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甲骨文形声字的研究

甲骨文形声字的研究

甲骨文形声字的研究目录摘要 (2)前言 (4)第一章形声字的定义起源 (4)一、定义 (4)二、形声起源 (4)1.形声起源假借说.......................................... ......... (4)2.声化象意字说 (5)3.具有部分表音的独体形声说 (5)4. 导源于早期会意字个别部件的游离形成的声义分工说 (5)第二章甲骨文形声字的构造方法 (6)一、构造方法分类 (6)1.声符形化 (6)2.声符形化字裂变成纯粹形声字 (7)3.形符声化 (8)4.添加声符 (9)第三章其它有声字 (9)1.附划因声指事字、变体字 (9)2.关于亦声字 (10)参考文献 (11)致谢 (12)摘要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形声者以事为名,去如相成、江河是也。

”这种造字法弥补了象形、指事、会意等造字法的局限、它是最能产的造字法。

中国文字在进古期以后,几乎完全是形声字。

一直到今天,汉字还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是依靠象形文字的强大功能。

在前辈考释的基础上,本人对近四千字的甲骨文做了一个全面的考察,力求在形声字上做出探讨。

关于形声字的起源的探讨是本文的重要部分,在此之前我有几个代表性的观点、形声源于假说、居于部分表音的独体形声说等,而我们以为最早的形声是按照表意的方法去构造,于省吾先生认为形声字的起源,是从某些独体象形字已发展具有部分表音的象形字,然后才分化为形符和声的相配合的形声字。

在于省吾先生的的启发下,我们发现一批字例,这类字构特殊,我们称之为“声符刑化字”这部分的探讨是本文的核心,可说明甲骨文形声字的起源。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表现在对形声字的判断上。

尊重形声字的一形一声的层次结构等。

声符形化、形符声化、添加声符、添加形符、更换形符、声符,形符、声符相结合。

每类都举例说明。

本文也探讨了形声字于其他有声字的区别。

关键词:甲骨文形声字,形声字起源,声符形化。

AbractXu Shen in "Shuowen Jiezi" said: "in the name of 'thing, such as phase,rivers are also." The method of making up the pictographs, self explanatory. I make a comprehensive survey of nearly four thousand words of the Oracle, tries to make a study on the pictophonetic characters. Discussion on the origin of the pictophonetic character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is paper, I have several representative point of view, pictophoneticstemming from the hypothesis, the single form part of phonetic said, wethink that the earliest form is to construct according to the ideographicmethod, Mr Yu is considered the origin of the pictophonetic characters, from some single pictograph has developed with phonetic hieroglyphs, and thendifferentiate to form symbol matching harmony pictophonetic characters. Is to inspire the province i s, we found a number of words, this kind ofcharacter structure is special, we call it "the sound punishment" of this partis the core of this paper, which can explain the origin of Oracle.The research method of this paper is mainly onthe pictophonetic judgment.Respect the pictophonetic a shape a hierarchical structure. The sound becomes the shape, form sound, adding sound symbol, adding form,replacing the form, sound, form, sound symbol combination. Each category is illustrated. This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pictophonetic characters to distinguish other sound word.Keywords: Oracle pictophonetic characters, The origin of pictophonetic characters, The sound becomes the shape.前言汉字的发展是一个形声化的过程。

研究形声字,尤其是对甲骨文形声字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对形声字本身的认识,对认清整个汉字系统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形声字的定义起源一.定义事兼指事之事,象形之物,盲物亦事也。

名即古曰名今曰字之名、比如,谕。

谕者,告也。

比如声如“工”、“可”,因取“工”、“可”成其名其别于指事象形者、指事象形独体、形声合体。

其别会意者,会意合体主义,形声合体主省。

声或在左或在右,或在下,或在上,或在中,或在外,亦有一字二声者,有亦声者,会意而兼形者。

二.形声起源1.形声起源假借说人们最先需要为他们配备正式的文字词,其意义大概都是难于用一般的象形方法来表示的,如数词,虚词,表示事物属性的词,以及一些抽象意义的词。

在文字的形成过程中,表意的造词法和假借方法应该是同时发展起来的,而不是有些人想象的那样,只是在表意字大量产生之后,假借方法才开始应用。

这样一来,既然表意方法与假借方法有可能是同时发生,那么在表意字基础上添加声符也有可能是形声字产生的起源,故形声字源于假借一说理由并不充分,这只是产生形声字的一种途径,却不是最初的方式。

2.声化象意字说唐兰在《古文字学导论》、《中国文字学》中提出声化的观点,他认为合文、计数、声化是形声字产生的先驱。

喻遂生在《甲骨文、纳西东巴字的合文和形声字的起源》一文中指出:唐氏所说的表意字的声化才能产生形声字,合文和计数的字例则不成立。

并对合文和计数为什么不能产生形声字进行了详细论证。

唐兰指出是象意字的一部分来变成形声字,这是声化象意字,也就是原始形声字。

唐兰所谓的“声化”,指的是有些表意字原本是名词,当要表示同一语源的动词意义时,往往在原字符上加上表动作意义的形符来构成新字。

3. 具有部分表音的独体形声说于省吾先生认为形声字的起源,是从某些象形字已发展到具有部分表音的独体象形字,然后才逐渐分化为形符和声符相配合的形声字。

并且他认为,这些具有部分表音的独体象形字,是介乎象形和形声两者之间,可称谓“独体形声”。

姜():上部即像女人戴羊角冠,同是也表示着以羊省声为读音。

《说文》:‘姜,神农居姜水,以为姓,从女羊声。

“天():“顶”之初文,以丁为顶,也表示着读音。

于先生之所举出的“舞”、“须”等字不当做此类。

但他注意到了部分象形字中含有表音字成分的现象,这一发现对于我们认识形声字的起源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这些字形体上是独体,但可以分析为两个字符,其中一个字符起着表音的作用,同是还参与了构形。

这类字的构形是比较有特色的,我们把它叫做“声符形化”现象,将在后面进一步的阐述。

4. 导源于早期会意字个别部件的游离形成的声义分工说。

黄德宽在《形声起源之探索》一文中认为,形声结构导源于早期会意字个别构形部件的经常性游离而形成的声义分工。

他举出了大汶口文化晚期的“旦”有种分工被意识到,加“山”的繁体”已经孕育了“旦”与“山”分工的可能,一旦这种分工被意识到,形声结构就应用而生。

并以族徽文字为例来说明某些会意字性游离,认为形声系统中的注形形声字与早期会意字个别结构部位的经常游动性有渊源关系,而象形、指事不具备孕育形声结构的可能。

我们认为,形体的简繁、文字形体的不固定本事古文字的一个重要特点,这本身不属于造字法的范畴。

而这种部件的游离是否产生形、声分工,是值得商榷的。

而以早期陶器、族徽中的个别文字现象推测这一论断,更缺乏充分的证据。

而所谓会议中部件游离,有的是属于文字形体的简繁情况,有的则属于加注形符这一类,前者不属于造字法,后者只是形声字产生的途径之一。

第二章甲骨文形声字的构造方法一、构造方法分类1.声符形化在于省吾“独体形声”的启发下、我们对甲骨文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发现在造法上这是一种自成体系的文字,而且具有特色。

这些字实际上不限于于省吾所说的“独体”,还包括一些明显的合体。

独特声符形化字从形体上看是一个字,但却可以分析二个部分,其中一部分除了表音的功能外,还参与了构形。

而有些合体字,以往一般认为是会意字,实际上是形符化字。

其中的字符充当声符作用,同是还参与了构形。

例如“受”、“即”、“将”等字,若没有“声符形化”理论的指导,这一类字将无法正确地分析构形意图,更无法得知它含有声符的情况。

蚩():时省去了“之”下的一横。

这种组合时省去结合部分的现象在古文字中“蚩”字从虫之声,之兼做形符。

上部实为“之”字,甲骨文作。

虫甲骨文作,“之”与‘虫”组合很常见,比如省,与相结合时省去下面的一横。

又如(往,与结合时省去的上部。

《说文》:“蚩,蟲也。

从虫之声。

”许慎解说字形不误。

蚩在卜辞中做人名、方族明讲。

上部“之”主要表音,与“虫”字组成合后整个字在形体上仍有虫形,声符同时也参与了构形。

蚩上古音在昌纽之部,之在章纽之部,韵部相同,昌、章旁纽,古音可通。

蔑():蔑字初文,《说文》:“蔑,劳目无精也。

人则蔑然;从戍。

”甲骨文从戈声。

“蔑”的造字意图为从戈伐人,卜辞中为消灭依义.。

“蔑’上古音在明纽月部,卜辞有:癸卯卜年,蔑围戍执,弗其蔑印(抑)?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声符化字是在表意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把声符当做形符来使用,这说明了早期汉文字的象形性以及表意字构造方法的巨大影响更可以窥见形声字的早期面貌,可以说声符形化字是汉文字由表意到形声字的过渡阶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