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道穿越铁路防护涵施工方案(钢筋混凝土框架涵顶进施工)

管道穿越铁路防护涵施工方案(钢筋混凝土框架涵顶进施工)

K260+092 1-3×2.5m、K260+170 1-3×2.5m钢筋砼框架涵顶进施工方案国际旅游度假区大道管道穿越西环铁路防护涵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1《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道部令第29号)1.2《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05)1.3《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1.4《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1.5《铁路桥涵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4-2005)1.6《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02.5-2005)1.7《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条文汇编》;(2009)1.8《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1.9《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2.0《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2.1 国际旅游度假区大道管道穿越西环铁路桥防护涵施工图二、工程概况2.1天然气管道、给水管道和电力等管线分别在大道跨线桥两侧下穿海南西环铁路线,是国际度假城的重要基础设施,根据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分别于西环线K260+092和K260+170设铪1-3.0*2.5m框架涵,防护管线。

防护涵采用现场预制、顶入法施工。

2.2地形、地貌及气象特征:国信(海南)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拥有的国际度假城土地总面积近6000亩,度假城地处海南省乐东县,沿海岸线6500余米,地处北纬18024′,东经108039′,距环岛西线高速5公里、三亚凤凰国际机场88公里、尖峰岭国际森林公园12公里。

属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5-26度,光照充足,植被繁茂,海洋浮游生物丰富,海水可利用价值高,被誉为“天然温室,植物天堂,蓝色宝地”。

2.3地层岩性根据已有工程地质材料,拟防护涵沿线地质条件根据岩性特征由上而下分为:①、②、③、④、⑤、⑥、⑦七个工程地质层,现分述如下:①层粗纱(Q4m):浅黄、黄色,稍湿~饱和,松散~稍密状,厚- 1 -度6.00~10.00m。

②层淤泥质粉粘土(Q4m):呈透镜体状分布,浅灰、灰色,流塑~软塑壮,厚度2.00~4.00m。

③层粘土(Q1m):灰黄色,可塑-硬塑料,厚度10.00~15.00m。

④层粉质粘土(N2m):灰色,可塑-硬塑状,厚度10.00~20.00m。

⑤砂质粘性土(Q e1):灰黄、灰白、灰褐色,可塑、硬塑状,厚度3.00~8.00 m。

⑥强风化花岗岩(T3Y):褐黄、灰白色,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厚度2.00~5.00 m。

⑦中等-微风化花岗岩(T3Y):灰白色, 裂隙较发育,岩体较完整,厚度大。

2.4相关铁路及铁路设备概括2.4.1 海南西环铁路线路全长342.26km。

北起海口市,自海口站引出后,向西经老城、临高、洋浦、东方、崖城等,接入三亚市海南西环线三亚站。

西环铁路为非电气化、单线、无缝铁路。

拟建框架涵处既有西环铁路以路堤形式通过,轨面标高16.15m位于直线区段。

2.4.2钢筋混凝土框架涵箱涵拟设框架涵分别位于西环线K260+092和K260+170处,框架涵穿越既有海南西环线正线一股道,框架涵出入口设检查井.框架涵净宽 3.0m,净高2.5m,顶板厚0.40m,底板厚0.55m,长度为在既有铁路两端各长出路堤护道外不小于5m。

框架箱涵采用现场预制,顶入法施工。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抗渗等级不小于P8,两端检查井外用混凝土封堵端墙。

K260+092 1-3.0*2.5m铪框架涵,涵长44.06m,为防护给水管、中水管、电力和电信管线而设,最小埋深0.4m,路肩以下埋深1.5m。

检查井位于左右侧路基坡脚外各不小于15m,(安全保护距离)。

防护涵分为三节,位于线路下部分涵节长15m,采用顶入法施工,其余两节各15m 和14m涵长采用明挖现浇施工。

防护涵内设有球墨铸铁给水管1条,管径DN600,管壁厚8mm,工作压力1.0MPa;球墨铸铁中水管1条,管径DN150,管壁厚8 mm,工作压力1.0MPa;PVC电力管6条,管径150;电信管K260+170 1-3.0*2.5m铪框架涵,涵长50.06m,为防护燃气管道而设,最小埋深1.8m,路肩以下埋深3.1m,涵内设C20混凝土支墩,检查井位于左右侧路基坡脚外各不小于15m,(安全保护距离)和20m (设排气管)。

防护涵分为三节,位于线路下部分涵节长19m,采用顶入法施工,其余两节各15m和16m涵长采用明挖现浇施工。

防护涵内设有两根管为DN200、工作压力6.4MPa、直缝电阻焊钢管,管壁厚5.2mm,管材X52;采用3层PE加强极防腐。

框架涵顶进前采用D16施工便梁和4根直径1m长度8m的C25混凝土挖孔桩对铁路进行架空加固。

在拟建结构顶进后与路基间留下的空隙采用填水泥稳定砂砾并注浆的方法进行处理。

铁路架空撤除后应及时恢复既有线路,补充道碴,并对线路进行沉降整修和通车后线路养护。

3、框架箱涵主体结构防水主体结构防水采用箱涵顶面及侧面上部20cm铺设 TQF-1(JS-18)型防水层。

具体设置方法如下:从下至上:聚氨酯防水涂料+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钢筋网水泥砂浆防护层(厚度3cm)。

搭接处设置方法为:聚氨酯防水涂料+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聚氨酯防水涂料+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钢筋网水泥砂浆防护层,搭接长度应大于10cm。

详细施工方法请施工单位严格按照《铁路混凝土桥梁桥面TQF-1型防水层施工细则》执行。

4、顶进涵工程数量:主体结构采用C40钢筋混凝土;检查井井壁及井筒采用C30混凝土;检查井盖板采用C30钢筋混凝土。

三、施工组织机构及劳力组织3.1施工组织机构设置大道跨线桥第Ⅱ标段施工管理机构图3.2 项目部人员表项目部人员表3.3顶进作业组织表顶进作业组织表3.4劳动力组织劳动力表四、施工工期及计划安排4.1施工工期:计划2011年10月 20日开工,2012年2月17日竣工,工期120天。

4.2详细施工安排见施工进度图。

五、质量目标合格。

六、施工工艺及方法6.1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对框架涵起指导施工、控制质量、保证安全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开工前认真编写施工方案,针对顶进框架涵施工方案我们查阅了图纸、施工规范、验收标准、运营单位的规定规章及相关文件等资料,尽可能使之完善,详实,真正起到指导施工的作用。

6.2框架涵身预制工艺在滑板上绑扎底板钢筋→安装斜梗及底板模板→灌注底板混凝土→养护→安装边墙内模→绑扎边墙及顶板钢筋→分层安外模→灌注边墙及顶板混凝土→养护→拆模→做框架桥身防水层防护层。

6.3顶进施工工艺工作坑开挖滑板、导向墩后背箱身预制防水层线路加固顶进恢复线路出、入口附属工程缺口回填6.4施工方法在保证排水和地下管线安全的前提下开挖工作坑,修筑后背及滑板,设置润滑隔离层,在润滑隔离层上预制钢筋混凝土箱身,完成挖孔桩施工和架空梁的安置,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开始试顶与顶进作业,顶进作业完成后恢复线路,施工出入口附属工程。

6.4.1基坑降水施工基坑降水主要是通过降水井抽水及时降低含水层的水头高度,防止基坑边坡垮塌、底板突涌、基坑面窿起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保证基坑的安全稳定性,确保基坑开挖工程和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

当土方开挖至设计基底标高时,在垫层外侧0.4m处,开挖宽0.4m,深0.3m 的排水沟,沿基坑坡底周边设二道,而后填满碎石,形成排水盲沟系统,每基坑设集水井2个,集水井0.5m*0.5m*0.6m,井壁采用M5红砖砌筑,井底铺0.3m厚的碎石,以免泥砂堵塞水泵,排水沟和集水井保持0.1m的高差。

沿基坑坡顶设一道用M5水泥砂浆砌红砖,厚0.12,高0.3m挡水墙,四周向外5%坡度组成排水,堵水系统,防止地表面水流入基坑内。

由于地下水水位埋深为6.8~8.6m,变幅2.0m,基坑内地下水,我部2011年10月19日开挖K260+092、K260+170防护涵基坑,2011年10月20日四台内燃单级离心污水泵出口直径250mm水泵24小时不间断抽水至2011年12月20日结束,抽水台班共计:720个台班;6.4.2工作坑开挖及防护在保证排水和地下管线安全的前提下开挖工作坑。

土方开挖以人力开挖为主,人力运土。

工作坑顶边距既有线路基坡脚3.0m,周边基坑开挖坡度按照1:1.5坡度进行放坡开挖,工作坑尺寸根据框架涵结构尺寸确定,并在箱身底板前留适当的空顶长度,为确保铁路路基安全,空顶长度设置为10米。

工作坑宽度,以工作底板两侧以外各加宽1m,前端底板距开槽坡度1m,基坑周边尤其是靠既有线一侧采用打木桩、编织袋护坡等方法加以防护。

基坑开挖过程中,大量地下水渗透基坑,造成基坑大量积水,且地基无法达到承载力要求,我部建议对此两处防护涵基坑底0.3m砂石混合换填,机械碾压密实,其次浇注0.3mC25砼。

6.4.3修筑后背:后背采用C30钢筋混凝土后背桩做挡土板,其后砌筑M10浆砌片石后背墙,填后填反压土,施工时,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施工,确保后背质量。

6.4.4修筑滑板:滑板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中心线与顶进涵设计中心一致。

滑板的前端比箱身长1m,后端与顶背相连,滑板两侧比箱身各宽1.0m。

对工作坑基底视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案,如对基底进行抛填片石加固,或在滑板内增设一层钢筋网片以提高滑板强度等。

采用跳格法控制滑板顶面平整度。

滑板顶面做成向顶进方向2‰-5‰的仰坡,以防止顶进时箱身扎头,同时滑板上设置相应的导向设施。

6.4.4.1钢筋施工:钢筋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作业,涵身钢筋在钢筋加工场集中加工,汽车运输到现场进行人工绑扎安装。

6.4.4.2砼施工:混凝土在搅拌站拌合,灌车运输,泵车浇注,灌注时为防止砼离析,采用串筒。

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振捣砼尽量要使振捣捧垂直插入砼中,并离开模板10cm,振捣时间,每一插点一般为20~30S,直至砼表面泛浆,不再下沉,基本不冒气泡为止,振捣捧移动间距控制Φ50:L≤30cm;Φ20:L≤12cm;确保砼振捣密实。

6.4.5隔离及润滑层施工滑板顶面养生后,先铺设一层2cm厚水泥砂浆抹面,上面浇一层厚约5mm 石蜡,石蜡油凝固后,撒一层1mm厚的滑石粉,接着铺设两层塑料薄膜,最上面铺设一层油毡纸。

6.4.6预制箱身:6.4.6.1预制箱身在润滑隔离层上预制钢筋混凝土箱身,施工时使箱身中线、滑板中线和顶进位置的中心线均在一条直线上。

在箱身前端底板下部做成50厘米长、坡度为1:10的船头坡,以便顶进时将高出箱底的土壤压入箱底,以增加其承载力,防止在顶进过程中箱身出现扎头现象。

箱身模板采用钢模板和木模板相结合的形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