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2676作物栽培生理

02676作物栽培生理

02676作物栽培生理复习题一、名词解释发芽:种子萌动以后,随着胚细胞分裂分化的加快,胚根和胚芽迅速生长,当胚芽长度达到种子的一半时,称~。

定芽:生于枝条顶端或叶腑处的称为~,生于老根、老茎或细胞培养形成的胚状体上的芽称为不定芽不定根:在茎叶等器官上产生的、发生位置不定的根为~顶端优势:顶芽抑制腋芽生长的现象称为春化作用:低温促进作物开花的作用称为长日照作用:日照长度必须长于某一时数(临界日长)或暗期必须短于一定时数方可进行花芽分化。

作物群体:是指一地块上的作物个体群,个体是群体的组成单位,群体是许多个体组成的整体。

双受精:卵细胞与极核同时与2个精细胞的融合过程为~光磷化:叶绿体在光下把无机磷和ADP转化为ATP,形成高能磷酸键的过程。

光补偿点:当光照减弱到光合作用所吸收的CO2等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时,这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呼吸作用:指作物的每个生活细胞中的有机物质通过某些代谢途径逐步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呼吸系数:作物组织在单位时间内释放CO2的摩尔数与吸收O2的摩尔数的比值作物的耐逆性:即作物组织经受逆境的直接作用,作物可通过本身的代谢反应以阻止、降低或修复由逆境造成的损伤,使其仍然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叶龄指数:是穗分化各时期的主茎已出叶龄与该品种固有叶片数的比值。

生理需水:主要是指作物维持细胞膨压、分裂和增大,进行正常生理活动及保持体内水分平衡所需要的水。

主动吸收:作用物细胞利用呼吸过程释放的能量作功而逆着浓度梯度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

被动吸收:指不需要代谢能量的因扩散作用或其它物理过程而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也称为非代谢性吸收。

群体生长率:表示在单位时间内,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所增加的干物质量。

光合生产力:作物把太阳能转化为太阳能,形成干物质的能力是产量形成的基础。

净同化率:单位叶面积上干物质的增加速率,即每平方米、叶面积每天能生产多少干物质,也叫光合生产率。

相对生产率:在某一时间里,单位干物质重量的物质生产率,表示单位干物质的生产能力。

胁迫:任何一种使作物内部产生有害变化的环境因子可称为胁迫。

种子后熟:种子在生理成熟后,种子内部的生理生化作用仍在继续,其实际是种子技术成熟的延续。

抗涝性:作物对水分过多的适应能力或抵抗能力。

必需营养元素:有些元素在作物体内含量很低,却是作物生长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

其生理作用是:1是细胞结构物质的组成部分;2是作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者,参与酶的活动;3参与作物体内的醇基酯化;4起电化学作用,即离子浓度的平衡、胶体的稳定和电荷中和。

见展叶差:指展开叶(叶鞘伸出)数与可见叶数之差。

感光性:作物因光周期的影响而改变其发育转变,缩短或处长生育期的特性。

呼吸商:作物组织在单位时间内释放CO2的摩尔数与吸收O2的摩尔数的比值。

水分临界期:是指作物生活周期中对H2O最敏感的时期。

营养临界期: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一时期对某种氧分要求绝对量不多,但很敏感,需要迫切,此时如缺乏这种氧分,对作物生育的影响极其明显,并由引而造成的损失,即使以后补施该氧分也很难纠正和弥补,这一时期叫营养临界期。

经济产量: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有社会经济价值的作物主产量的收获量,通常所指的产量。

氧化磷酸化:是指氧或电子沿呼吸链向分子氧传递中释放的能量,通过偶链机制,使SDRSP结合形成ATP的过程。

呼吸速率:是最常用的衡量呼吸强弱的生理指标,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鲜重,干重成原生质(以含几量表示)进行呼吸所释放CO2或吸收CO2的数量来表示。

枝条:生长着叶和牙的茎节:茎上首生叶的部位节间:相邻两节之间禾本科植物的分叶分为三种类型:①蔬密型②密叶型③根茎型受精:指雄配子和雌配子相互融合的过程,是有性生殖过程的重要阶段,作物在传粉受精后合子发育成胚,珠被形成种皮,初生胚乳核发育成胚乳,胚株发育成种子,同时子房膨大发育成果实。

传粉:成熟花粉粒借助外力传递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又称为授粉。

双龄叶:指稻株上下两叶的叶柄簪长时间重叠的现象。

见长叶差:指展开叶(叶梢伸出)数与可见叶(叶尖伸出1cm以上)数之差。

相对生产率:在某一时间内单位干物质重量的物质生产效率,即表示干物质的生长能力。

种子褐变:种子贮藏期间颜色变深变褐的一种现象,谷类表现在胚部,豆类种子表现在表皮。

褐变种类:酶促褐变,非酶促褐变糖酵解:淀粉或已糖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参与发生一系列氧化分解,形成丙酮酸的过程。

经济系数: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例,又称收获指数果实:在种子发育的同时,子房迅速生长,发育为果实。

二、填空题1、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主要是适当的温度、充足的水分足够的氧气。

2、根据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状况,可分为(深根系)和(浅根系),3、根的初生结构由外至内可分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

对无机态养分的吸收主要有(交换吸附)、(被动吸收)、(主动吸收)(胞饮作用)4、因生长习性不同,作物的茎可分为(直立茎)(攀缘茎)和(葡匐茎)三部分。

5、依作物群体结构的功能,可将立体结构分为(光合层)(支架层)和(吸收层)三个层次。

6、呼吸作用生长ATP的方式有(循环性)和(非循环性)两种。

7、作物细胞吸收水分的三种方式为(吸胀性吸水)(渗透性吸水)(代谢性吸水)。

8、作物胚胎发育一般通过4个连续阶段,依次是(球形期)(心形期)(鱼雷形期)和(成熟期)9、作物看苗诊断技术中的叶诊断包括(叶色的变化)(叶相诊断)和(叶长诊断)。

10、作物种子的褐变主要是(酶促褐变)(非酶促褐变)和(微生物引起的褐变)。

11、影响同化物分配的3个因素是(供应能力)(竞争能力)(运输能力)12、粮食作物的主要品质指标是(营养品质)(食用品质)(加工和商品品质)13、冷害的三种类型(延迟型)(障碍型)(混合型)14、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等组成。

15、茎的变态类型一般可分为地上茎和地下茎两大类,单子叶植物的茎分把上和地下两部分双子叶植物的茎按分枝方式可分为单轴分枝、合轴分枝和假二叉分枝、三种类型根据分支轴茎上的分布,一般可分为下生分枝型、中生分枝和上生分枝型三种枝型。

16、叶的组成:双子叶植物的叶由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组成,称完全叶。

17、单子叶植物的叶由(叶鞘)、(叶片)、(叶舌)、(叶枕)等组成。

18、作物时光周期的反应特性因作物种类不同而分(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日作物)、(定日作物)四类。

19、光温反应理论指播种时间,种植密度上的指导作用。

20、根的作用:固着、辅导、贮藏、合成21、根的种类:贮藏根、气生根、寄生根三、单选题1、一般将作物干物质重(0.1%)以下的营养元素称为微量元素2、下述哪一项不是赤霉素所具备的功能:延缓衰老3、作物水分的临界期一般为花粉母细胞4、作物种子安全贮藏的含水量一般为(13%)5、作物春化阶段感受低温的部位是(茎尖生长点)6、水稻传授受精的最适温度为26~30℃7、叶绿素吸收的光龙的波长为640-660nm)8、冬种子的呼吸基质为甘油酸时,其呼吸系数为(<1)9、钾在作物体内比氮、磷多,钾在作物内主要存在形式是(2√、游离状态)10、正常叶片中,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例为(3:1)四、判断题1、具有根毛的成熟区是作物根中吸收能力最强的部分√2一般北小麦品种比南方小麦品种的春性强×3、RUBP的再生发生在卡循环的第二阶段×4、作物的水分临界期是指作物生长(活)周期中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5细胞分裂素的主作用之一是促进茎的伸长×6、叶绿素吸收绿光而使叶绿素溶液呈绿色×7、晚稻品种的花芽分化必须有10小时以上的日照长度才能开始×8作物的呼吸作用点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强×9、作物种子在作物成熟收获后,都具有正常的生活力和发芽力×10、作物的光合作用总是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加强×11、种子的呼吸作用主要发生在胚和糊粉层两个部位√12、细胞渗透压愈高,种子的抗寒力愈强√13、作物有机物的运途径主韧皮部分承担的√五、简答题:1、合理密植高产的生理依据有哪些?答:合理密植是创造合理群体结构的中心环节,合理密植能够增产的生理依据有如下几个方面:1、叶面积发展合理,株间光照好。

合理密植的最大特点是作物前期叶面积发展迅速,封行较早,中期发展平稳,后期衰老下降缓慢,功能期较长。

2、光能利用率高,群体干物质积累较多。

在合理密植的条件下,由于叶面积发展合理,叶面积指数高峰出现早,维持时间长,因而光能利用率高,群体的干物质积累较多。

特别是在生育前期,单株干物质增长较快,3、经济产量和经济系数较高。

在合理密植条件下,作物各产量构成因素均得到协调平稳的发展,有较多的光合产物分配到经济器官,经济产量和经济系数就较高。

4、有较好的抗倒性能和抗病虫能力。

合理密植群体中的个体生长健壮,抗倒和抗病虫能力均较强。

2、什么是作物生理需水?作物需水的生理作用有哪些?答:所谓~,主要是指作物维持细胞膨压、分裂和增大,进行正常生理活动及保持体内水分平衡所需要的水。

其生理作用有:1、水是作物细胞原生质的重要组分。

2、水是作物体内代谢过程中的反应物质。

3、水是作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转溶剂。

4、水能保持作物挺立的姿态。

3、简述光合作用卡尔文循环(三个阶段)的内答:作物吸收CO2与RuBP结合,生成(3PGA),实现CO2的固定。

2、3-磷酸甘油酸被还原为甘油醛-3-磷酸(GAP)。

3、RuBP再生。

4、简述判断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三标准答:第一,完全缺乏某种元素,植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即不能完全生活史;第二,完全缺乏某种元素,植物出现专一的缺素症状,其它化学元素不能代替其作用,只能补充它后才能恢复或预防;第三,某种元素的功能必需是直接的,并不是它改善了土壤或培养基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条件所产生的间接效应。

5、作物干物质积累过程一般划分为四个阶段,请分别论述其主要特点?答:缓慢增长期:作物生长初期,植株幼小,叶片和分蘖(枝)不断发生,并进行再生产,干物质积累少;指数增长期:植株干物质的增长决定于初始干物重(W1=时间t1时的干重),相对生长率和生长时间的长短。

直线增长期:随着植株生长,叶面积增加,叶片相互荫蔽,单位叶面积的净光合率随叶面积的增加而下降,但单位土地上的叶面积总量大,故群体干物重和积累几乎近于直线增长。

减缓停止期:此后,随着叶片衰老,功能减退,同化物由营养器官向繁殖器官转运,群体干物质积累速度减慢,当植株进入成熟期时,生长停止,干物质积累停止。

进入衰老期后,干物质反而有减少的趋势。

6、简述植物激素的主要特点?答:1、内生性,产生于植物体内,又叫内源激素,是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的正常代谢产物;2、移动性,在植株不同器官或组织产生的激素可向全株移动,一般在其它器官或组织发挥调控作用,在特殊情况下激素在合成部位也有调控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