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值线的判读技巧和方法石旦文/四川等值线是某地地理现象数值相等的各点的连线。
地理等值线图能将一种或多种地理要素作用的结果,以地理数值的方式表达其空间的分布情况,具有包容信息量大,综合性强的特征,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水平,所以常被高考题所采用。
在2009年高考文科综合卷全国Ⅰ卷的总计5幅图中,等值线图就占一半以上,共有3幅图,四川卷中也有两幅图;在2010年、2011年的高考文综全国和四川卷中,等值线图出现的频率也较高。
等值线内容涉及数线形转换,如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可将垂直分布的地形起伏情况反映在一幅平面图中,对学生而言是比较难掌握好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在复习阶段,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共性,在典型例题中结合各种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总结规律,对提高学生等值线分布图的判读和分析能力,完成教学目标无疑会有很大的帮助。
这类试题出题角度都很巧妙且有新意,注重内涵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动手能力,把地理图像考查和学科主干考查有机结合起来,并与世界气候、地形、洋流等知识结合,多以选择题或综合分析题的形式出现,达到知识与能力的统一,很好地体现了高考以能力测试为主的指导思想。
一、地理等值线的主要种类常见的等值线:等高线、等深线、等温线(等气温线、等水温线)、等压线(水平面等压线、垂直面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等太阳辐射量线、等盐度线、等PH值线、等太阳高度线、等潜水位线等等。
其中最重要是: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
在近两年各省市和全国地理高考卷及文综卷中,不仅出现了平时常见的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等值线图,还出现了以洋底地层年龄分析图、人口密度分布图、等农业产值线、等时间线、等蒸发量线、等距离线、等噪音线等教材上没有出现过的等值线为背景的题目。
二、地理等值线的主要特征1、同一条等值线上各点数值相等。
2、等值线闭合且不中断。
3、两条等值线之间一般不相交和重叠(除悬崖外)。
4、相邻的等值线差值相等或为零。
5、等值线的数值是逐渐递减的。
三、地理等值线的判读技巧地理等值线的判读技巧可以慨栝为以下三个规律,运用这些规律解等值线题,既能方便记忆,又能准确答题。
(一)、“凸高为低,凸低为高”规律。
所谓“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就是指若等值线向数值更高的方向凸出,则表示该处是低值区;若等值线向数值更低的方向凸出,则表示该处是高值区。
1、若为等高线在等高线图中“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规律常用来判断山谷、山脊。
若等高线向数值更高的方向凸出,则表示该处是低值区,地形为山谷;若等高线向数值更低的方向凸出,则表示该处是高值区,地形为山脊。
2、若为等压线在等压线图中“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规律常用来判断高、低气压与槽线、脊线。
①判断高、低气压:若等压线向数值更高的方向凸出,则表示该处是低值区,气压为低压;若等压线向数值更低的方向凸出,则表示该处是高值区,气压为高压。
②判断槽线、脊线:若等压线向数值更高的方向凸出,则表示该处是低值区,此处是槽线;若等压线向数值更低的方向凸出,则表示该处是高值区,此处是脊线。
3、若为等温线在等温线图中“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规律常用来判断海陆分布、季节、洋流性质和地势高低。
①判断海陆分布: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在同纬度地区,使得冬季大陆均温低于海洋,夏季大陆均温高于海洋。
因此可得:夏季,等温线向数值更高的方向凸出,即凸向海洋,气压是低值区;夏季,等温线向数值更低的方向凸出,即凸向陆地,气压是高值区;冬季,等温线向数值更高的方向凸出,即凸向陆地,气压是低值区;冬季,等温线向数值更低的方向凸出,即凸向海洋,气压是高值区。
②判断季节:大陆等温线向数值更高的方向凸出,该地为冬季;大陆等温线向数值更低的方向凸出,该地为夏季;海洋等温线向数值更高的方向凸出,该地为夏季;海洋等温线向数值更低的方向凸出,该地为冬季。
③判断洋流性质:因为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的海域比寒流流经的海域水温高,所以,海水等温线向数值更高的方向凸出,为寒流;海水等温线向数值更低的方向凸出,为暖流。
④判断地势高低:因为地势高的地方气温低,地势低的地方气温高,所以,陆上等温线向数值更高的方向凸出,则该地气温低,地势高;陆上等温线向数值更低的方向凸出,则该地气温高,地势低。
(二)、“大大小小”规律。
所谓“大大小小”又称“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就是指闭合等值线数值若等于两条等值线中的大值,则其内侧数值大于大值;若等于两条等值线中的小值,则其内侧数值小于小值。
(三)、“疏小密大”规律。
所谓“疏小密大”是指同一幅等值线图中,等值线分布密集,则表示该处地理事物的现象差异大;等值线分布稀疏,则表示该处地理事物的现象差异小。
1、若为等高线在同一幅等高线图中,等高线分布密集,则表示该处坡度大;等值线分布稀疏,则表示该处坡度小。
2、若为等压线在同一幅等压线图中,等压线分布密集,则表示该处风力大;等压线分布稀疏,则表示该处风力小。
3、若为等温线在同一幅等温线图中,等温线分布密集,则表示该处温差大;等温线分布稀疏,则表示该处温差小。
三、地理等值线的判读方法如何正确判读等值线图。
一般来说,首先要确认等值线所反映的是何种地理事物;其次要判断等值线走向、疏密、弯曲、闭合中心等所反映的地理含义及变化规律;第三要根据变化规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第四是学会将等值线图反映的基本规律运用于产生、生活实际。
由于等值线图的判读是学习中的一大难点,解题时,应适当注意掌握下面一些解题的方法。
1、数值判读法如右图为澳大利亚某城市1月某日22时等温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O、P两点的温差可能为; ( ) A.4℃ B.5℃ C.2℃ D.1℃本题的解题关键读取本图的等温差(1°C)和 P、O点周围等温线数值,即可确定P、O的气温值:P点气温在29℃—30℃之间,O点气温在25℃—26℃之间,二者交叉相减,可计算出两点的温差范围在3—5℃之间,答案A正确。
2、辅助线法等值线图中分析不同等值线弯曲所反映的地理含义,是目前最为常见的等值线考试题型。
这类题涉及空间想像能力,解题难度较大,可运用辅助线法进行判读。
如甲、乙两图所示:若两图中a>b>c,首先在等值线中弯曲的最大处连一条线②④,其次作出各等值线与②④垂直相交的辅助线,最后观察②与两侧①③的数值大小关系。
甲图中②较①③数值低,故中间为低值区,两侧为高值区;若为等高线,则该地形为山谷;若为等压线,则该地气压场为低压槽;乙图中②较①③数值高,故中间为高值区,两侧为低值区;若为等高线,则该地形为山脊;若为等压线,则该地气压场为高压脊。
因此等值线向高值方向弯曲,则弯曲部位较两侧数值低;等值线向低值方向弯曲,则弯曲部位较两侧数值高。
3、直观图示法读某地区气压分布和气压值变化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1中A、B、C、D四点的气压值大小排序,正确的是 ( )A.A>B>C>D B.B>A>C>DC.B>A>D>C D.C>D>A>B(2)A处的风向应是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解析:(1)从图2可以看出,从甲到乙气压不断升高,相应的A、B、C、D 四点的气压数值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D>C,正确答案C。
(2) 本小题的解题技巧是运用直观图示法。
如图1所示,首先在A地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虚线箭头),从纬度上判断又是北半球,再根据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右偏)并考虑摩擦力画出风向(实线箭头),即可判断出A地吹东北风,正确答案A。
4、公式推算法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
(1)CD之间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___米。
(2)E处的相对高度是______米。
本题的简便的解题方法是用公式计算:任意两点间数值差H的计算,假设n 为两点间穿过的等值线条数,d为等值距。
①若两点均在等值线上,两点间的数值差为:两点所在等值线的数值之差H=(n -1)d。
②若两点均不在等值线上,两点间的数值差为:(n-1)d <H<(n+1)d。
说明:若点不在等值线上,则该点的数值在相邻两条等值线数值之间。
两点间数值差的大值应为数值大的点的最大值与数值小的点的最小值间的数值差,最小值应为数值大的点的最小值与数值小的点的最大值间的数值差。
即最大值为两点向外侧的两条等值线的数值差;最小值为两点间向内侧的两条等值线的数值差。
如(1)题就属于这种情况,它们的相对高度为100—300米。
③若一点在等值线上,另一点不在等值线上,两点间的数值差为:(n-1)d <H <nd。
(2)题E处是陡崖,它的相对高度为:(n-1)d≤H<(n+1)d。
其中重合的等高线条数n为3,等高距d是100米,通过计算相对高度即为:200—400米。
总之,在二轮复习中应特别重视等值线基本特征的学习,掌握等值线的本质属性及判读方法。
正确理解各种等值线知识的内涵与外延,深入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相对完整的专题知识结构。
重视与各种等值线有关的自然、人文地理知识的复习,要注意学科内知识的综合,形成相关的知识储备和应试能力,并能熟练地进行知识迁移,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来解决综合性的问题。
(作者单位:四川三台县三台中学校)。