必然使学生产生阅读厌烦情绪。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学习目标确定为进行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和学习运用恰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这样两项。

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

读读记记“吓唬、诡计、霹雳、踉踉跄跄”等词语。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3.学习运用恰当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抓住语言、心理活动、动作等句子,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恰当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一、切题导入,把握结构1.师生同唱《好汉歌》。

2.说说自己了解的《水浒传》中的故事或人物。

3.文章较长,浏览一下,写写文章的思路。

(喝酒---上冈---打虎---下冈)4.根据板书,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5.用一个词赞扬武松,并写在课文插图边的空白处。

教师巡视,请同学把赞扬的字写在黑板上。

(“豪爽、倔强、勇猛、机智”等)课文哪些地方最能表现出武松的这些特点呢?二、细读课文,体会人物性格特点你认为课文中哪部分的描写最精彩?(打虎)请同学们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段落多读几遍,可以边读边批注。

1.重点研读,打虎动作。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过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大虫把腰胯一掀。

武松一闪,又闪到一边。

…………大虫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

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体会“闪”用词的精当,感悟武松的机智灵敏。

a.“闪”这个动作词与哪个动作比较接近?(躲)“闪”与“躲”在这里用哪个词比较好呢?b.小组讨论后交流。

同学们,你们认为老虎凶猛吗?作者描写虎的凶猛其实是为了表现什么?)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力气,从半空劈下来。

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

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武松……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

a.勾画出描写武松动作的词语,可以试着做一做动作,从这些词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这里的“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

)b.武松的唯一武器就是哨棒,作者描写哨棒的地方很多,但所用的动词却不一样,请看课件:“靠、提、拖、插、拿、抡、劈、丢”,请同学读一读,思考:武松为何丢下哨棒赤手空拳打虎?他的哨棒为何折成两截?(突出了武松的豪放、倔强、无畏的性格特点。

)小结:作者用多种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动词的描写直接写出了武松的豪放、勇武机智。

以及对老虎和哨棒的描写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2.重点研读,语言的描写。

“打虎”这几段,让我们认识了一个勇猛机智的武松。

课文里还有其他的描写也表现了武松的性格,是什么描写?(语言)在哪些段落体现的?画出句子品一品体会一下。

课件出示:a武松笑道:“……你别说这样的话来吓我。

就有大虫,我也不怕。

”b看了看笑道:“……我怕什么!”c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

”d武松自言自语道:“……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

(豪爽倔强性格)《景阳冈》这篇课文主要写打虎,却为什么用了7个自然段很大的篇幅来写武松冈下喝酒,以及不听劝告执意上冈?(不仅是故事情节的需要,而且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英雄形象。

为下文打虎做了铺垫。

)三、回顾全文,体会写法。

看着板书,学生小结。

1.现在,武松在你的心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豪放倔强、勇猛机智)2.作者运用什么方法来写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四、读写结合,扎实训练。

通过语言的描写体现人物的性格,这个方法,你们学会了吗? 做个练习。

课件:根据人物的特点,设计出符合人物特点的语言。

我的邻居王叔叔虽是个出租司机,却是个热心肠,谁有困难他都要帮上一把。

去年冬天的一个夜晚,我的哮喘病又发作了,喘得透不过气来。

妈妈急坏了,决定背我去医院。

她拖着沉重的步子向前走着,恰逢王叔叔送货回来,只听他问……(生:孩子怎么了?生:孩子生病了吗?生:小明又犯哮喘病了?)“是啊!”只听妈妈着急地回答。

王叔叔说──(生:我送你们到医院去吧?生:来,我拉你们去。

)妈妈说:“能行吗?”(生:没问题,快上车!)妈妈说:“你刚干完活,挺累的,该回家休息了。

”(生:孩子要紧啊!生:没关系,我的身体好。

)到了医院,妈妈对王叔叔说:“小王,今天真是多亏了你呀!太谢谢你了!”王叔叔说──(生:邻里邻居的,您别客气了!生:小事一桩。

生:别客气,快看孩子去吧!然后我拉你们回家!)师:这道题同学们做得不错,你们平时肯定都是热心肠。

小结: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不仅能够根据人物的语言体会人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设计出符合人物特点的语言。

在今后的阅读中,希望同学们能够根据人物的语言准确把握人物的特点。

在你写作时,也要为你笔下的人物设计出符合他的特点的语言,这样,你笔下的人物就会栩栩如生,你的文章就会更加具有感染力。

五、推荐名著,拓展阅读。

1.在《水浒传》中,你还认识了哪些人?说这个人的时候,前面加一个修饰词。

2.《水浒传》中,人物个性鲜明,故事引人入胜,希望课后继续读,在这个单元结束的时候,我们开展一个故事会。

二、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人间第一爱季羡林大千世界爱有多端,但是最纯真、最无私、最无要求回报之心,几乎近于本能的爱,就是母爱。

古今中外谈到母亲的文章,不胜枚举。

我为什么只信“古今”而不讲“中外”呢?因为在这一方面,中外是不相同的。

谈到母亲,或回忆母亲的文章虽然很多,可是我在汗牛充栋的中国的古今典籍中,从来还没有见到哪一个文人学士把这方面的文章搜集在一起供人们阅读的。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件极大的憾事。

在年高德劭①为众人尊敬的钟敬文先生的启迪下,邓九平和他的友人们,付出很大的劳动和很多的时间,广闻博采,搜集现当代数百位作家、学者、艺术家回忆母亲的文章,这种异想天开有如张骞凿空之盛举,完全弥补了上面提到的憾事。

他们给学术界立了一大功,将会受到中国学术界以及一般人民的欢迎,这是毫无问题的。

谈母亲的文章有什么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呢?每个人一生下来,受到人间的第一爱就是母爱,告诉他(她)人间并不是凄清而是充满了温暖,充满了温暖的母爱。

但是人间毕竟不总是充满了温暖的,人前进的道路上也并不总是铺满了玫瑰花。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遇到欢的时候,你会情不自禁地想要分给母亲一份:遇到悲的时候,你只要一想到母亲,你就会立即喜上心头,化悲为喜,又抖擞精神,抬起头来,勇敢地冲向人生的前程。

我曾经有一个说法:“回忆能净化人的灵魂。

”我至今还坚持此说。

你可以回忆你的老师,回忆你的朋友,回忆你的所有亲爱者,所有这一切回忆都能带给你甜蜜和温馨,甜蜜和温馨不正是净化和抚慰你的灵魂的醍醐②吗?但是,对母亲的回忆又岂是对老师和朋友等的回忆所能媲美的呢?我是一个从小就失去母亲的人。

这是我心中最大的创伤,虽起华佗或岐伯于地下,也是无法治合愈我这个创伤的。

我一生走遍在半个地球,不管到了什么地方,也是不管是花前月下,只要想到我那可怜的母亲,眼泪便立即潸潸涌出。

一直到了今天,我已是望九之年,还常有夜里梦见母亲哭着醒来的情况。

嗟乎!此生已矣,我又不相信来生,奈之何哉!《韩诗外传》上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③。

”这是古今同恨的事。

惟愿读这一套书的读者们,仔细玩味每一篇文章中所蕴涵的意义,考虑一下自己对待父母的情况,再背诵一下盂郊那一首有名的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读者如能做出应有的结论,庶④不致辜负这一套珍贵的《新绿文丛》的期望。

注:①德劭( sh 4 o ):品德美好。

②醍醐( t 0 h ú ):古时从牛奶中提炼出的精华。

③子欲养而亲不待:子女想要奉养父母而父母却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④遮(sh ) ):几乎,差不多。

(1)本文称母爱为“人间第一爱”是因为________(用原文回答)(2)第二段末句“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件极大的憾事”中“这”指代的是________。

(3)文章四五段阐述了谈母亲或回忆母亲的文章的价值和意义,不符合文段意思的是哪几项,有几项选几项()A. 可以知道人间并不凄清而是充满了温暖。

B. 想起母亲,眼泪便立即潸潸涌出,甚至在睡梦里哭醒。

C. 即使华佗或岐伯也无法医治“我”心中的创伤。

D. 可以获得甜蜜和温馨,净化和抚慰自己的灵魂。

E. 在悲伤的时候,会化悲为喜,抖擞精神,勇敢地冲向人生的前程。

(4)《韩诗外传》上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古今同恨的事。

这句话中的“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古今同恨的事”?(5)文章段末说:“读者如能做出应有的结论”其中“应有的结论”应当是________。

【答案】(1)最纯真、最无私、最无要求回报之心、几乎近于本能的爱(2)哪一个文人学士把这方面的文章搜集在一起供人们阅读的(3)B,C(4)遗憾;母亲离开人间,使自己报答母亲的愿望成为终生的遗憾。

(5)感受母爱,敬重、报答母爱,从母爱中汲取力量。

【解析】【分析】(1)考查筛选信息。

此题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就能从短文中找到答案。

(2)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